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与逻辑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试论术语标准化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术语标准化,人们对术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诸如单义性、简短性、理据性、系统性等,但这些要求是否都合理且又符合实际?为什么一方面强调标准化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却总是有大量违反标准的现象存在与发生,这背后有没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在起作用?文章试图以俄罗斯的实践为例,以辩证法为依据,来回答上述问题。这对建立更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的标准化观点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术语标准化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术语标准化,人们对术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诸如单义性、简短性、理据性、系统性等,但这些要求是否都合理且又符合实际?为什么一方面强调标准化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却总是有大量违反标准的现象存在与发生,这背后有没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在起作用?文章试图以俄罗斯的实践为例,以辩证法为依据,来回答上述问题.这对建立更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的标准化观点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24-128
思维和物质一样,也有着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发展过程,其转化、发展是在同各种物质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思维内在的自组织力量是思维运动的根本动因,决定着思维为何具有质的多样性、辩证性及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间接实在论是哲学的语言转向后,主流的感觉理论本体论,传统语言哲学家们多以非概念论的立场,规避了非话语的感觉可以包含逻辑内容的可能性,这背后的信念是话语式表征对逻辑内容的垄断,然而概念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根据康德直观理论和现代概念论,在对语言哲学中的主流感觉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视觉具有某种感觉的认识论特质,即视觉影像作为一种在场的、细腻的、私人性的感觉内容,可以通过参与其中的概念能力,分享它背后更深层面的理性能力,从而使视觉影像成为感官刺激和理性逻辑的综合体。来自视觉感觉的影像不仅可以承载逻辑内容,而且本身也是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图像逻辑形式。这样一来,感觉不再是语言或科学的附庸,二者是平等的,一起搭建了一个互相构建对方的动态知识系统,这在防止感觉陷入所予神话的同时,还使经验知识可以保留来自实在世界的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因果条件句和实质蕴涵句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对同一命题事实真理观和逻辑真理观可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对逻辑真理本性的分析,进而论证了,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不同,有效的演绎推理在其逻辑内容和事实内容方面都是可扩大的:因此逻辑推理的有效性并非必然地导源于其同义反复性。  相似文献   

7.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8.
逻辑的"博弈化"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的新颖概念。它是直到目前已有的四种逻辑博弈即语义博弈、模型比较、模型建构和论证与对话博弈的核心概念。文章通过考察范本特姆给出的这四种博弈,从哲学上分析逻辑的"博弈化",给出逻辑的"博弈化"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分析逻辑的"博弈化",发现其有以下主要性质:首先,它是与博弈逻辑相反的概念,这使得它模糊了逻辑和博弈的界限,引发了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其次,它具有博弈的基本特征,由此它也引发了对博弈的哲学思考;此外,它是围绕语义模型去探讨的,由此还引发了关于"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尽管马克思没有一个充分发展的关于空间的哲学理论,但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在社会理论的研究中显示出"地理理论萌芽"的迹象.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广泛地运用了地理学方法,阐释了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称之为"空间辩证法".通过空间中的嵌入来把握社会过程,马克思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人文科学的空间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8):108-112
科学的逻辑的本质和基础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史和逻辑史上一个长久争论的话题。海德格尔从形而上学和实践智慧的角度来研究逻辑的基础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克服分析哲学在形而上学问题上的片面性,另一方面也为实践理性的提出以及非形式逻辑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在海德格尔逻辑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释学逻辑是逻辑学在哲学中应用的一个极好范例,它的兴起预示了科学的逻辑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前景,促进了解释学与分析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问题和"空间的生产"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持续研究的重点之一。社会空间辩证法是"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主要方法论。它产生于两重批判的基础之上:一是对传统容器空间观的批判,另一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忽视空间要素及其作用的批判。社会空间辩证法概念系通过列斐伏尔的奠基,哈维等人的发扬,最后由索加正式予以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数学受到了中国逻辑尤其是墨家逻辑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推理方法体系--以"以类合类"为方法论基础,以"类"和"分类"为推理的核心成分,以"推类"为主导推理范式.这一方法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中国传统数学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中国逻辑不是阻碍中国传统数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数学自身逻辑思路也不是制约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吗?--投票悖论逻辑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有三大构成要素: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能够推出矛盾等价式.投票悖论是指在群体选择的投票决策过程中,根据潜在的公共背景知识:理性人假设、传递性规则和多数规则,投票群体最后得到自相矛盾的投票结果,而这一矛盾结果是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证得出的,因此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5.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量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根据逻辑哲学,量子逻辑可以定位于一种以非分配性为特征的非经典逻辑,它以量子力学家实际使用的科学推理为现实原型或经验基础;2.普特南从量子逻辑的产生而得出根据经验的理由,逻辑是整体可修正的结论。但他同时又主张逻辑联词的意义不变,因此陷入二难困境。3.根据量子力学几种不同解释来重新审视经验理由和逻辑可修正性论证,发现形而上学考量更不可忽视。4.对应原理具有消解普特南二难的方法论功效,量子逻辑对于经典逻辑的继承性与革新性同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自然伦理不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主体"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而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对象"而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自然伦理最终要落实在人对自然物的审美活动之中.自然伦理的本质决定了自然伦理的辩证法:人与伦理法则的契合是这一辩证法的逻辑开端,它必然扬弃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伦理,从而实现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各自在对方中完成自身.  相似文献   

17.
为彻底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哈维、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发展生态辩证法做出了极富启发意义的理论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厘清哈维与福斯特争论的焦点所在,探讨发展生态辩证法的主要矛盾,从而切实推进生态辩证法的发展,真正构建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DNA双螺旋模型确立了分子生物学范式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双螺旋模型被普遍地当作分子生物学范式的奠基者,但史实却并不尽然。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范式的方法纲领、逻辑基础和共同体心态三个方面对分子生物学与DNA双螺旋模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并划定分子生物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弗里德曼和普特南认为,哥本哈根解释只能特设性地引入投影法则来符合实验事实,然而由量子逻辑则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因此量子逻辑解释比哥本哈根解释更加优越.这一论断提出后不久就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驳.海尔曼认为由量子逻辑推导投影法则的过程也是特设性的,巴布则认为由哥本哈根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随后,斯戴尔斯提出了由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20.
祝彩云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107-108,112
文章以道教的"阴阳"范畴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道家"阴阳互动"的真正内涵.道家的"阴阳互动"是各守其位、互施互变、相谐相和;是有限而无限,无限归返有限;是有限涵摄无限,无限生化有限;是由"中节"到达"中和",通过"守中"以致"太和";阴阳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象征着天、地、人永恒的圆融完满.通过与西方黑格尔辩证法"对立统一"范畴的比较研究,挖掘我国道家"和文化"的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以便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