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它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化史产生了"超李约瑟问题",且蕴涵"未来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引起探索,引发提问. 相似文献
3.
泛化的与本意的“自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组织是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它的本意是明确的,但当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或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涵义比较时,却出现了概念的泛化。本文为此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了自组织与组织、自我组织的根本区别,针对他组织概念的不当使用,明确了组织形成与发展的两个不同过程,最后对自组织的本意进行了针对性总结。 相似文献
4.
5.
对“李约瑟难题”的一种新解释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本文论述了由于“李约瑟难题”自身存在矛盾,因此不可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给出了“李约琴难题”的修正形式,并通过对哲学、科学、技术和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其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目前学术界争论颇多的李约瑟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揭示了李约瑟问题的内涵;二、指出了我国学术界回答李约瑟问题的误区;三、确定了应有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8.
以思想和行动注释言语——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和科学史研究看“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造成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原型控制与张力文化——未来视野中的“李约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西方,在西方特定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移民文化的内在张力中,科学是西方科学的写征,中国属于自成一体的乡村化原型发展模式,不可能提供与西方同样的产品,问题是,此种情况今天是还继续着/当下的发展之路,只能用未来意识改造原型,创新新型,自觉地进入“世界体系”,并在“还乡”的过程中走向全球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0.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中,有许多学者和许多学科在自组织问题的纲领下工作,但是,目前在自组织的整个面貌,诸理论的相互关系方面尚有许多不清晰之处。本文根据现代自组织理论的成果,探索性地提出四种自组织的基本机制。作者认为,自组织运动是这四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它们在自组织整体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简单的探讨。这些讨论对清楚认识自组织纲领的全貌,对恰当理解诸种理论学科在整个纲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亚美文化连续体背景下的科学--"李约瑟问题"的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是西方话语霸权中的术语。亚美文化连续体是西方文明以外的一个普遍性的人类学现象,它以宇宙整体性、连续性为特征。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科学”受意识形态的约束,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李约瑟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它的学说根源是社会单线发展的进化论。在亚美文化连续体的背景下面,不存在李约瑟所质疑的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西方术语体系中的“李约瑟问题”只是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文章综述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种著名的解释,并对金观涛、樊洪业和刘青峰的观点提出了疑问。进一步指出,李约瑟难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历史具有不可逆性;科学事业是一个社会性事业,甚至是全人类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释李约瑟难题I,就要引入关于社会系统的分类学理论。文章引入文化人类学中基于常识和逻辑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以及波普尔关于自主的世界Ⅲ的思想,对李约瑟难题I进行尝试性解释。基本结论是:我们将不得不承认一个“得天独厚的希腊”。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文章综述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种著名的解释,并对金观涛、樊洪业和刘青峰的观点提出了疑问.进一步指出,李约瑟难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历史具有不可逆性;科学事业是一个社会性事业,甚至是全人类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释李约瑟难题Ⅰ,就要引入关于社会系统的分类学理论.文章引入文化人类学中基于常识和逻辑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以及波普尔关于自主的世界Ⅲ的思想,对李约瑟难题Ⅰ进行尝试性解释.基本结论是:我们将不得不承认一个得天独厚的希腊. 相似文献
14.
15.
16.
“泛化的与本意的‘自组织’”质疑——与黄永军、姜璐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泛化的与本意的‘自组织’”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对文章中关于哈肯自组织定义的思考进行评析。阐明了自组织是一个科学概念,不能与日常用语“自我组织”混为一谈。进一步分析了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组织过程的三种类型,肯定了组织的构建过程可以划分为自组织或他组织,并且这种分类并不改变自组织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试论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对学术界已有的关于技术创新的内生自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的市场自组织理论、以及技术经济范式更替的自组织进化理论进行归纳、概括和再阐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创新所具有的自组织活动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的早期思想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他认为人类有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和美学五种基本经验形式,任何一种都无法单独认识世界,唯有综合所有形式才能接近真实,但并不存在综合五种经验形式的统一世界观.在第二阶段中,他摒弃了不可调和世界观的思想,用伦理和政治联结五种经验形式,并吸收有机论和进化论,构建出一个松散的统一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20.
思维创新的社会演化运动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在潜思维创新阶段,个体的思维创新是作为一种思维涨落即对传统社会常规思维平衡态的偏离或摆脱而出现的。在趋显思维创新阶段,由于思维创新非线性运动的相干扩展效应,形成了思维创新巨涨落,并向更高层面演进。在显思维创新阶段,由于思维创新活动的全面展开,从而导致了思维方式的革命,在新的层面上形成了以新的思维范式为核心的社会思维有序化结构即思维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