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核磁共振方法测量磁场是较精确的一种测量磁场的方法,由于在低磁场强度时共振信号相对于噪声很弱,给正确测出磁场造成困难.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测控技术,与核磁共振探头结合起来组成虚拟磁场测量仪,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的强大功能,可以有效消除噪声的影响,并且结构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
用音频内耗仪,在加与不加磁场(磁场强度为300Oe)的不同条件下,测量了H180钢热轧及烘烤不同时间试样的290~630K内耗.在Q-1-T谱中出现了两个较明显的内耗峰,一个在362K附近,另一个在474K附近(测量频率2300~2150Hz);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第一个峰不断减小,第二个峰不断增大.分析得出,第一个峰为Snoek峰,第二个峰为B峰.对比加与未加磁场测量的内耗看出,加磁场后的“背景”内耗反而比未加磁场时的“背景”内耗要高,而且音频测量引起的这种加磁场“背景”内耗比未加磁场时增强,却随温度升高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地基振动等外界干扰会引起磁场不稳定,从而影响高分辨核磁谱图的质量.为探讨振动对谱图的影响,本文将外界振动引起的不稳定磁场作为微扰项,通过Bloch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产生振动干扰峰的机理和振动干扰峰在谱图中的分布规律,并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几种典型的外界振动产生的干扰峰在谱图上的分布,通过差谱实验揭示了外界振动对谱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界振动会使谱图的线形变差、线宽增大和相位扰乱,从而降低谱图的分辨率.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和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用音频内耗仪,在加与不加磁场(磁场强度为300 Oe)的不同条件下,测量了H180钢热轧及烘烤不同时间试样的290~630 K内耗.在Q-1-T谱中出现了两个较明显的内耗峰,一个在362 K附近,另一个在474 K附近(测量频率2 300~2 150 Hz);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第一个峰不断减小,第二个峰不断增大.分析得出,第一个峰为Snoek峰,第二个峰为B峰.对比加与未加磁场测量的内耗看出,加磁场后的"背景"内耗反而比未加磁场时的"背景"内耗要高,而且音频测量引起的这种加磁场"背景"内耗比未加磁场时增强,却随温度升高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核磁共振章动法的基本原理,研制了流水式核磁共振测场仪,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线路.用该仪器已成功地测量了36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超导磁体的中心磁场及其均匀度,其测量准确度达到1×10~(-5).文中还对该仪器的测量结果作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实验的装置和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核磁共振实验中两个重要的问题,驰豫时间和磁场的均匀性的估算.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对镍超细微颗粒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的初步结果通过测量61Ni的零场核磁共振谱研究镍超细微颗粒的赵精细磁场的分布.微颗粒平均直径约20nm.为了对比,还对镍粉(粒径约76μm)进行了类似测量.发现微颗粒与块状样品的核磁共振谱的共振峰位置基本相同,但在线型、谱宽和信噪比方面明显不同。这表明其超精细磁场的分布有特征性的区别.镍超细微颗粒的共振谱比块状样品稍微展宽.因为超细微颗粒的表面原子数目比块状样品的多,谱线变宽可能与超细微颗粒的表面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对花岗岩进行测量,得到花岗岩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NMR测量结果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t2分布主要为3个峰,第1个峰和第2个峰的面积占峰总面积的98%以上;岩石组成颗粒粒度的不同,引起了岩石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的差异.花岗岩的平均孔隙度为1.79%,t'2平均值为26.1ms,束缚流体饱和度平均值占88.5%,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孔隙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成像结果为岩石微观结构和岩石损伤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核磁共振实验是高校近代物理实验中的重要题目之一。核磁共振技术(NMR),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精确的测定磁场,还可以用它来测定核的回磁比γ、g 因子及磁矩μ。根据吸收信号的特征,如谱线的宽度,形状,精细结构,以及谱线在频率和磁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磁场用于水处理的机理,该文从分子有序度以及氢键生成-破坏的热力学平衡角度综合研究磁场对CaCl2溶液中水分子结构的影响。选取0.5 T的固定磁场将溶液以一定流速循环通过,检测溶液的表面张力以及核磁共振(NMR)氧核的半峰宽,计算表面熵值以及自由水分子比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磁化时间的增加表面张力和熵值减小,半峰宽增加,自由水分子的比例降低;磁化后液体有序度增加,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加,水分子团簇的平均尺寸增大;循环磁化会改变CaCl2溶液的水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一种用低微机组成的NMR信号观测系统,它的成功应用表明,该观测系统不仅能大大改善了NMR实验效果,缓解仪器老化过时所带来的困难,而且为菜低档微机的用 一条有价值的途径,文章给出了该观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流程图以及部分程序清单,并慰示了部分由该观测系统记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稳态吸收的新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核磁共振的稳态吸收法测量横向驰豫时间T2.用连续的弱辐射场与样品相互作用,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吸收信号,然后把调好的信号采集到电脑,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利用布洛赫方程所推出线宽和横向驰豫时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T2,把所得结果和传统方法测得的T2进行了对比,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由于液体分子自扩散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且核磁共振(NMR)是当前唯一可用于提供关于分子在一个相当于生物细胞尺度单元内的位移信息的非侵害性方法,扩散相关的NMR研究更是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为了研究复杂系统中的多量子相干受限扩散行为,将单一平板间多量子相干受限扩散理论扩展到间距等概率分布和间距正态分布的多平板间多量子相干受限扩散,并利用积算符矩阵、非线性Bloch方程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得出了多平板间多量子相干受限扩散信号衰减随孔径变化范围、高斯因子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理论预测吻合,验证了理论表述的正确性,从而可以通过回波信号衰减曲线形状了解样品中平板间距大致的变化范围和分布规律.本研究可扩展到各种复杂的脉冲序列及多自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琛  秦玉琴 《山东科学》1994,7(1):29-31
本文叙述了用于定量分析电镀添加剂中丙烯磺酸钠和糖精钠的快速、准确、精密的NMR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依据每个组分的NMR特征信号和用作内标的四甲基澳化按NMR信号的积分比值建立的,各组分不需要预先分离.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核磁共振测量信号中的噪声,尤其是拉摩尔频率附近的工频谐波噪声干扰问题,
采用自适应滤波的方法进行噪声滤除,在自适应滤波去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自
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采集到的核磁共振信号工频
谐波干扰的滤除中。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设计陷波滤波器去噪的方法,自适应陷波
器可自动跟踪干扰频率和相角,滤波后信号的失真小,通过包络拟合后,信号振幅和弛
豫时间的误差精度较高,可控制在5%以内,从而实现了工频谐波干扰的有效滤除。  相似文献   

16.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放大器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核磁共振找水仪的接收信号质量,结合核磁共振信号微弱、噪声干扰严重的特点,根据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路低噪声设计和传输线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传输线与前置放大器的匹配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噪声匹配方案,从噪声和干扰角度对放大器内各模块的级联顺序进行了设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核磁共振找水仪的有效性,监测到的最小信号在470 nV左右。经过波形数据多次叠加,进一步提高了信噪比,整体仪器能检测核磁共振的最小信号为 50 nV。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页岩岩心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饱和油水的核磁共振观测对比研究,并基于饱和油的核磁T2谱,确定了页岩有机孔中游离空间与吸附空间大小及比例。研究表明:1. 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的润湿性通过饱和油水的核磁响应得到体现,与自吸油状态下的核磁信号相比,干燥抽真空饱和油页岩的核磁T2谱在大孔段信号明显增大,反映出干燥后粘土孔喉能够允许更多的油分子进入有机孔中,此时核磁T2谱主要反映有机孔信号;2. 通过对地层条件下有机孔的模拟计算,确定了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相等时对应的有机孔孔径大小,根据有机孔的核磁连续孔径分布,确定出储层游离气和吸附气所占比例。总体上,优质页岩气储层具有更大的核磁孔径响应分布及游离吸附比,对应着更好的资源潜力和产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地下原油的成分复杂,粘度变化范围很大,具有很宽的核磁共振(NMR)弛豫分布特性。研究原油的NMR弛豫特性随原油粘度、NMR仪器测量频率以及测量回波间隔(TE)等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对利用NMR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和评价油水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两种工作频率(2MHz和23MHz)的NMR谱分析仪器测量了不同粘度原油样品的NMR弛豫时间。结果表明:轻质油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近似相等,且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与原油粘度、粘度/温度的比值成反比关系;稠油的T1大于T2,其T1/T2比值随测量频率、粘度/温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大;仪器测量频率对轻质油弛豫影响很小,而对稠油的弛豫影响较大;随测量回波间隔的增加,稠油的视横向弛豫时间增大,且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1H NMR、13C NMR、极化转移实验(13C DEPT135)和红外光谱技术讨论了低相对分子质量本征态聚苯胺和盐酸掺杂态聚苯胺的封端结构和掺杂态链结构,确定了聚苯胺中各个C原子的化学位移归属和封端结构. 证实了一步掺杂和二步掺杂的聚苯胺链结构都符合"四环BQ变体"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