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氯苯氧乙酸以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锌配合物,对其用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及红外进行了表征以及荧光性质研究.X单晶衍射表明:金属盐和配体形成了一种单核配合物[Zn(CPOA)2 (H2O)2],该聚合物通过C-H…O非经典氢键连接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羟基苯甲醛酰腙与金属的配位方式,合成了2-羟基苯甲醛乙酰腙(H2L1)和4-羟基苯甲醛乙酰腙(H2L2),将它们分别与溴化铜反应,得到一个单核金属铜配合物[CuHL1-2H2O]+.Br-(配合物1)和一个水合物[H2L2.H2O](水合物2).单晶X-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中相邻分子通过O—H…Br…H—N和O—H…Br…H—O两种类型氢键交替地连接成一维层状结构和二维片状结构.在水合物2中,分子间氢键将非手性H2L2分子连接成无限的单链螺旋结构,结晶水将这些单链螺旋连接成三维氢键结构.结果说明:在含水溶剂中2-羟基苯甲醛酰腙较易与金属离子配位,而4-羟基苯甲醛酰腙则易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单链螺旋.  相似文献   

3.
在单核化合物[Zn(C9H7N7)(C10H4O8)(H2O)3]·3H2O中,Zn(II)金属中心离子分别和4个氧和2个氮原子配位,其中4个氧原子来自于一个去质子的均四苯甲酸(H2BTCA)和3个配位水分子,氮原子来自5-(2-吡啶基)-3,3'-联(1H-1,2,4-三氮唑)(H2pbt)配体.在这个结构中,相邻的单核单元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O-H···O和NH···O氢键作用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且三唑环与苯环之间以及相邻吡啶环之间存在芳香堆积作用.此外,还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固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2,6-双(2-吡嗪基)-4,4′-联吡啶为配体、邻苯二甲酸为辅助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单核钴配合物[Co(dpb)(o-bdc)H_2O]·4H_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核钴单元,单核钴之间通过氢键的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种Zn(Ⅱ)的配合物:[Zn2(C6H4N3)4]n(1),[Zn(phen)(p-CH3-C6H4COO)Cl(H2O)](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3D无限结构的Zn(Ⅱ)的配合物;配合物(2)是单核Zn(Ⅱ)的配合物,在晶体中,2个相邻的分子被氢键连成了二聚体.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光电性能,在300~600nm范围内表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配合物(2)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3,3,′4,4′-偶氮苯四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3,3,′4,4′-偶氮苯四甲酸(H4L)及锰的配合物[Mn2L(H2O)10].4H2O,并用元素分析、荧光光谱、XRD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H4L.2H2O通过O-H…O氢键的作用构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Mn2L(H2O)10].4H2O中心锰离子为六配位,其中溶剂分子水和配体L均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O-H…O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O-H…N形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氧甲基)吡啶,并研究了其与Zn(NO3)2的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Zn(C25H19N3O2)H2O](NO3)2,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由配阳离子[Zn(C25H19N3)H2O]2+和两个NO3-组成,配阳离子中,Zn与开链冠醚上的两个O,三个N原子配位以外,还与一个水分子配位.Zn为六配位,配位几何构型为变形八面体.NO3-与配阳离子间除静电作用以外,还存在O-H…O氢键,增强了分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两个以含氮杂环芳基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2(CH3OH)2(H2O)2](1)和[Co(L)2(H2O)4]·2H2O(2)(HL=4-(1-四氮唑基)苯甲酸),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金属离子均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但对相同配体的不同配位原子具有配位选择性:在1中,与Mn(Ⅰ)配位的是羧基上的氧原子,而在2中,与Co(Ⅱ)配位的是四氮唑基上的氮原子.另外,配合物1和2均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单核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0.
将2,6-萘二甲酸(H2NDC)硝化制得1,5-二硝基萘-3,7-二甲酸(H2NNDC),再以H2NNDC为配体,辅以1,2-二吡啶基乙烯(bpe)共配,用液相扩散法合成新颖的锰(Ⅱ)配合物[Mn(bpe)(H2O)4](NNDC)獉2H2O.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配合物中,Mn2+与bpe、水分子形成单核配阳离子[Mn(bpe)(H2O)4]2+,NNDC2-为外界抗衡离子,bpe分子桥连Mn2+形成线性一维链[Mn(bpe)(H2O)4]n2n+,一维链在配位水分子、溶剂水分子及NNDC2-上未配位羧基氧所形成的多重氢键作用下,形成三维超分子氢键网络.  相似文献   

11.
以邻苯二胺和丙二酸为原料,通过缩合、氧化反应合成新型咪唑羧酸配体2-甲基-1H-咪唑-4,5-二羧酸(L).用NaOH调节体系的pH值为8.0左右,配体L和CoSO4.6H2O在水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配合物[C(o L)(2 H2O)2](1).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在该化合物中,C(o Ⅱ)离子采取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两个配体L以脱质子的羧基O原子和咪唑环上紧邻的N原子从赤道平面与Co(II)离子螯合配位,而两个水分子则占据轴向位置配位.有趣的是:合成的配合物1具有多重氢键连接点,是优异的氢键合成子,通过复杂的N—H···O和O—H...O氢键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化合物.进一步的热化学研究表明,该化合物相当稳定,在空气氛围下升温到200℃以上才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2.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2个基于5-(3-氨基苯基)四唑(apt-)配体的金属配合物[Pb2(phen)2(H2O)2(apt)4](Ⅰ)和[Zn2(phen)2(apt)2(N3)2]·H2O(Ⅱ),并进行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能的测定.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均呈现双核的分子结构,其中配合物Ⅰ中1对apt-离子连接2个独立的PbⅡ八面体,配合物Ⅱ则由2个对称的叠氮离子连接2个中心对称的ZnⅡ离子,2个双核分子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拓展形成二维超分子层.此外,2个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表现出由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的荧光发射峰,表明其在荧光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合成双 ( 3-甲氧基 - 4-羟基 )苯甲醛合氢氧化锌配合物 ,测定红外光谱、热重、单晶结构 ,晶体C16H18O8Zn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c ,晶胞参数 :a =2 .2 1 6 7( 4 )nm ,b =1 .0 540 ( 2 )nm ,c =0 .780 0 ( 2 )nm ,β =1 0 6 .9°,Z =4。结构解析最终一致性因子R1=0 .0 390 ,wR2 =0 .0 91 6。中心Zn原子通过 6个O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构的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 3D网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邻菲哕啉配合物[Cu(phen) (C2O4) H2O]·H2O,培养了配合物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核铜配合物,中心铜原子处在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中.采用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发现,DNA的加入使得配...  相似文献   

18.
使用吡嗪-2-甲酸和高氯酸锌合成了单核配合物[Zn(pyr)2(H2O)2](Pry=吡嗪-2-甲酸根阴离子),并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定,获得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相关晶胞参数为:a=5.2789(17)A,b=11.097(4)A,c=10.318(3)A,β=99.350(4)°.该配合物中的锌原子被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所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畸变的配位八面体,其中两个配位氧原子来自于水分子而其它配位原子则由吡嗪-2-甲酸根配体提供.  相似文献   

19.
以5-甲基-3-羧基水杨醛(H2MCS)、邻菲咯啉(phen)、乙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phen)(MCS)(H2O)].H2O,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24 9(3)nm,b=1.009 0(3)nm,c=1.185 0(4)nm,α=72.891(7)°,β=89.565(7)°,γ=88.990(8)°,V=0.942 6(5)nm3,Z=2,Mr=457.91,Dc=1.613 42g/cm3,F(000)=470,μ=1.202mm-1,R1=0.055 0,wR2=0.117 5.配合物中铜离子为五配位,处于变形的四方锥形配位环境中.每两个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分子对,然后通过游离水分子和分子对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四氮唑-1-乙酸(Htza)和1,10-邻菲罗啉(phen)混合配体与三氟甲基磺酸铜(Cu(CF3SO3)2)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得到1个单核Cu(Ⅱ)配合物[Cu(tza)(phen)2]2·(CF3SO3)2·0.5H2O(简称配合物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通过单核阳离子[Cu(tza)(phen)2]2+和CF3SO3-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1,10-邻菲罗啉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四氮唑杂环与晶格水之间的OH幆N弱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1金属离子的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