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原》是由现实文化层面和历史文化层面、党性文化层面和人性文化层面、理性文化层面和非理性文化层面构筑起来的,具有多层文化结构的小说;每一文化层面自有其特殊的文化意味,而不同文化层面相互交错衍射,更使这部小说弥漫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多重文化意味,从中流露出以儒家传统文化来批判现实文化的倾向、以儒家仁学的人道精神来否定党性文化中的阶级斗争的倾向和以民俗神话传说等非理性文化形式来喻示儒家理性文化内涵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缩影。作者对其有很强的的批判,又有深切的忧患和同情。本文通过研究祥林嫂形象的悲剧性,分析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自发表以来,其总印量已超过一百余万册。对《白鹿原》的研究始终不减当年,但都主要从宏大叙事、儒家文化、人物形象分析、语言、民俗学等角度品评作品,其研究文字总数亦早已超过小说本身。笔者主要从性爱描写展示的社会历史变迁、性爱描写揭示的传统心理以及性爱描写体现的文化价值观三个部分讨论了《白鹿原》中关于性爱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心理,从而观照其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旧梦的终结--《长恨歌》王琦瑶形象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宁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14-115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再现了上海小市民的生活场景。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站在当代文化新旧交替的立场上,揭穿了所谓“上海寻梦”的虚假性和无意义,警戒人们从“怀旧”的热情中走出来,去探索真正表现了发展中上海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会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6-108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痛恨其性格中的歹毒,心狠手辣;同情人物的悲惨结局。这种复杂性,引起笔者的深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为什么会同时给人两种矛盾的感受?笔者将再次从仔细分析人物事迹、言论入手,去解开这个谜。作为一个出身豪门,又聪明绝顶的脂粉队中的女英雄,王熙凤以为掌握了财权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也只是“千红”“万艳”当中的一个,仍逃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金庸笔下的父亲形象永远比不上他所塑造的那些英雄主角光鲜突显,他们不是缺失就是潜隐于英雄的成长过程之外。这种模式具有深层文化内涵 ,结构上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  相似文献   

7.
巾帼风采的礼赞——从《木兰诗》看木兰形象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诗》将术兰这十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矛盾的交织中来展现她的性格筹以及这种性格筹所包含的化内涵。应该说.北魏的战争环境,导致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捌失调.是《术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请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术兰诗》产生的化环境;禾兰采中无兄长的现实状况.导致丁术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井没有认识到术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剧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的代表作《琐事》(Trifles)篇幅短小却意义深刻。它塑造了执法者乡村律师亨得森和警长彼得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而又徒劳无功、无可奈何的形象。而男尊女卑的价值体系和等级贵贱的社会秩序是生成这种形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中国历史的见证,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最后的挽歌。从孝道伦理的角度看,小说主人公白嘉轩及其父亲是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的代表,三位青年主人公中,白孝武是对这种孝道伦理的继承与延续,黑娃是从忤逆到回归,白孝文则是从忤逆到决裂。  相似文献   

10.
悲剧形象塑造充分展示了《史记》杰出的写人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史记》悲剧形象的塑造,探讨司马迁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一书中孔子及其众多弟子的形象都栩栩如生,而子路的形象更是大放异彩。子路不同于孔门其他弟子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形象中包含了一些异于儒家学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生前显赫、死后落寞,都与其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得失密切相关。这一小说类型的创作范式可归纳为"感性细节"加"理性框架",思想精髓在于批判现实时的分寸把握,说到底是作者意欲干预政治又希望规避现实风险的文化心理的产物。茅盾及其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之际,在现代文化冲击中既深感诱惑又惊惧交加的矛盾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先锋精神和乡土写实相融合的力作。小说通过徐福贵亡家、丧妻、失女、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独活的人生历程为读者展现了生存与死亡、苦难与坚忍、绝望与希望的深刻意蕴。在福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纨绔任性、乐观愚昧、平凡坚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苔丝形象的三重原型根源为切入点,可以看出苔丝的悲剧与古希腊命运悲剧有着相似性。德伯家的先祖的影子一直萦绕苔丝的四周引领她走向毁灭,《圣经》中夏娃、亚当和毒蛇的隐喻则让我们看到了苔丝经历的神话原型,而民谣中不断重复的失贞与杀手的故事则成为苔丝经历的一种社会上的映照。它们使苔丝的悲剧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关注人存在的无限偶然,丰富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纵观<白鹿原>,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白鹿原是一个有着浓重男权色彩的社会.在这个男权高于一切的领域,女性只能卑微、屈辱地活着,即如田小娥.她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正的爱情,然而在现实的土壤里,理想却一个个被毁灭,使她的人生也染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一角色,这是一个人性被金钱、情欲扭曲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女性形象,这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曾经有人评论道:"一部《金锁记》就是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笔者将从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千华在小说集《高丽女人》中塑造了形象各异、性格迥然的朝鲜族女性。这些朝鲜族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意识的渗透。她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表现了作者对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反思,也呈现出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比较《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可以从它们共有的全景式写法、群体意识、梦幻与真实相通的世界、被打破的大同世界、真爱的控诉、不屈的原始生命力等六个方面发现两者在探讨人类命运、人类苦难的严肃主题和在表现各自本民族的群体意识、体现民族的特点上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千华在小说集《高丽女人》中塑造了形象各异、性格迥然的朝鲜族女性.这些朝鲜族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意识的渗透.她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表现了作者对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反思,也呈现出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