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和评估了美国逻辑学家蒙大古构造的一个模态逻辑语言S。S是一阶语言加上符号N所构成。N可分别看作为逻辑必然、物理必然、伦理必须和全称量词。蒙太古最早作出这种在一综合框架下处理模态算子与全称量词的系统。对模态算子与量词的混用所造成的困难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在蒙太古的模态语言S中,模态算子与量词的联合使用并不会造成美国逻辑学家蒯因所指出的那种困难。  相似文献   

2.
C.S.皮尔斯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以科学家作为职业,却常常又声称科学研究是为了逻辑目的,喜欢把看书塑造为逻辑学家,另一方面,他把逻辑学视为科学,丰富的科学经历刺激了他在逻辑学领域的诸多创造性贡献,实际上,考察他的研究道路为我们从事推理工作的科学家和从事推理研究的逻辑学家都提出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所谓意义、理性与模态的"金三角",指的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与逻辑哲学的一种传统观点:一个语句是分析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先验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必然真的。查莫斯认为,20世纪70年代克里普克提出的形而上模态与认知模态的区分造成了传统"金三角"的断裂,而他试图利用"认知二维语义学"重建"金三角",同时使之与克里普克的理论相协调。然而,关于"认知二维语义学"是否真正地继承了形而上模态与认知模态的克里普克式区分这一点是有待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实在论者认为不存在模糊对象,逻辑学家们在考虑模糊性问题时则面临语言的实际使用问题。如果模糊语言不能转化为理想语言但本身又是难以避免的,日常语言或者至少是包含不精确的语词的语言将会一直存在。哲学不能永远使其自身限制在假想语言的逻辑结构的理论之中。有关模糊性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当代哲学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相结合的前景,标志着分析哲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蕴含了实用主义向新实用主义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一位有影响的现代哲学家与逻辑学家。他与石里克一道,是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作为一位逻辑学家,不仅对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模态逻辑、语义学、语言的逻辑句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归纳逻辑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概率逻辑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就他对逻辑的研究来说,他比较注意对逻辑的全面研究,正如他对待科学持有统一的观点(物理主义)一样,对逻辑也可说持有一种统一的观点,这使他不仅注意演绎逻辑的研究,而且也注意归纳逻辑的研究。尤其有趣的是,他对逻辑的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语言的逻辑分析、语义学等方面的一些论著,已经被近年来一  相似文献   

6.
模仿游戏     
<正>导演:莫滕·泰杜姆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马修·古迪/罗里·金奈尔/艾伦·里奇类型:剧情/同性/传记/战争制片国家/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剧情简介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秘密系统"英格玛"无法破译,政府召集了一批民间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图灵就是其中之一。计划刚开始图灵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作了较多的介绍和论述,作者们频繁地引用全称陈述“天鹅皆白”被单个黑天鹅的存在所证伪一例来阐述波普尔的观点。诚然,作为“证实”与“证伪”的逻辑不对称性的一个说明,上述例子自有通俗易懂的好处,但是仅仅一个简单、朴素的例子,并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论论证,既不能靠它来驳倒实证主义,也不能靠它来建立证伪主义。事实上对于涉及无限个体域的全称陈述,“证实”概念碰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实证主义者并不需要等待波普尔的教导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事实,卡尔纳普、莱辛巴赫等人以“确证”概念为中心发展出来一套“概率逻辑”理论,就是试图克服这一困  相似文献   

8.
量词可变学说是一种宣称不存在描述世界的最佳语言的学说.在本文中,我将考察该学说对于那些强调关注结构的重要性的科学观,诸如结构实在论和结构经验论的意蕴.本文将论证,在量词可变学说的与境中,结构实在论将会显现出一些显著的问题,而结构经验论则无须面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名称、命题与知识表达──读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张潮生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克里普克(S.Kripke)在其代表作《命名与必然性》[1]中阐述了历史的、因果的命名理论,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观点和引人深思的问题。该理论不但曾在国外哲学界、逻辑学界中引...  相似文献   

10.
动态认知逻辑是近年来兴起不久的非经典逻辑,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中后期人们对知识与信念的研究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荷兰逻辑学家J.van Benthem首先提出用动态模态逻辑为信息变化提供模型,建议用动态算子来刻画事实的变化,从而宣告动态认知逻辑的产生.到目前,动态认知逻辑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不仅深入地讨论了公共宣告、半公开宣告和秘密告知等行为,而且还研究了行为过程中的信息更新、信念修正,进一步为它们提供了结构模型与形式表达,建立了一系列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金在权总结了“层级个体化”方法论问题,它是否构成对突现的本体论拒斥?本质上,问题离不开基于逻辑必然性的反事实推理,其有效性依赖于不相容场景与反事实条件的解释相关性。通过模态反驳模式展开其逻辑结构,研究发现,解释相关性建立在层级由彼此分离的尺度区间所实现的必然模态之上,然而,适应度函数、物理律则显示了层级在连续尺度上分布的律则必然性,这反驳了该模态推论。本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对层级给出一般说明的可能提供了辩护。  相似文献   

12.
IF逻辑是当代著名逻辑学家兼哲学家雅各·亨迪卡新近所创立的一种非经典逻辑,亨迪卡自称它将导致“逻辑学和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一场革命”。本文论述了IF逻辑的缘起、主要结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紧算子理论是算子理论和泛函分析的重要内容。紧算子理论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次型主轴化的代数理论。希尔伯特在建立无穷二次型的谱理论时提出了全连续概念,里斯用现代算子语言重新表述希尔伯特的这一概念而给出了紧算子的定义,并建立了紧算子理论,其成果可以推广到抽象巴拿赫空间上进而建立起巴拿赫空间上的紧算子理论。对紧算子理论的思想起源、演变及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算子理论和泛函分析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前提为必然—前提为实然的模态三段论原文出发,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和整理,指出了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十三个模态有效式,并提炼出其公理化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加以补充,提出了第十四个模态有效式并给予证明。  相似文献   

16.
可设想性论证在当代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的可设想性论证有:(1)克里普克(S.Kripke)的模态论证;(2)查莫斯(D.Chalmers)的僵尸论证;(3)法兰克西(K.Frankish)的反僵尸论证。这三个论证都以查莫斯版本的CP论题?——"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原则——为工作前提。本文考察了查莫斯的可设想性理论并推导出它的两个理论后果:一、所有的必然命题都是先天命题。在命题的维度,后天必然性不再是融贯的概念。再者,所有的物理主义承诺都是必然命题,因此,它们全都是先天命题。这样一来,后天物理主义无法成立;二、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一个先天命题是否可能为真。由于这个局限性,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先天物理主义正确或失败。  相似文献   

17.
汪忆 《科学大观园》2013,(20):34-34
美国政府卫生机构在2013年9月18日宣布,一种试验性H7N9疫苗将在美国开始人体临床试验,以验证有关疫苗的安全性以及不同剂量引起的免疫反应等关键信息。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说,正如人们此前未曾接触的所有新型流感病毒一样,H7N9禽流感病毒有大范围流行并造成大量死亡的潜力,现在开始测试这种候选疫苗,希望能避免H7N9大流行发生。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还表示,临  相似文献   

18.
在弹道学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学说过渡到经典力学的过程中,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是一位重要的中间人物。论文考察了塔尔塔利亚的弹道学理论,分析他在将弹道学建立为一种实践性的数学科学上所做的贡献和遇到的困难,并指出这种困难是由于亚里士多德体系与经典力学这两大理论体系间的本质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大学高额学费对多数美国家庭造成一定负担。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力图保障所有学生能够公平地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特朗普认为,大学高额学费给学生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造成学生家庭的财务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实施免税政策,并鼓励大学将部分收入,尤其是将私人捐赠用于学费直接减免和学生资助。此外,美国各级政府与高校通过立法给予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建立起以助学贷款为主,助学金、奖学金、联邦工读计划为辅的美国高校学生资金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论文认为强化前件规则对虚拟条件句确实足失效的,但传递原则、逆换原则和析取前件消去规则并没有像希尔皮南所说失效了。如果对同一性替换规则加上条件对一个命题的某个部分实施替换,要求所利用的同一性在该命题的模态下也成立,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可以运用于模态语境。奎因对存在概括规则在模态语境中失效的分析并不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