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介绍了狮子座流星雨及观测方法,提供了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的权威预告情况,总结了所进行的科学观测的具体记录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狮子座流星雨及观测方法 ,提供了 2 0 0 1年狮子座流星雨的权威预告情况 ,总结了所进行的科学观测的具体记录成果  相似文献   

3.
陈丹 《科技潮》1998,(11):50-51
著名的狮子群流星雨自1997年就进入大出现年,大约要持续到2000年。今年是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坦普尔·塔尔特彗星的回归年,又是我国处于最佳观测位置的一年,因此,今年11月的狮子座流星雨,对我国天文爱好者显得尤为重要。何谓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2日,在狮子座γ星附近可以看到许多流星四处飞散而下,我们称之为狮子座流星雨(参见图1)。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17~18日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1998年11月17日夜到18日凌晨在北京通县对狮子座流星雨的目视和照相观测情况,以及资料的处理结果。在观测期间,狮子座流星雨的天顶小时率为130颗。照相观测到的一颗粒流星,照相星等从20到29然后减弱为5.1,最后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5.
狮子座流星雨是比较强的周期性流星雨,出现在每年的11月14-21日.爆发的峰值一般出现在11日左右.电离层偶发E层的成因很复杂,普遍认为流星雨是影响其的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武汉电离层观测台DGS256数字测高仪1999-2003年连续5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狮子座流星雨爆发期间,偶发E层出现率的变化情况.得到,在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当天和之后的1-2天,偶发E层的出现率明显增强.且在流星雨爆发后的1-2天偶发E层出现率的峰值较当天的值大.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19日凌晨,如期而至的狮子座流星雨(这次肉眼可观测到的流星每小时已达数千颗,因此称为“流星暴”),相信许多读者朋友已有幸观赏到了。那似银蛇飞舞、烟花绽放的天宇盛景,一定会给你带来一片惊喜和美妙的遐思,至今想来仍余味无穷吧! 说观赏到狮子座流星雨的读者朋友有幸,那还真不假。你知道吗?根据中国天文台的资料记载,这次流星雨的数量是1966年以来最多的一次,也是我国1533年以来目睹狮子座流星雨最“猛烈”的一次。相隔近500年才能再次见到如此“猛烈”的流星雨,没看到的朋友一定会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4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的"夜空——深空的艺术"天体摄影展,是中英两国合办的"群星掠影"活动的核心内容,而"群星掠影"活动又意在迎接坦普尔——塔尔特彗星带来的狮子座流星雨这一即将在我国夜空中展现的奇异天象,故得到中英两国各界人士和天文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到我国来观测将于11月18日出现的流星雨,英国学校已经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比赛,优胜者可获准来华一睹流星雨在我国上空表演的"天女散花"。有趣的是,我国的小天文爱好者们也将通过科学竞赛力争取得流星雨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天文学家鈕敦(H. A. Newton)搜集了中国、欧洲和阿拉伯的古代有关紀事后,认为可查考的獅子座流星雨(又名軒辕流星雨)共計十三次,其中有六次选自我国古籍。根据这些資料,他发現獅子座流星雨的出現,有一显明的周期,即約33年。从而預言流星雨現象将于1866年重演。事实正如他所預期的那样。而这是历史上对狮子座流星雨有計划、有准备地进行观测研究的唯一的一次。因为自此以后,流星群經受了木星和土星的摄动,以致地球不再与它的密集部份相遇,所以流星雨变得颇为稀疏。如此說来,近代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虽远較古代为精确,但却不与濃盛流星雨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19日凌晨,狮子座流星雨终于如期而至,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设在江苏盱眙铁山寺观测组的统计结果,加上肉眼看不见的暗流星,“雨量”达每小时七八千颗。从O:30至3:10,约有1570颗流星擦亮上海的夜空,其中近20%是最亮的火流星。  相似文献   

10.
↑观看“流星雨晚会”不仅是年轻人的聚会,也有年长者一席之地。↓天空是能“搬到”屋里来的——天花板拟出星空的效果。←在盛大的狮子座“流星雨晚会”上、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的人们翘首夜空。↑傍晚是天文爱好者观看、讨论流星雨现象的好时候。  相似文献   

11.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by the Sino-Dutch Joint Leonids Observation Team at Delingha Station of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from Nov. 13 to 18, 1998, and those obtained in other places of China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998 Leonids are analyzed and a three-layer structure of the meteoric shower encountered by the Earth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Melosh HJ  Collins GS 《Nature》2005,434(7030):157
Meteor Crater in Arizona was the first terrestrial structure to be widely recognized as a meteorite impact scar and has probably been more intensively studied than any other impact crater on Earth. We have discovered something surprising about its mode of formation--namely that the surface-impact velocity of the iron meteorite that created Meteor Crater was only about 12 km s(-1). This is close to the 9.4 km s(-1) minimum originally proposed but far short of the 15-20 km s(-1) that has been widely assumed--a realization that clears up a long-standing puzzle about why the crater does not contain large volumes of rock melted by the impact.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位于四川稻城海子山,海拔约4400 m,该实验采用多种手段,对进入大气层的宇宙线粒子进行精确的复合测量.高海拔区域,雷暴天气频繁,广延大气簇射中宇宙线次级粒子的数目、方向和能量都会受到雷暴电场的影响.本文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宇宙线原初粒子进入大气层后的广延大气簇射过程,研究了次级粒子中光子、电子、μ子的纵向分布、横向分布和能量分布.结果表明,在LHAASO探测面,电子的数目比μ子多2~3倍、μ子横向分布范围比电子宽广、μ子的能量比电子大.若在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对电子(质量小、数目多)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本工作对研究雷暴电场加速宇宙线次级带电粒子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理解地面实验的观测现象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4.
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突发通信.在研究流星余迹通信及其通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0FDM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的设计思想。在具体设计实现中,对0FDM参数的选取、同步及峰值平均功率比的降低等关键技术作了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而此方案已进入了实现阶段.测试表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魏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797-4800,4837
无填料冷却塔在高温、高浊度、易结垢循环水系统中均优于传统的填料冷却塔,已经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无填料冷却塔在当量直径测试时遇到的问题,建立了无填料冷却塔的一维传热与传质模型,并获得其基本热力性能计算方程式,给出了计算液滴当量直径的基本方法,为无填料冷却塔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指针式仪表读数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采用Matrox MeteorⅡ图像采集卡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特点.在图像处理方法上,比较了Canny算法和Morlet小波基函数的小波变换算法对图像边缘检测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检测边缘,提高了检测精度,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流星雨的成因并介绍了流星雨的观测方法和实践,以及它的研究意义,对天文教育与科普工作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的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ide Field of View Cherenkov Telescope Array,WFCTA)采用新型的固态半导体探测器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 tube,SiPM)作为光敏探测器.由于SiPM的增益对温度较为敏感,为使SiPM增益在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本文研究出了SiPM增益温度漂移的精确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粗调和细调两个数字电位器的方式实现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输出偏压的调节,并根据刻度出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监测值与真实偏压的关系,利用ADC的监测值进行反馈调节的方法实现偏压的精确调节,最终实现SiPM增益的精确补偿.通过使用以该方法实现的电路后,在相似温度变化范围内,SiPM的增益波动由补偿前的71.8%降低至0.8%.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因温度引起的SiPM增益漂移的很好的补偿.  相似文献   

19.
Mills MM  Ridame C  Davey M  La Roche J  Geider RJ 《Nature》2004,429(6989):292-294
The role of iron in enhancing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in high nutrient, low chlorophyll oceanic regions was demonstrated first through iron-addition bioassay experiments and subsequently confirmed by large-scale iron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s. Iron supply has been hypothesized to limit nitrogen fixation and hence oceanic primary productivity on geological timescales, providing an alternative to phosphorus as the ultimate limiting nutrient.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s have been interpreted both to confirm and refute this hypothesis, but direct experimental evidence is lacking.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during the Meteor 55 cruise to the tropical North Atlantic. This region is rich in diazotrophs and strongly impacted by Saharan dust input. Here we show that community primary productivity was nitrogen-limited, and that nitrogen fixation was co-limited by iron and phosphorus. Saharan dust addition stimulated nitrogen fixation, presumably by supplying both iron and phosphorus.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eolian mineral dust deposition promotes nitrogen fixation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North Atlantic.  相似文献   

20.
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系统中具有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宇宙线物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其一百年发展史中,传统的宇宙线研究并非完全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探索宇宙中微子和极高能宇宙线粒子,那必不可少的巨大中微子灵敏体积和至少上千平方公里的极高能宇宙线探测面积才给这个古老的学科设定了新的标准,而随之提出的几个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并在近几十年的宇宙线研究的辉煌成就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在甚高能伽马射线天文学.在过去的20年内,中国为发展巡天普查伽马射线源的广延空气簇射技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运行了ASγ和ARGO-YBJ两个高海拔国际宇宙线实验.现在,我们提出独具特色的高海拔空气簇射测量装置LHAASO的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复合探测器阵列,以多种探测手段的有机组合寻求发现高能宇宙线起源,挑战新世纪里未解之科学难题.凭借其30 TeV以上最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将成为整个宇宙线研究领域的支柱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