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与旦 《科学通报》1983,28(3):191-191
最近,我们在方解石晶体样品中,以两束频率不同的强脉冲激光同时进行聚焦激励,观察到一种特殊的受激散射现象,亦即由两波差频共振引起的耦合受激拉曼散射现象。与通常由单光束引起的受激拉曼散射以及与由四波混频产生的CARS效应不同,所观察到的新现象的主要特点为:  相似文献   

2.
李铭华 《科学通报》1994,39(21):2012-2012
利用非简并四波混频,可以产生一束频率与原信号光不同的相位共轭波,可用于图象转换和彩色相位共轭领域.本文在掺杂0.10mol%Eu_2O_3和0.05mol?_2O_3的Eu:Fe:LiNbO_3晶体中,利用波长为488.0nm的蓝色Ar~ 激光和波长为632.8nm的红色He-Ne激光,实现了非简并四波混频.实验光路如图1所示,红光提供一束泵  相似文献   

3.
掺杂铌酸锂晶体高增益角度范围的加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桦 《科学通报》1994,39(10):885-885
近年来,光折变效应的研究正在向深度及广度方向发展.其中光学信号放大作为一项专门的应用受到了普遍关注.人们利用调节样品最佳掺杂种类及浓度或采用一些特殊技术来提高光折变晶体的增益.但是,迄今为止,高增益的角度响应范围一般是较窄的,即指数增益系数Γ随光束夹角2θ的依赖关系曲线有明显峰值.本文首次报道了有效拓宽掺杂铌酸锂(LINbO_3,简写作LN)晶体高增益角度响应范围的实验结果.给出了大角光致散射效应加强能量耦合的机理分析.文中还首次报道了透射信号的放大倍数γ超过入射光束光强比β的结果,以及较高起始衍射效率较大增量的自增强的结果,且比较了不同泵浦光光束尺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同时读出条件下的两波耦合实验装置, 以单束光入射Ce:KNSBN光折变晶体, 研究了入射光强度和光入射角对Ce:KNSBN晶体中光扇效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 光扇效应存在明显的入射光强度阈值特性, 入射光强度阈值为38.2 mW/cm2; 对应相同的入射光强度, 光入射角θ 为15°时稳态光扇强度Ifsat最强. 研究了入射光调制对晶体中光扇噪声及体全息存储的影响, 入射光调制抑制了光扇噪声对Ce:KNSBN晶体两波耦合及体全息存储的影响, 使得再现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吴国瑄 《科学通报》1995,40(6):545-545
近年来北大西洋及其毗邻海的晚新生代沟鞭藻囊孢化石研究进展迅速.沟鞭藻囊孢化石的基础性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查明各种囊孢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探索沟鞭藻囊孢在现代海洋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本项研究属于后者.1 材料与方法用于本项研究的16个样品采自东经122°37'~126°40',北纬24°42'~27°45'的冲绳海槽南部(见图1).取样地点的海水深度为445~2150m.样品岩性为泥,钙质软泥,粉砂质泥  相似文献   

6.
周公度 《科学通报》1957,2(10):299-299
二亚硒酸三氢钠晶体系按J.Janitzki的工作制得,其含硒量的实验值和计算值各为56.51和56.42%。晶体的Laue对称性为C_(2h)。晶体单斜晶胞的参数为a=5.90±0.02b=4.82±0.02c=10.19±0.03β=91°20′晶胞中含有2{NaH_3(SeO_3)_2}。密度的计算值和实验  相似文献   

7.
郭奕理 《科学通报》1983,28(9):530-530
一、引言本文报道了具有增益的红外——可见频率上转换,利用二重简并的四波混频,转换效率高达250%以上,提出并证实高的转换效率与非线性介质中强弱光束存在能量转移效应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西菲律宾海风成沉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秦蕴珊 《科学通报》1995,40(17):1595-1595
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在菲律宾海西部所采集的3个柱状样品(WP1,WP2和WP40孔)中发现了黄色沉积层,其外貌酷似中国的黄土地沉积.WP1孔(13°47.l’N,125°34.4’E,水深2208m,柱样长225cm),位于菲律宾海沟东侧,西距吕宋岛600km,WP2孔(6°20.1’N,126°26.7’E,水深1580m柱样长195cm)和WP40孔(6°51.2’N,126°37.63’E,水深2540m,  相似文献   

9.
孙天铎 《科学通报》1963,8(8):67-67
在我們的实验工作中,观察了Alnico V合金在不同磁性状态下的粉紋图。样品为8×8×15毫米的长方体。結果表明,从1300℃淬火的試样,畴結构具有通常的单軸晶体的180°Weiss畴的特征(图1)。估計它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与鈷单晶为同一数量級,粉紋图与鈷单晶的相类似(图2)。  相似文献   

10.
东海沉积物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蓉 《科学通报》1979,24(15):709-709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东海进行了海洋地质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些对矿物特征作了一般性的阐述。本文对东海230个表层样品的矿物组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范围为:东经121°—129°,北纬26°30′—32°00′。每个样品选用0.25—0.1毫米和0.1—0.05毫米  相似文献   

11.
刘伍林 《科学通报》1965,10(1):65-65
砷化镓的复合辐射具有高的量子效率,因此可以利用半导体p-n结正向注入来获得受激发射。我们在1963年12月31日制成了能产生受激发射的砷化镓激射器,本文报导这类砷化镓p-n结激射器的受激发射的辐射特性,包括谱线的变窄、光束的变窄以及电流达到阈值时辐射强度的陡然增加。还研究了77°K和20°K时,阈值电流的变化。 p-n结是由扩散方法制成的,在起始掺碲浓度为5×10~(17)厘米~(-3)至1.5×10~(18)匣米~(-3)的n型砷化镓中扩散锌,扩散深度为50微米。样品做成长方形,其结构示于图1。典型的样品尺寸为 0.15×  相似文献   

12.
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浪方向谱的参数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宜军 《科学通报》1999,44(4):428-433
应用合成孔径雷达 (SAR)海浪方向谱参数化提取方法 ,克服了由于方位方向的截止造成的信息损失和SAR图象谱 1 80°方向模糊的缺点 .利用本方法对ERS 1卫星SAR波模式资料进行了数值实验 ,该方法的结果在方向上与同步散射计获得的风速方向基本相同 .  相似文献   

13.
固体核磁共振中三能级体系的180°组合脉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鲠颖 《科学通报》1987,32(19):1462-1462
在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中,射频激发脉冲的谱宽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合脉冲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广泛用于核自旋的布居数反转、宽带去耦、多量子选择激发上。但在固体核磁共振中,组合脉冲的文献却不多见。最近,Tycko等人用平均哈密顿理论提出了一个固体核磁共振中的180°组合脉冲:45°_x180°_y90°_x180°_y45°_x;  相似文献   

14.
周贵恩 《科学通报》1992,37(8):753-753
磁控溅射法在SrTiO_3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的YBa_2Cu_3O_(7-x)超导薄膜有很好的轴向晶格匹配。Zr(Y)O_2单晶衬底上YBa_2Cu_3O_(7-x)超导薄膜,由于膜和衬底的晶格常数失配较大,外延生长不是轴向晶格匹配,而是膜晶体绕c轴旋转45°后,实现与衬底的[110]方向晶格  相似文献   

15.
徐步台 《科学通报》1987,32(8):606-606
我国首次(1984.12—1985.4)南大洋科学考察中,对南极半岛西部(南纬60°至66°55′,西经55°至69°30′),包括南设得兰群岛周围和阿得雷德岛西北海域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为了取得有关海底沉积作用的地球化学信息,我们选用12个站位的海底沉积物样品以及对其中7个站位的沉积物分离出石英单矿物,分别做了氧同位素分析;同时,对10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还做了稀土元素分析。根据这些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组分和周边地质资料,探讨了该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形成条件和物质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蓟县系杨庄组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怀春  张世红  李正祥  李海燕  董进 《科学通报》2005,50(13):1370-1376
对采自蓟县剖面的蓟县系杨庄组(~1350Ma)紫红色泥质白云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 成功分离出两个剩磁分量. 低温分量A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接近, 被解释为重磁化分量. 高温稳定剩磁分量B能够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验(褶皱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 和95%置信水平上通过倒转检验. 岩石磁学实验表明其携磁矿物为赤铁矿. 其平均方向在构造校正前为D/I = 77.6°/-24.3° (κ = 5.4, α95 = 18.3°), 校正后为D/I = 72.2°/11.5° (κ = 24.6, α95 = 7.9°, N = 15), 该分量被解释为原生剩磁. 相应的视磁极位置为(17.3°N, 214.5°E, dp/dm = 4.1°/8.0°). 对现有高质量古地磁极拟合结果表明, 华北地台、Laurentia、Baltica和Siberia大陆在1800~1350 Ma期间保持同一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白垩纪同褶皱重磁化组分揭示中扬子褶皱带构造旋转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谈晓冬  韩玉林 《科学通报》2007,52(17):2049-2056
为研究中扬子褶皱带的变形过程, 对重庆万州地区中三叠世灰岩和中晚侏罗世砂岩进行了古地磁研究. 系统热退磁表明, 侏罗纪样品受现代地磁场重磁化严重, 三叠纪样品分离出3个重磁化组分: 低温(0~200℃)、中温(200~360℃)和高温(400~460℃)组分. 低温组分分布于现代地磁场方向附近, 可能为黏滞剩磁. 逐步展平褶皱检验显示: 中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 33%±8%时获得,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 Dec = 11.2°, Inc = 45.2° (α95 = 4.5°, N = 34),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79.3°N, 219.5°E (dp = 3.6°, dm = 5.7°); 高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50%±27%时获得, 在95%置信范围内取褶皱展平至 70%,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Dec = 24.2°, Inc = 49.0° (α95 = 3.6°, N = 23),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为69.2°N, 195.5°E (dp = 3.1°, dm =4.8°). 与白垩纪参考古地磁方向或极位置比较, 上述重磁化组分揭示该地区在褶皱变形的中期经历了12.8°±3.5°的顺时针旋转, 而变形后期以来没有发生旋转. 结合前人数据, 认为中扬子褶皱带万州-香溪段部分弯曲是由弯山构造引起的; 湖北蒲圻地区在褶皱变形末期以来经历了27.5°±5.8°的顺时针旋转, 因此至少50%的构造旋转是由于弯山构造导致的. 中扬子褶皱带发生于侏罗纪末期和早白垩纪的褶皱造山事件也揭示了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纪早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20°—300°K研究了室温载流子浓度2×10~(12)—1×10~(20)cm~(-3)含硼或磷(砷)Si的电学性质。单晶Si材料是由直拉法与浮带法所制备的。研究用的样品均垂直拉晶方向[111]切成16×4×2毫米~3的矩形。电极用冷压金丝或铝合金化经压触来达到欧姆接触。电阻<10~5欧姆的样品,用直流补偿法来进行测量,电阻>10~5欧姆的样品,则采用DC-1静电计电路来进行测量,前者实验误差为±5%,后者为±10%。从霍尔系数与电阻率的温度关系分析指出,对于较纯样品的硼受主能级的电离能为4.5×10~(-2)ev(位于价带上),磷施主能级的  相似文献   

19.
索伦石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若谷 《科学通报》1965,10(7):648-648
素伦石是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矿物的化学式为CaO·SiO_2·H_2O,属斜方晶系。晶体的光学性质为:(-)2v=30°~35°,Ng(b)=1.623,Nm(c)=1.620,Np(a)=1.610。比重为2.683。由华盛堡图测得其斜方晶胞的参数为: a_0=11.02A±0.03, b_0=19.74A±0.05, c_0=6.08A±0.02。晶胞中含有16{CaO·SiO_2·H_2O}。根据系统消光求得其空间群属C_(2v)~(19)=Fdd2。晶体有明显的压电效应(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林卓然测定)。用等倾斜华盛堡图收集了hk0、hk1、hk2、hk3和hkk等衍射点的强度。强度是由多重胶片法和强  相似文献   

20.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硼酸铋(BiB3O6)的晶体生长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顶部籽晶法生长了尺寸为44mm×24mm×10mm,重24.7g的BiB3O6单晶.对籽晶制备、单晶生长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利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a=7.1203(7)A,b=4.9948(7)A,c=6.5077(7)A,β=105.586(8)°,V=222.93(5)A3.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190~3200nm的透光波段,透过率为80%左右.BiB3O6是双轴晶体,利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晶体折射率主轴的定向工作,结果是b∥X,(a,Z)=31.6°,(c,Y)=47.2°.利用1.06μm光源获得了高达67.7%的倍频转换效率,也得到了(1.06+0.532)μm→0.355μm的三倍频效应.BiB3O6晶体不潮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