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Es2)三角洲储层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储层的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常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属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储层的粒间孔隙发育,以中孔中细喉结构为主,孔喉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储层成岩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加大了不同相带的砂体成岩和孔隙结构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储层微观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Es2)三角洲储层以下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储层的埋藏深浅,成岩作用较弱,常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属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储层的粒间孔隙发育,以中孔中细喉结构为主,孔喉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储层成岩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加大了不同相带的砂体成岩和孔隙结构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 ,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 ,其中 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 ,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 ;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 ,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 ,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 :在纵向上 ,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 ;平面上 ,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其中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在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黄骅坳陷北大港油田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综合分析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及物理性质等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成岩演化阶段及成岩作用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成岩相类型,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东营组砂岩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部分达到中成岩A1期;沙河街组砂岩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部分达到中成岩B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的溶解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压实固结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弱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弱胶结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次之,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压实固结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明确研究区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相分布特点,对寻找该区有利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乌石17-X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北侧,近物源沉积,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岩性复杂,为砂砾岩储层,整体上物性较差,为中孔中、低渗储层,且孔渗相关性不明显。因此,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线衍射、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全岩分析和常规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岩心、井壁心观察,研究了乌石17-X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和物性特征,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岩性主要以含砾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中~极低,结构成熟度较低。研究区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其中X1、X2和X3井区,位于扇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甜点发育区。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为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注水开发油田三角洲储层剩余油分布复杂 ,其主要原因是储层间不同微相及不同部位的岩石物理特征有明显差异。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 7、8砂层组岩心及测井分析资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注水开发程度的提高 ,三角洲储层表现为强亲水性 ;不同微相及不同部位砂体的毛管压力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也是造成剩余油分布复杂的重要原因。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交点平均值较大 ,形态不对称 ,油水两相共渗区跨度较小 ,这进一步印证了储层的强亲水润湿性。该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资料,研究了大路沟区长6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绿泥石-浊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方解石胶结相、泥质胶结相及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等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以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砂体物性最好.依据所建立的主要成岩相类型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研究了各小层砂体的浊沸石-长石溶蚀相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乌石17-2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北侧,近物源沉积,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岩性复杂,为砂砾岩储层,整体上物性较差,为中孔中、低渗储层,且孔渗相关性不明显。因此,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线衍射、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全岩分析和常规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岩心、井壁心观察,研究了乌石17-2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和物性特征,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岩性主要以含砾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中~极低,结构成熟度较低。研究区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其中WS17-2-4、WS17-2-7和WS17-2-8井区,位于扇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甜点发育区。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为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储层的砂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8储层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砂岩的成岩处于晚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白音查干凹陷储层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及方法,依据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白音查干凹陷主力油层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腾格尔组储层物性的优劣明显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优质储层物性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远砂坝微相等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控制腾格尔组储层物性的次要因素,其中压实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明显,胶结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而溶蚀作用具有建设性。研究揭示,优质储层分布与有利沉积相带展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裂缝的综合影响,其中三角洲相中的分流河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但是成岩作用早期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使孔渗变差的主要原因,但绿泥石衬边胶结物对于部分孔喉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裂缝的发育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因此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鄂西渝东地区小河坝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岩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河坝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实和硅质胶结作用主要为破坏性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其形成的次生孔隙极大的改善了储层物性;有机质反射率、古地温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中成岩B-晚成岩期;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成岩相综合分析,将本区小河坝组砂岩划分为强压实成岩相、黏土矿物胶结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等4种单因素成岩相,其中压实—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交代胶结组合成岩相为本区小河坝砂岩储层最有利的储层相带。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J_1s_2段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多口钻井测试结果表明,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查明储层发育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孔隙图像分析、压汞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方法研究了砂岩的组构特征和储集性,查明了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砂岩类型以成分成熟度低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优质储层主要由粗中粒砂岩构成;优质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扩粒间孔为主,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对储层发育有重要影响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作用直接控制着砂岩储集特征的演化,但砂岩组构特征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某构造渐新统花港组是重要产气层系。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测试等研究,利用岩石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发育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分别发育了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类型,自下而上呈现湖平面上升的退积型沉积旋回;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岩石粒度中—细粒,骨架组分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差,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上、下段物性相差较大。沉积环境是花港组储层致密化的基本因素,而压实作用是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杂基含量高、碳酸盐胶结程度高也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对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段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富县北部地区侏罗系延9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富县北部地区延9砂岩储层特征,文中利用大量岩矿分析、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延9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细粒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岩石物性总体较好,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等孔隙类型,喉道以中喉为主。研究区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因素和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物性最好,同时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长宁示范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层段是川东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重点勘探层位。为综合评价其有利储层发育特性及影响因素,在单井岩心观察、矿物组分分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测井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比较分析龙马溪组龙一段和龙二段的的沉积环境、岩相组合、矿物组分、孔隙空间、储层压力等特性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龙一段和龙二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其地层发育、岩性组合、矿物组分、孔隙空间及有机质富集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与龙一段相比,龙二段具有成岩作用强、热演化程度高、游离气含量大等特性;并且主要发育有机孔储集空间。对研究区页岩气储集最有贡献的主要是有机质含量,其与孔隙度和含气量成正相关性。证明页岩的不同沉积环境发育不同岩相组合、矿物组分、有机质含量,其共同影响页岩储层储集性能;并且可根据其组合特性综合预测海相页岩气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8.
储层岩石及物性特征是影响油田开发的重要因素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X -衍射分析、岩心流动实验、岩石薄片鉴定和铸体薄片孔隙结构鉴定、毛管压力曲线测定等手段 ,对高 3 0断块沙二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参数及孔喉分布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块主要由河道沉积的细砂岩—极细砂岩组成 ,从平面分布看 ,构造中部物性较好 ,西南部次之 ,北东部较差 ,这与生产状况吻合 ;该区砂体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次生孔隙 ,粒间溶孔是主要孔隙类型 ,约占总孔隙度的 70 %~ 80 %,其次是填隙物内溶孔 ,约占总孔隙度的 2 0 %~ 2 5 %,粒内溶孔及铸模孔所占比例较小 ,占总孔隙度的 1 %~ 5 %;孔隙结构类型为中孔—中喉型和中孔—细喉型 ,该区油藏渗透率低 ,宏观及微观非均质性严重 .根据类似油藏的开发经验 ,中低含水期只能采出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高含水期将是该断块注水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塞202井区长61是主力产层,储层为长石砂岩。影响产能的的主要因素是储层物性的优劣,而储层物性与受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安塞油田塞202井区长61油层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长61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按照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可以把长61的成岩作用分为3类:破坏性成岩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和二重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显著改善,是最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寻找溶蚀作用发育带是油气开发中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泥湾油田河庄坪区为低孔低渗油田,查明该区储层特征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通过露头观察、岩心室内分析试验等手段,对该区储层储层沉积相沉积微相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和成岩作用等进行研究,认为本区长4+5和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其中砂岩以浅灰色、灰色和浅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分选较好,次棱角状,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本区主要储层长4+5、长6,其孔隙组合类型为溶蚀孔-剩余孔-微裂缝配套型,储层物性属低孔、低渗、小喉道为其特点,属低孔特低渗储层,碎屑岩的成岩变化,对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形成、保存及破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碎屑岩储层及其储集性能既受沉积相的控制,又受到成岩作用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