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被格丹诺夫(Bornhob,1873-1928)等人努力把马赫哲学引入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年)中把马赫哲学看作是同马克思主义水火不相容的,对它进行无情的批判,“物理学家马赫在他的哲学谬误中完全离开了现代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2.
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个体研究侧重于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而当代哲学则更加注重于人的价值学和实践生活方面的研究。而且,当代哲学超越于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通过回应当代自然科学技术革命最新成果,加深了对人的本质、价值和实践等问题的理解。比如,前些年人学研究热烈讨论“裂脑人”、“冷冻人”、“挟体人”、“复制人”等问题。最近时期,克隆技术的发展向我们提示“克隆人”时期的到来。网络技术发展使“网络虚拟人”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也尖锐地摆在面前。韩民青教授在他关于未来人类大结局的设想中更是提出了“非原生人”、“文化系统人”的理论,这些都使得传统哲学关于人的理解面临一次实质性的革命。笔者认为,无论面对何种奇妙形式的人学或人格自我论问题,我们都必须坚持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看作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生成、发展和自我完善化的存在。我们还要立足于价值论思考,把当代人类现实生活需要与意义的满足作为理论的归宿。我们还必须坚持辩证法的批判与开放宽容精神,要通过各种理论观点的比照与辩驳,来发现解答当代人学问题和人格自我论各种问题的真理。  相似文献   

3.
vasculogenesis和angiogenesis是血管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但在中文翻译时出现了意思重叠和相近、不便于区别的问题,本文建议在把vasculogenesis和angiogenesis翻译成中文时将区别重点放在前缀“vasculo-”和“angio-”,分别翻译为“血小管”等和“血管”,从而达到区别的目的。同时,对英语(外语)专业术语的及时汉语规范化提出建议:(1)以词根、词缀的区别为中心;(2)联系实践和习惯;(3)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尽量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柯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的逻辑建构过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理清柯尔莫哥洛夫关于直觉主义逻辑、信息论、概率论的批判与建构的逻辑发展脉络;把柯尔莫哥洛夫“复杂性”概念置于逻辑发展过程中理解并阐明其出现的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规范场论的研究纲领述评——一种毕达哥拉斯模式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宇宙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奥秘都深藏于数学规律之中,这是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基本理念。它分别体现在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研究纲领中:(1)根据物理学的几何化纲领,引力场弯曲空间的奥秘需要通过黎曼几何、微分几何与张量分析来解读;(2)根据量子场论纲领,场理论的“产生和湮灭”算符,能方便而精确地表征和重构相关的微观作用机制;“场的本体论”和“生成辩证法”同时得到体现。(3)根据规范场论的纲领,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的奥秘都深藏于“规范对称性”之中。第三纲领相当于前两个纲领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门新兴学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作者认为:(1)尽管“哲学逻辑”在英美哲学界与逻辑界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宜在比较规范和合乎词义习惯的意义上使用“哲学逻辑”一词-用“哲学逻辑”指称不同于经典逻辑或标准逻辑的诸现代逻辑分支。(2)关于逻辑哲学,可以定义为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这是一门介于元逻辑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猜想与选择:由经验到科学知识的主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工具主义、建构主义、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实证主义等理论流派见解启发下,以私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区分为前提,认为知识建构于“概念”形成与结构猜想,结果于主体的工具有效性选择;科学知识不外是符合以实践有效性为核心标准的“科学化之筛”要求的知识;以此对个体知识生产过程给予过程描述。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但辩证法却常常被人的"美好动机"误用.从历史进程来看,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没有得到彰显,辩证法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被"悬搁",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容忽视的是,在"人本"、"实践"等等旗帜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仍然继续着被误用的命运.本文结合<辩证理性批判>,对人本的、理想化的辩证法进行反思,同时分析了<辨证理性批判>中的客观辨证逻辑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旨在从时代的问题出发,重新理解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站在现代逻辑的角度对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1)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truth)概念主要是指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真理”。(2)从逻辑的观点出发,可以将真理分成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就其“真”的程度看,每一前者都高于后者。(3)真理的表述语言可有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之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征,一般地说,自然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用与语义真理,而人工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形真理。  相似文献   

10.
动物权利的道德实践必须回答“捕食问题”,即,是否应该干涉自然界中的捕食甚至灭绝食肉动物。本文剖析了汤姆·里根关于此实践困境的立场(即,不干涉自然)的三种辩护,即:(1)非人动物作为道德受体免于责罚;(2)保护人类免于被食肉动物攻击是一种特殊情形;(3)不干涉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是对动物自身能力的敬重。但是,分析表明,这三种辩护都与动物权利自身的伦理学体系的核心相矛盾。进而,本文展示了权利论面对该实践困境的可能的有效辩护:一方面,灭绝食肉动物的实践是以一种“剥夺”的伤害替换“侵害”的伤害,因而不具有应然性;另一方面,“生命价值”的阐明也为保护人类免受食肉动物攻击提供了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孝道要求“善事父母”,这种“善事”具体体现在“养亲、敬亲、顺亲”三个方面。机器人护理可以划分为浅层护理(shallow care)、深层护理(deep care)、良好护理(good care)三个层次,与孝道要求的三个方面相呼应。目前机器人护理能力的发展能够基本契合“养亲”“敬亲”以及“顺亲”要求,因此从理论上说,护理机器人能够作为子女践行孝道的协助者,从而帮助子女更好地行孝。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责任模糊、虚假交往以及关系变化等实践难题,为此就需要正视机器人护理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合目的性的基本样态,休闲活动自古以来存在于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演化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理论释义及实践状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代休闲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休闲生活同样出现了与休息分离、“劳工化”转向、自由意志流散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严肃审视,在多个角度的剖析下寻绎数字技术下现代休闲生活的归正逻辑,以推动现代休闲生活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3.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4.
以人文涵盖科学——现代新儒家文化观及其偏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反科学主义,二是泛道德主义。其偏颇之处在于:一方面,把科学狭隘地理解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另一方面,又将人文精神片面地归结为儒家的“道德精神”,并强调以人文涵盖科学,其结果是人为地加剧了所谓的科学(事实)世界和人文(阶段)世界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时间》是斯蒂格勒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后期批判数字技术与“人类世”的思想基础。《技术与时间》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具有亲缘性。用“技术”取代“存在”彰显了斯蒂格勒的哲学旨趣,即把基础存在论奠基于技术存在论。首先,斯蒂格勒接受“在世存在”的主张,并将它解释为“在自身之外存在”;其次,与海德格尔通过“向死存在”回到本真性不同,斯蒂格勒拒绝本真性概念,主张技术构成此在;再次,这意味着此在是可被构成的,因而是未完成的,“亏欠”与爱比米修斯神话共同为此提供了根据;最后,技术构成此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代具性存在”,此在必须与技术共在,并通过技术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表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辨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却从历史观、实践观和整体观上否定了客观辩证法,立足“实践一元论”发展了马克思的主客体相互使用的自然概念。在物质的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对立中,突出实践中介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的历史意识、语言结构和符合系统的最终参照物。宇宙中不存在纯客观规律,只存在辩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方法论小组(MMK)是苏联(俄罗斯)哲学和逻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共同体之一。MMK的杰出领导者季诺维耶夫最早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深刻揭示了《资本论》蕴含的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谢德罗维茨基是MMK的精神领袖和有力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MMK经历了思维研究、活动研究和一般方法论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形成了内容-发生逻辑、活动论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论三种范式。MMK主张的方法论主义和发起的方法论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转向”。MMK为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时至今日,MMK倡导的“社会-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思维”对俄罗斯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和分析方法都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关系是学界争论已久的话题.卢卡奇以总体性辩证法为视角,发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存在总体性辩证关系空场、辩证法外延扩大化等问题,认为这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背离.回到马克思辩证法,基于文本,重审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以"确证说"回应卢卡奇的"背离说",进一步厘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理论创新的秘诀之一,就是不同的理论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智能。后现代地理学的问世也有它得以产生的知识背景和逻辑。在方法论上,主要表现为在批判现代地理学的基础上突出重构空间的辩证法;站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来构筑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创造和生产人文空间和社会空间。主张从多元空间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中的时间化和空间化;将空间理论与社会过程和人类作用重新连接。利用解构和重建的思维方式,解读世界新都市洛杉矶是如何从现代城市一步步演变为后现代城市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