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军  张华松  张明  常红星 《河南科学》2007,25(6):944-946
基于碳纤维布加固带暗柱剪力墙的实际工程需要,研究碳纤维布竖向双面粘贴加固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借鉴相关规范中有关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及碳纤维布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剪力墙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以便于碳纤维布加固剪力墙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钻孔挤压分支桩的应用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桩基工程设计,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及整个工程的造价。通过钻孔挤压分支桩在阜阳商厦三期工程中的应用及试验研究表明,在同一场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相同的条件下,用钻孔挤压分支桩代替钻孔灌注桩,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提高1.31倍,桩基节约投资270万元。由此可见,在大柱网、大承载力柱桩基工程中,钻孔挤压分支桩更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桩筏基础设计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边桩实际承载力超过设计承载力而中桩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承载力。建立了框架结构和单片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逐层加载和一次性加载条件下两种上部结构形式的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桩基沉降及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刚度大的上部结构形式下桩顶反力小;桩筏荷载分担比随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趋于稳定;不同上部结构形式的刚度变化对其下桩顶沉降的影响不同。为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相对经济的半刚性桩一无砂混凝土碎石桩复合地基,并给出了具体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参数,该桩克服了散体桩在饱和软粘土中侧限不足的缺陷,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饱和软粘土地基经济该桩加固后,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满足了中,小型工程的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5.
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提出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单桩,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方法的建模。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表明在桩基工程中利用这一方法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考虑时间效应的预制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解析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饱和软土中沉入预制桩单桩引起的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的固结出发。结合桩土接触面的破坏形式,获得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解,实现了对任意时刻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分析了土体参数的变化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的最终极限承载力增量随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固结系数决定着桩的极限承载力在初期的发挥,但并不影响桩的最终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测量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大量兴建,大直径灌注桩也因其具有承载力高、无挤土、无振动、适应性强等优点,深受结构工程师的青睐,并在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大直径灌注桩桩端注浆处理桩基质量事故的方法,探讨桩端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付进省 《河南科学》2007,25(6):960-962
近年来静压预应力管桩在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结合工程实际分析该种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压桩力与单桩承载力之间关系及桩基施工产生挤土效应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桩底后压浆桩实验结果表明,当灌浆块体厚度d与桩的半径ra比,即d/ra≥2时,表现为劈裂破坏;当d/ra<2时,表现为冲切破坏。冲切破坏的承载力较劈裂破坏的承载力小,在工程实践中应该避免发生冲切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桩底压浆桩桩端承载力计算的劈裂破坏模式,通过极限分析,给出了桩端极限承载力的上限解,并把理论解与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为确定桩端承载力提供了科学的估算依据,同时研究了压浆块体几何参数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获得了压浆块体最优几何参数,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拔桩是工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基础抗浮技术手段,但抗拔桩的设计依据在理论上还很不完善.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在初步设计的旋挖等截面灌注桩抗拔承载力测试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修改等截面桩为增加两个支盘的削扩支盘桩;针对等截面桩的测试结果,在理论上分析确定了桩的侧摩阻力系数调整值为0.61,进而据此对削扩支盘桩的承载力进行了理论预估,并进一步对削扩支盘桩进行抗拔承载力与变形测试,获得了典型的U-δ曲线和δ-lg t曲线.对削扩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的理论预估和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桩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也验证了该修正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OSB双向板组合楼盖的抗弯承载力性能,提出了一种将冷弯薄壁型钢和OSB板用自攻螺钉连接组成的新型组合双向受力楼盖。对足尺的楼盖进行单调静力堆载试验,观察组合楼盖的应变、挠度的变化趋势及整体破坏过程,研究试件的组合性能及承载力性能。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对四边简支条件下组合楼盖抗弯性能的模拟,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提出了双向板组合楼盖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同时推导出双向板组合楼盖挠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冷弯薄壁型钢-OSB双向板组合楼盖承载能力良好,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可行性;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较为符合实际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2.
刘义  郭家  韩猛  李哲  刘路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4322-14331
为研究竖向循环荷载对桩基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基于现场试验分析了循环荷载下循环次数、循环荷载比对循环位移比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循环作用下的抗拔系数与循环位移比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循环位移比的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拉拔荷载,循环荷载下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衰减更快,两种情况下桩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不可等同;循环荷载比和循环次数是影响桩基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循环拉拔作用下循环次数大于2或循环拔压作用下循环拔压荷载比大于5∶4时,循环荷载对桩基承载力有较大的削弱作用;循环位移比对桩基承载能力的衰减存在放大作用,当循环位移比达到0.8时,桩基承载能力的衰减率达到50%,因此实际工程中应合理控制循环位移比的大小;提出了黄土地基中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承载力计算模型,通过案例表明,新提出模型计算的抗拔承载力与实测值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文章以某桩基工程为实例,通过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值与静载试验成果对比,找出二者之间差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建议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综合分析各种方法,以确定其最接近值,服务于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了公式法计算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指出在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积累丰富的实测资料,利于准确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毛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和短期力学性能优越而应用工程结构中。针对原伐毛竹的不同部位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等试验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不同的毛竹构件及竹质结构的试验方法,从试验标准、抗压试验、充填混凝土等方面,研究毛竹管不同部位、空竹管与混凝土竹管对其抗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毛竹构件的变形破坏特点,建立混凝土竹管的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为毛竹构件及其结构在工程实践应用中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轻质混凝土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砖砌体共同组成的保温节能墙体,其保温砌筑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物理性能相近,因此砌体中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相近,且能有效的避免热桥,该结构是一种集承重和保温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组合墙体.研究此类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受力性状分析可为自保温组合墙体承载力设计提供试验支撑和分析依据.通过墙体轴心抗压承载力试验,分析其破坏特征,获得了墙体承载力计算的试验数据,通过与现有类似结构的研究成果分析,提出了自保温墙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实用公式,可供自保温组合墙体承载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7.
配有钢筋的新旧砼界面连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个配有钢筋的新旧砼界面连接节点进行了破坏性的试验,得出了破坏形态及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压旋喷搅拌加劲桩与普通锚杆之间的异同及其工程应用情况。总结了江苏省靖江市某基坑工程旋喷搅拌加劲桩抗拔试验过程和抗拔试验加载-卸载曲线。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对单根加劲桩进行了荷载-位移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荷载传递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单根加劲桩周边土体的变形计算公式、土体剪应力的衰减模式;继而分析了单桩的影响范围,给出加劲桩最小间距确定方法来避免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9.
帽型加筋结构在飞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保证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这类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以钛合金双层蒙皮帽型加筋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估计方法“板元法”和“切割法”进行计算分析加筋板的的极限承载载荷,研究了其在轴向压缩载荷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并通过试验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切割法的误差为13.4%,相比之下,板元法与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与真实试验值十分接近,误差分别为4.5%和3.2%。针对此类型结构,用板元法预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评价土S-格栅加筋砂土的地基性能,是进行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为工程设计、计算与分析确定参数的基础.通过模型试验,对静载条件下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性能进行了研究.由模型试验测量结果得知,在砂土地基中铺设塑料土工格栅,可以使承载力提高10%~40%、侧向位移量减少20%~50%、地基轴线处竖向沉降减少30%~50%.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对于条形浅基础加筋地基,最佳加筋层数为2~3层,加筋长度应为基础宽度的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