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逮捕告知规则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保障机制。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告知规则的规定不太完善,不利于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参考域外法治国家对逮捕告知规则的规定,应从告知的主体及对象、告知的时间、告知的方式、告知的内容、逮捕证记载的内容、违反逮捕告知规则的法律后果几个方面对我国逮捕告知规则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诉讼权利告知是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程序性权利。它关系到刑事诉讼的实体真实、程序正义和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本文笔者在对侦查阶段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告知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诉讼权利告知的意义并提出了现阶段诉讼权利告知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在侦查阶段对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使得控辩双方的平衡对抗地位模式无法贯彻落实.具体而言:关于侦查阶段的被告知权利、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律师会见及侦查阶段的律师身份等问题都没有被法律所明确地肯定,这些空白点在实践中就导致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极易遭受到侦查机关的损害.因此,我国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权是对侦查权的一种制衡。也是程序主体性理论和刑事诉讼中多元价值平衡的要求。律师在场权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律师在场权的内容应包括:讯问前获得告知权、律师在场聆听讯问、向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针对侦查人员不法行为提出抗辩的权利和对讯问过程的评议权。  相似文献   

5.
胡忠诚 《科技信息》2011,(12):92-92,94
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的诉讼地位和权利是个重要课题,确立和保障其地位和权利基本思路应当是立足于法律实践,着眼于近亲属及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和诉讼权利,认真考察实践中近亲属的合理范围、主观诉求、客观作用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侦查程序中的重要一步。讯问犯罪嫌疑人既是获取最直接证据、取得案件突破口的重要途径,也是容易发生践踏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程序阶段。通过对比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中讯问被追诉人规定之间的不同,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方面法律规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大陆没有关于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规定和告知;除传唤与拘传的讯问之外,法律没有对讯问中的时间、地点和讯问环境作出明确规定;法律对笔录的制作没有作出细致规定。为此,应以现代治国的标准对中国大陆刑事诉讼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加以改造,从而最终符合实现程序公正和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强制措施适用中最容易受到侵犯,司法机关必须根据司法实践进行相应解释,才能实现条文内容的细化与明确化,切实增强强制措施的可操作性。有关部门对强制措施的解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权力的扩张、解释不充分等不足之处,应坚持严格限制部门扩权、体现权利保障、细化程序性规则及做好部门之间权力的衔接与协调,并且通过解释权力主体之间的制约以及诉讼权利的制约实现解释权力的合理规则。  相似文献   

8.
诉讼告知制度一直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广泛适用,其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正全面地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诉讼告知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既能充分保障当事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地促进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进而有效克服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应从诉讼告知的条件、告知的程序和第三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思考我国诉讼告知制度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刑事诉讼的最高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目标应当是追求司法的公正和正义,而完善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机制应是刑事诉讼改革的重要内容。确定个体利益优先即被告人利益优先作为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刑事诉讼走向公正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论沉默权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一项重要的基本诉讼权利,是公民用于对抗国家追诉机关的最低防御性权利,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防御权和人格权,沉默权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这对于中国长期存在的难以根治的刑讯逼供问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制度最初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的重要规则,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越来越重视,该制度已为联合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确认。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则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时必须如实回答,这固然有利于打击犯罪,但也容易使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我国应适当地借鉴沉默权制度的合理之处,按照实际情形有区别地赋予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12.
商标权权利限制是对商标权人使用商标权的一种限制,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人能够在合理的请况下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在这种合理使用商标的请况下,商标权权利限制在保护其他商标权人利益的同时,也通过商标权利限制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利、被告知的权利、选择权、平等服务的权利、请求、起诉等五项权利,保护了商标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行政检查程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一行政程序法缺失的情形下,尤其需要关注行政检查程序的设置,以此规范和控制行政检查行为。具体来说,行政检查程序应当包括事先通知、表明身份、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实施检查、作出检查结论和送达检查结论并告知救济权利等,其中的程序细节要求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宪法权利的保障是宪法的永恒主题。我国近年来在宪法权利的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宪法权利保障还存在内容缺失和权利虚置等不足,需要从完备宪法权利文本规定、健全宪法权利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主体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生的网购记录、微信聊天记录、浏览记录等网络痕迹信息能够刻画出数字人格,精准评判用户的性格特征、行为偏好等。传统赋权模式下告知同意规则作为处理网络痕迹信息的合法依据存在权益保护模式不足、告知同意规则适用边界不明确的局限性,对此,可借鉴欧盟的立法,由赋权模式转向数据信托模式,将信息处理者与信息主体的合同关系调整为信义关系。在数据信托的模式下,可以重新界定告知同意规则适用的边界,更好地平衡法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所存在的超期羁押、刑讯逼供、诱供、以捕代侦、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等程序问题,首先要重塑价值理念、制定一套体现“正当程序”精神的诉讼规则,其次要确立刑事正当程序的实施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沉默不语的权利。何为沉默权,我国是否应确立沉默权,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我国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从而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魏克强  洪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09-110,151
现行的刑诉法规定我国刑诉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因而应确立保障人权的原则."保障人权"不仅包括了保障被害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同时也保障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的合法权利.律师在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和沉默权一起构成了被告人制约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的两柄利剑.在我国,目前尚缺乏确立沉默权的条件,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只能依靠完善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赋予被告人律师在场权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维权不畅和日益增加的大学生与母校之间的纠纷,对现有的大学生权利保障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应从自身内部着手,构建以大学生校内维权预警机制、高校法律咨询室(法律顾问室)、大学生维权中心、校园调解和仲裁机制、大学生校内申诉机制等五位一体的大学生校内权利保障机制,维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校生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赖卫东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30-33,36
律师在场权分为实质在场和形式在场,其内容是指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询问时,应当告知其有权聘请律师在场,律师在场对于强化律师辩护,防止刑讯逼供,保证被告人口供的真实性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要实行律师在场权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律师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当注意不能干扰警方正常询问,并且要注意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