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板桥村为例,初步分析和探讨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村的“龙舟竞渡”传统现象源于当地的本主崇拜活动,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对于探索白族单项传统体育与本土宗教崇拜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是一种很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具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本文从大理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特有的地缘性村寨组织形式 ,加之隋唐时期大理地区的频繁战乱、土酋林立等历史环境所形成的祖先英雄崇拜形式和宗教心理分析出发 ,阐释了本主崇拜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了本主崇拜的基本文化功能及形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赵天子(赵善政)本主庙、杨干贞本主庙、大小南山、故酋长段公墓、赵善政墓等调查,确认了赵善政母亲墓的存在,而赵善政行宫的发现,对白族本主崇拜源流提供了重要资料。通过调查否定了段思平墓在旧州的存在,证实它是段思平后裔段山的墓葬,但为王陵课题调查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白族的本主分封,是白族人民在集体崇拜本主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行为现象.通过本主分封对白族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试图说明本主分封对塑造民族品格,凝聚民族情感,提升民族传统道德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由此论及本主分封的缘由,封建帝王溢法与本主封号之间的联系,道教封神对本主神团系统的影响以及宗法传统凝聚下的文化心理在本主分封现象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灿若繁星的白族民间文学各类故事中,本主的故事是一颗放出耀眼光芒的星星。本主的崇拜,是大理白族人民中特殊的宗教崇 拜。这种由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祖先(部落首领)崇拜,在白族地区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并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特殊的宗教信仰,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中产生、发展而形成体系的。它是白族人民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同时,这些本主的故事,又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璀灿的白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枝奇葩,应该引起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主崇拜产生于南诏初期,不可能更早,成熟于元宋明初,也不可能更迟。由于本主崇拜独特的文化功能,使之未能列入国家祀典,只能流布于乡野,以群记的方式自生自长。因此本主崇拜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文物资料却非常稀罕难见。也还由于明清两代对地方民族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的摧残与压抑,仅有的一些文物资料多被销毁殆尽。师范《滇系·沐英传》提到明代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献资料情况时说“在官之典册,在野之简编,全付之一烬”可见当时文化破坏之严重,即使一些得以传世的方志,也极少有记载,这就给本主研究带来一定困难。现存的文物史料中,最早的应是立于明永乐5  相似文献   

8.
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入分析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这种宗教信仰形式,从社会学、教育学的角度,揭示了它所具有的自我教育、德行感召和世代传承三大辅助教育功能,阐述了这种辅助教育功能对主流教育积极的和有益的补充作用。应予以正确认识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0.
白族的原始宗教“朵兮薄”教,至今还流传在大理白族地区,它以鬼和本主为崇拜对象,是在古代白族先民“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现象,并作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一种信仰而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1.
本主崇拜是白族宗教信仰的特有形式。本主神祗所在场所本主庙,是白族村民祈祷保佑的圣地和村社节日聚会的场所。本主神,白族话称为“武憎”(vxzex)。白族村落几乎每一个自然村就有自己的一位本主,有的则因水域、地域关系,数村有一位。在众多的本主神中,他们的来源可以说是等级不分,贵贱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少长不分,只要是有功于民而受人尊敬的都可以成本主。以历史角度来考察,在丰富的白  相似文献   

12.
白族的本主崇拜是一种多边多元的复杂的宗教文化现象,不仅宗教思想非常复杂,表现形式也有多偶像多神祗的特点。大凡属于白族聚居的村落,每一村或数村就有一座本主庙。一庙之中,又要塑一尊或数尊,乃至十几尊、几十尊具有独立意义的本主神祗。据不完全统计,大理州境内,云龙县有18座本主庙,祥云、巍山各有10多座,洱源有172座;大理市郊各村共有240多尊本主神,鹤庆县有531尊。此外,湖南省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族妇女信仰的宗教原始宗教、本主崇拜、道教和佛教进行分析 ,并揭示出白族妇女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各种宗教的教义、仪式、禁忌中都体现着性别的差异和性别的歧视  相似文献   

14.
佤族自然崇拜主要有天地崇拜、山崇拜、水崇拜、石崇拜、火崇拜、树木崇拜、牛崇拜、狗崇拜、鸟崇拜等,佤族自然崇拜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物的祭祀、禁忌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观,维持了佤族地区的生态平衡,对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崇拜最初是对水的崇拜。昙华山彝族俚濮对水的崇拜,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对水的依赖和恐惧,最原始的功利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和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核心内容是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并由此引发的对掌管水(包括雨、雪、冰雹、霜等)的神灵的崇拜。龙神是水神的变异。明、清以后随着汉族大量进入彝区,中原汉族龙崇拜的思想观念对彝族的影响,使彝族水崇拜与龙崇拜结合在一起,加之明清以后彝族地区多数逐渐由旱作转变为稻作农耕,水在稻作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龙神观念逐渐为彝族民间所接受,转变成为彝族信仰的神灵,产生了各种相关的祭龙求雨的习俗活动,形成了昙华山彝族俚濮复杂多元的水崇拜和龙崇拜民俗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晓光 《科技信息》2010,(29):164-166,133
自然崇拜是云南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对天、地、水、石、山、火、植物、日月星辰等崇拜活动。云南彝族的自然崇拜有着深刻的社会表现和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在阐述其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和仪式表现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18.
北江流域几乎占广东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流经韶关、清远两市各县以及肇庆的怀集、广宁、四会和佛山的三水、南海等县区,历史上这些流域的主干与支流上曾存在过一些水神崇拜,有的还残存至今。通过对有关庙宇和传说的考察.可知有这样几种水神:第一是由广府人传承而接受或受广府文化影响而移植过来的天后崇拜;第二是由有益于地方的官员转化而来的马援、周憬崇拜;第三是由地方名人转化而来的曹主娘娘崇拜;第四是由地方仙人转化而来的石上兄弟崇拜;第五是由著名将领转化而来的关公、岳飞紫拜;第六是由观音菩萨信仰转化而来的观音崇拜;第七是由民族始祖转化而来的盘瓠崇拜;第八是由神奇动物转化而来的龙王崇拜;第九是由守护神转化而来的北帝崇拜。这些崇拜反映了当时北江流域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古代白族的宗教信仰十分严重,巫教、道教、佛教都加以信奉,本主则熔巫、道、释于一炉而崇拜之。然而,白族也并非天生的有神论者,和兄弟民族的先民一样,他们的先民也经历了没有宗教观念的漫长岁月,即便在后来宗教弥漫于整个民族的时期,在白族的部分群众中,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也有无神论思想在闪光。本文试图借助白族民间文学资料和地方历史文献,对古代白族的无神论思想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仙女湖的仙风道骨既是超凡脱俗的风景定位,又是神仙崇拜特别是羽仙崇拜思想的化回归。它以水为主,清亮多变,既呈静态的有序之美,更有灵动的无序之韵,故应把握其天然秀韵和“虚实相间”的意韵美。依其特色,既可开展月夜梦幻游,又可结合民俗纪念日开发旅游项目,突出化旅游和意境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