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探究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的调节。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UUO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于术后3、7和14d 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眼底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尿素氮及肌酐;Masson染色对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血清Scr、BUN水平及肾组织CHOP、caspase-3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可见:1)肾小管扩张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随输尿管梗阻时间延长而渐进性加重;2)GRP78、CHOP、caspase-3及caspase-12蛋白表达在术后3d均有上调,随着梗阻时间延长,上述蛋白表达更显著(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性蛋白在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早期即存在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肾间质纤维化不断进展。有望通过干扰内质网应激特异转录因子的传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的表达,从而可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芪丑汤拆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作用的机理.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芪丑汤全方组、温补脾肾组、泄浊化瘀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测定肌酐(Scr)、尿素氮(BUN);摘取左侧肾脏,称肾脏重量比较分析,观察肾脏水肿程度;采用HE染色评定肾小管损伤指数,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GRP9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术后第7、14天,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cr、BUN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第7天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Scr水平有差异(P0.05);第14天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降低Scr、BUN作用明显(P0.05);术后第7、14天,除14天的温补脾肾组外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减小肾重(P0.01,P0.05);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能减轻肾重(P0.05);术后第7天芪丑汤全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减轻肾小管损伤(P0.05);14天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肾小管损伤作用有差异(P0.05);术后第14天,芪丑汤全方组和泄浊化瘀组与模型组比较GRP78、GRP94的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芪丑汤全方组能显著抑制GRP78、GRP94的表达(P0.01).芪丑汤全方组能够保护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的肾功能;减轻肾脏肾盂积水;降低肾小管损伤指数;减少GRP78、GRP94的蛋白表达从而干扰内质网应激过程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阻碍细胞凋亡沉积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各治疗组14天的作用效果优于7天,泄浊化瘀组优于温补脾肾组.  相似文献   

3.
研究芪丑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抵抗作用,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依那普利为阳性对照药,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芪丑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第12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Scr),尿素氮水平(BU...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2周组、4周组、6周组和8周组,测量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蛋白,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Caspase-3、Bcl-2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手术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 或 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Caspase-3的表达量随术后饲养时间的增长而增高(P<0.05或P≤0.01),且表达量与术后饲养时间呈正相关(P≤0.01);心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量随术后饲养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P≤0.01),表达量与术后饲养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激活了相关的细胞凋亡通路,使得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尿酸肾病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了6例正常及30例模型大鼠肾组织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现象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状况.研究发现:尿酸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增殖及表型转化现象.伴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损伤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呈增高趋势,且阳性表达细胞分布趋势一致:多位于尿酸盐沉积处损伤及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在病变晚期,肾小管明显萎缩及扩张,肾间质异物肉芽肿形成及弥漫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数量随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减少而呈下降趋势,但仍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这些结果均表明尿酸性肾病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要病理变化形式,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完成损伤肾小管的再生;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坏死细胞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增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表型转化及TGFβ1表达,成为细胞外基质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口服蛋氨酸造成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及叶酸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普通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灌以双蒸水,蛋氨酸,蛋氨酸+叶酸,120天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检测组织中E-钙连接蛋白的表达;同时培养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单独处理及叶酸联合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的表达。结果:(1)蛋氨酸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肾间质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组织中E-cad的表达显著下调。(2)细胞中E-cad的表达显著下调、α–SMA的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增殖明显。(3)叶酸治疗能显著减轻蛋氨酸所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肾间质纤维化,上调E-cad的水平,降低α-SMA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通过口服蛋氨酸促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肾小管上皮转分化有关;叶酸能对抗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扶正法对脓毒症内质网应激途径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动物模型,并分别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进行干预,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脾脏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关键分子GRP78和CHOP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2.模型组大鼠脾脏较正常组破坏明显,呈被膜增厚、白髓减少或消失、淋巴小结结构破坏等表现,给药组脾脏破坏程度有所改善;3.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可不同程度降低CLP诱导的大鼠脾脏GRP78、CHOP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扶正立方的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均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而减轻脓毒症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木芙蓉叶有效组分 (MFR)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灌胃给药 ,观察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及肾组织病理变化 ,并检测白细胞介素 - 1(IL- 1 )的含量。结果再灌注 2 4 h后 ,治疗组血 BUN及 Scr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组血液 IL- 1含量与非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且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原因可能与抑制 IL- 1等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改善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和机制.方法:1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和pHGF治疗组.给药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30 μg·kg-1·d-1)大鼠腹腔注射,其余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14 d后收获大鼠.通过测定肾皮质羟脯氨酸含量比较纤维化改变;肾脏病理分析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TGF-β1,α-SMA,F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组织羟脯氨酸定量UUO组明显高于SOR组,pHGF组,pHGF组介于二者之间,P<0.01;Masson染色SOR组仅在血管和基底膜处有绿染的胶原纤维,UUO组胶原成分增多,而pHGF组较UUO组明显改善,P<0.01.免疫组化显示pHGF能明显降低梗阻肾组织TGF-β1,α-SMA,FN的表达水平降低,与UUO组比较,P<0.01.结论:pHGF能有效缓解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诱导产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将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K高剂量组(10.5 mg/kg)和CK低剂量组(5.25 mg/kg),并分别给予灌胃,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及给药组喂高脂饲料.药物干预7周后,采集大鼠血清与肾组织,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素氮(BUN)、尿酸(UA)、血肌酐(Scr)、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 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LDL-C、血清BUN、UA、Scr、MDA含量、TGF-β1蛋白表达量升高,HDL-C、GSH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降低(P0.05);给药后,CK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TC、TG、LDL-C、BUN、UA、Scr、MDA含量降低,TGF-β1蛋白表达量降低,HDL-C、GSH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CK能通过增强大鼠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促进肾组织结构恢复,抑制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从而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减少TGF-β1对肾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丁璐  刘野  路军  李炜  郑强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707-5713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温高湿应激大鼠心肌细胞内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of 78kD,GRP78)和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的影响。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温高湿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只。按实验时间(2 w、4 w、6w、8 w)的不同,各组又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GRP78和CHOP的表达水平。①高温高湿各亚组的MAP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高温高湿4 w、6 w、8 w亚组的MAP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高温高湿组心肌细胞中GRP78在2 w即有低水平表达,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高温高湿组GRP78表达量不断增加,6 w达到最大值,8 w表达减弱。高温高湿4 w、6 w、8 w亚组GRP78表达量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温高湿组2 w、4 w、6 w、8 w亚组CHOP表达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 w亚组表达达到最高值。高温高湿组2 w、4 w亚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高湿组6 w、8 w亚组与相应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温高湿应激可引起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GRP78表达及CHOP表达的不对称增加,提示高温高湿应激可引起心肌细胞的损害。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内质网应激,逆转高温高湿应激所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Follistatin-like 1(FSTL1)是一个可以被TGF-β1诱导产生的分泌型胞外糖蛋白,它在输尿管和肾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缺失FSTL1会导致小鼠先天性输尿管积水和肾盂积水.本研究拟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诱导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探讨FSTL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在病理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小鼠右侧肾脏行UUO手术,左侧肾脏作为对照,UUO术后14d小鼠被处死.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纤维化特征分子,如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FSTL1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STL1表达和分布.UUO损伤的右肾组织表现出严重的间质纤维化,并且胞外基质(COL1,Fn)以及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同时发现,FST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UUO损伤的右肾组织也显著升高,并且主要集中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因此推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可能与FSTL1表达上调有关,但其功能和确切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炜  赵连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86-4090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以及血管中层厚度的变化的影响。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对照组分离腹主动脉,但不行狭窄术;模型组行腹主动脉狭窄术(TAC);替米沙坦组行腹主动脉狭窄术并给予每天替米沙坦1.5 mg/kg。喂养6周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动脉压(MAP);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中层的厚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GRP94和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手术模型组大鼠的MAP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模型组的GRP94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模型组的CHOP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手术模型组大鼠血管平滑肌中层厚度厚于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主动脉狭窄致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GRP94表达及CHOP表达的增加。替米沙坦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逆转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6),TAC组(n=6)和Cartopril组(n=6).TAC组和Cartopril组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高血压模型,Cartopril组术前一周开始给予卡托普利灌胃.术后4周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值,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蛋白和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TUN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Cartopril组平均动脉压为(124.67±6.26) mmHg,显著低于TAC组(169.73±6.58),但高于Sham组(117.08±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平均动脉压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RP78在Cartopril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0±0.02,显著低于TAC组(0.35±0.03),但略高于Sham组(0.1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GRP78蛋白表达的平均高密度值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HOP在Cartopril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3±0.03,显著低于TAC组(0.46±0.05),但高于Sham组(0.0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CHOP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artopril组可见少量凋亡心肌细胞(18.73±0.28)%,显著低于TAC组(31.67±0.54)%,但略高于Sham组(13.4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卡托普利能够通过降低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反应水平,对高血压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HOP介导的ERS凋亡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探讨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模型组(B)和糖尿病运动组(C).糖尿病运动组(C)大鼠进行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实验结束后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同时检测大鼠血液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肾脏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B)大鼠体重极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A)(P<0.01);糖尿病模型组(B)大鼠肾指数(KI)、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液GLU、GHb、Scr、BUN水平极显著高于(P<0.01)正常对照组(A).同时,糖尿病模型组(B)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肾指数(KI)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GLU、GHb、Scr、BUN和肾脏氧化应激水平(P<0.05或P<0.01),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研究表明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游泳运动的降血糖、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初步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4(Claudin-14)在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采用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结石组(n=15),采用乙二醇和氯化铵灌胃诱导制作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分别采用RT-PCR检测Claudin-14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Claudin-14蛋白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钙排泄。结果显示:光镜下结石组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且24h尿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laudin-14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laudin-14蛋白在结石组高表达,在对照组未见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结石组Claudin-14蛋白表达与24 h尿钙排泄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Claudin-14在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肾小管内尿钙增高,结石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控miR-34a的表达对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关节软骨原代细胞培养,慢病毒转染miR-34a、miR-34a inhibitor分别使大鼠关节软骨细胞miR-34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另设无关序列对照组,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4a调控软骨细胞凋亡潜在基因靶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miR-34a的表达,检测软骨凋亡相关因子MMP-13、Col2a1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的MMP-13、Col2a1、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34a过表达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增多,抑制miR-34a表达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减少,同时miR-34a过表达后caspase-3的表达增高(P0.05),miR-34a过表达后Col2a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而MMP-13的表达增加(P0.05).沉默miR-34a的表达后Col2a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而MMP-13的表达下降.MMP-13是miR-34a调控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潜在靶点.结论:miR-34a的表达调控大鼠软骨细胞凋亡,MMP-13是miR-34a其机制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培养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胶原蛋白的影响,为肾脏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第2~4代,经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及不同时间培养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TUNEL法检测其PCNA、p27、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凋亡情况.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PCNA和Ⅲ型胶原蛋白,促进p27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在一定浓度、时间范围内具有量效、时效关系(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在体外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腑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CKD)模型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CKD进展的机理。方法应用5/6肾切除法构建CKD大鼠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腑泄浊组(高、中、低剂量),药用炭组,每组20只,从模型建立后开始灌肠,疗程4周,第4周末检测血清肌酐,血硫酸吲哚酚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CKD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通腑泄浊组与CKD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通腑泄浊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通腑泄浊各剂量组和药用炭组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比药用炭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腑泄浊法具有一定的保护肾脏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降低大鼠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观察FoxO3a基因干扰对胰岛素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凋亡的影响。分离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选用胰岛素、FoxO3a小干扰RNA处理细胞。MTT检测CMECs存活率;TUNEL检测CMECs凋亡;检测细胞的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3a、p-FoxO3a(Thr32)、SVV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FoxO3a siRNA组FoxO3a总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相比,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FoxO3a siRNA组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caspase-3活性增加,FoxO3a、SVV表达减少(P0.05)。结果 FoxO3a在胰岛素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凋亡中有一定的作用,且主要通过去磷酸化(失活)调控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