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
感谢贵刊长期赠阅《科技导报》,使我开阔了视野,增添了新知,《科技导报》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读贵刊"中国航天——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一文(2007年第23期)有感: 相似文献
2.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1)
看到《科技导报》2008年第10期的"汶川地震特刊",欣喜非常。在众多的地震报道中,贵刊从地震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出发,通过组稿、特约访谈来策划特刊,其独特视角不仅体现了贵刊作为学术期刊的定位,更加凸显了科技工作者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责任感。在这期特刊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运泰院士提出的"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的观点。其实,通过媒体的报道,不少公众已经认识到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到现在仍然无法解决。但是高难度不应该作为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3.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
我是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研究生,做过学生社团工作。南大化学院的就业状况,在全校各个院系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如果你想继续从事专业方面的工作,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特别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 相似文献
4.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3)
贵刊2008年第1期第9页所载黄永明的文章(下称"黄文")"勇于探索直面失败",内有技术性错误。黄文的第6段引用《科学时报》2007年12月26日(黄文中写成2007年12月25日)A2版《科学此刻》评述崔屹的成果的一段话:"崔屹的研究小组发现,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3)
预报地震,人类永恒的研究课题目前,人们对地球内部活动知之甚少,人类知识水平还达不到准确预报地震的程度。人们对大地的了解,基本上局限在与经济活动及居住交通相关的空间尺度上。虽然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能够初步了解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大体情况,然而,这些知识距离预报地震还差得很远。 相似文献
6.
谢善骁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0):102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身在重庆的我,虽然有惊无险,但也因为汶川县的原因,有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当天下午2点多,突然觉得有点眩晕,地面开始剧烈晃动,却没听到格外巨大的声响,我突然觉得自己正处于一列晃动得厉害的闷罐式火车当中。 相似文献
7.
8.
9.
10.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1)
贵刊2008年第19期刊登的综述文章"构建C4水稻——一场新绿色革命的挑战"一文,简练地介绍了转C4基因水稻的研究意义、技术途径和生理特点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期望在10-15年内实现C4水稻的突破,出现一次新的水稻绿色革命。育成C4水稻以大幅提高光合效率和稻米产量,一直是相关研究者和育种家的追求,该文以综述的形式提供了这些信息,对读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4)
近日,有热心读者在《科技导报》博客(http://www.kejidaobao.blog.sohu.com)上留言或致电,询问我刊封面"科技导报"四字是由谁题写的。为了解答读者的疑问,本刊编辑部特约原《科技导报》总干事、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谢善骁来信回答上述问题。同时感谢各位读者的关心。 相似文献
16.
17.
18.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5)
非常感谢《科技导报》2008年第4期发表王海波博士精彩的论文"细胞状态观点的提出及其生命科学意义"。我仔细阅读了王的具有启发性的论文,它不仅对组织和细胞培养方面的科学家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对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具有洞见。我相信他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