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人类的乳汁含有复杂的蛋白质、多种糖和脂肪,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保护婴儿免受细菌感染。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母乳中的抗菌物质都是蛋白质。而最新的研究发现,母乳中的一些糖类也具有抗菌的功效。研究人员从母乳中提取出了多种寡糖,  相似文献   

2.
母乳是婴儿最健康、理想的营养来源,也是人类进化和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最新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母乳含有高达数百种细菌,而且包括一些常见的病原菌.母乳微生物菌群是人类与微生物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产物,而"微生物群落-宿主"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应是保持健康母乳的基础.然而,迄今为止,从生态学角度对母乳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近乎空白.本文应用宏观生态学中的"中性"理论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探讨了母乳菌群群落多样性的进化和维持机制、细菌种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细菌种群分布格局.两项理论模型分析交叉验证了母乳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异质性和非随机性特征,预示了群落中物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位分化以及占主导作用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3.
尚未完全降生的婴儿拽住接生医生手指的事情看似稀奇,而在理论上讲是不值得惊讶的事情.9个多月的发育生长,我们不仅拥有了成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我们的四肢也已经颇为灵活了.同为哺乳动物的狒狒、犹猴和斑鬣狗等,它们的幼崽出生时便长有牙齿并且十分健硕灵活,不但能够自己解开绕颈的脐带,挣脱出母亲的子宫,还能自行咳出喉咙里的黏液,畅快呼吸.人类婴儿没有这么强健,多半原因是我们的出生实在是太困难了.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3,(7):50-51
母爱往往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下面这组母麋鹿为保护幼崽与群狼激斗的扣人心弦的照片,这场宏伟的生死搏斗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生存奇观。这组让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是英国45岁的阿拉斯加野生动物摄影师帕特里克·安德鲁斯在德纳里国家公园拍摄的。照片中,为了保护幼崽免遭毒手,母麋鹿在寒冷刺骨的池塘里竭尽全力与群狼殊死搏斗。帕特里克描述道:"当狼群从四周围攻时,母麋鹿反应激烈,蹄子用力在水中踢踏,使得池塘中水花四溅。母麋鹿用蹄子驱赶狼群,而幼崽则在母亲的腹部寻求庇护。"然而,由于这群格兰特溪狼群数量庞大,最终幼崽被拖走。对于这场激斗,帕特里克心情复杂,他称:"从狼群包围麋鹿到最终成功杀死幼崽并拖出池塘持续了近10min,这是我近30年摄影生涯的一次转折。"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婴儿通过母乳获得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消化酶、激素和抗体.母乳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除此之外,它还能有哪些实际功效呢? 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人体微生物"国际合作5年计划,其意义在于拯救存在于人体器官内的所有微生物.该计划指出,我们人体器官的每一个细胞都存在着10个细菌细胞——或有益的,或相对有害的,这些细菌分布在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胃肠和其他器官.它们不是单纯地陪伴着我们,而是积极地参与人体物质的交换.研究证实,对于新生儿来说,维护菌群平衡的主要物质就是母乳.  相似文献   

6.
鸭嘴兽     
鸭嘴兽也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这种长着鸭子一样扁嘴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衍后代,但却又对孵化出的幼崽进行母乳喂养,这种行为令人称奇.关于鸭嘴兽的传说在澳大利亚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7,(10):14-15
对于沙漠中的动物来说,雨季是它们在一年中最盼望的季节,茂盛生长的植物可以供给幼龙充足的食物,很多小型恐龙如单爪龙都选择在这个时候繁殖.所以,在这个时候,几乎每个恐龙群体中都跟随着一些不同年龄段的幼龙.这些幼龙当然就成了伶盗龙的猎食对象.  相似文献   

8.
动物之最     
《科学之友》2006,(3):17-17
藏獒一胎产下16崽可能创世界之最家住郑州市石化路的下岗女工陈女士高兴不已,她家养了5年的藏獒“燕妮”1胎产下 16只幼崽。据业内人士称,“燕妮”此举很可能创下世界之最。“燕妮”今年6岁,以前生过3胎,最多1次产下9崽。陈女士说,早上5时整,“燕妮”产  相似文献   

9.
最新研究发现,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水升温、海冰爆裂,鞍纹海豹幼崽在其脆弱生命的最初几周里所需的柄息地——亚北极地带的海冰面积剧减.不少幼海豹因此溺毙于海水中,或者被爆裂的冰块压死。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北极和北大两洋的覆冰减少了大约6%。科学家预计,随着气候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许多人曾视狼为恩兽。"母狼哺育两个婴儿"雕像,为意大利最著名的雕塑之一。相传,2700多年前,一对孪生婴儿被丢弃在河边,一只母狼循着哭声,来到婴儿身边,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他们。以后,狼抚养过的这对孪生子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其中之一就是公元前754年~公元前753年罗马城的  相似文献   

11.
富于想象力的理论 专家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不解,并提出了许多富于想象力的理论.其中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人的发育成长期比别的动物延长,即所谓幼态延续过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距今大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鸭嘴龙数量庞大,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一项新研究表明,鸭嘴龙到10岁时已完全成熟,其生长速度比可怕的掠食者陕3~5倍。与其他素食恐龙不同,鸭嘴龙没有锋利的角,没有匕首—般的牙齿,也没有笨重的盔甲。因此,鸭嘴龙只有拼命发育,通过自己比同龄掠食者个头大的优势来避免被猎杀的厄运。例如,鸭嘴龙幼崽跟霸王龙幼崽个头相当,但是当两者都长到5岁时,鸭嘴龙的个头就已经大得像一头牛,而霸王龙只相当于一只狗的大小。不仅如此,鸭嘴龙的性成熟也比霸王龙早得多,这也给了鸭嘴龙一副不惧霸王龙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3.
新生婴儿用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而最新的研究显示,母亲给婴儿喂母乳对母亲本身也好处多多,其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协助妇女克服产后出现的紧张情绪。据《纽约时报》报道,研究显示,喂母乳可以减轻产妇产后的紧张情绪,因为母乳可以抑制妇女荷尔蒙的分泌,而这些荷尔蒙正是使产后妇女产生  相似文献   

14.
莫恩与幼熊     
凌晨3点钟,爱达荷州加登城郊的一所房子里亮着灯,萨莉·莫恩在忙着给她的宝贝温热奶瓶。与别人不同的是:她那包在襁褓里的宝贝不是婴儿,而是出生不久的小熊崽。这个56岁已退休的旅行社职员莫恩应爱达荷州渔猎局的邀请,已养护受伤的浣熊和狐狸多年。几年前,渔猎局又给她送来一只刚出生不久而失去母熊喂养的小熊崽。“我能养活它吗?”莫恩自言自语地说。“我喂养过其他动物,可从来还没养过熊,看来我还得学着养熊了。”莫恩开始研究养护熊崽了。她与渔猎局的熊类专家约翰·比彻姆建立起往来关系,向他讨教养护熊崽的知识。比彻姆对她说,每年都有…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人体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婴儿早期微生物对日后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微生物可通过产道和母乳这2种主要途径从母亲传递给婴儿.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扩增技术对3对母婴粪便样品(共48份细菌悬液)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旨在探究母婴间肠道微生物构成并对相关功能基因作出分析.结果显示,每对母婴间微生物尽管含量不同,但种类都高度相似(99%).三婴儿中,一个顺产婴儿显示与其母亲有相似的高丰度物种,如Roseburia hominis,Roseburia intestinalis,Eubacterium rectale,Eubacterium eligens等;另2个剖腹产婴儿显示与皮肤、口腔相关的高丰度物种,如Propionibacterium acnes,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S.haemolyticus,Delftia acidovorans等.剖腹产婴儿中拟杆菌少于顺产婴儿,如Bacteroides(B.)fragilis,B.helcogenes,B.salanitronis等.本研究共检测到1283种细菌,除常见的人体肠道微生物外,还检测到4个低丰度物种,分别是Lactobacillus(L.)amylovorus,L.kefiranofaciens,L.sanfranciscensis和Bifidobacterium asteroids.粪便样品功能宏基因组显示,婴儿粪便中富有与碳水化合物相关的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本研究初次使用单细胞扩增技术对母婴间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做出探索,获得了较高测序深度及物种多样性,发现了之前鲜有报道的低丰度物种,证实单细胞扩增技术可用于后续不同生态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神圣的母爱     
身形庞大的食蚁兽用6个月的时间喂养它们的子女,幼崽两周岁时还趴在母亲的背上;为抵御外来入侵,白犀牛的所有家庭成员会围成一个大圆圈:雌性企鹅生下蛋就出海了,而雄性企鹅却留下来,坐在蛋上度过艰难漫长的64天孵化期,因为无法觅食,当小企鹅出壳时,雄性企鹅的体重会降低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懋容 《科学通报》1988,33(20):1546-1546
Al-Ni二元系的δ相理想成分为Ni_2Al_3,其室温的均匀范围为38.50—42.19 at.%Ni,单胞体积随Ni含量而变化,在理想成分为最小值。 Al-Ni二元系的β相理想成分为NiAl,其室温的均匀区在45.25—60.1 at·%Ni,它是由二个相互嵌入的简单立方点阵所组成,β相单胞体积随at.%Ni成分变化而变化,在50at.% Ni处有一最大值。 本工作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Al-Ni二元系中δ和β相固溶体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考拉又名树袋熊、无尾熊,是一种树栖有袋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干旱森林中,只吃桉树叶。它耳朵里有丛毛,鼻子裸露,没有尾巴。成年体重8kg~10kg,3~4岁性成熟,每次产一胎,幼崽出生时仅5.5g重,在袋内哺乳6个月,以后数月  相似文献   

19.
谈起澳大利亚。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蹦蹦跳跳的袋鼠。这种哺乳动物在澳大利亚十分常见,它们的幼崽平时待在母袋鼠的幼儿袋里。袋鼠是澳大利亚的“名片”。眼下,这些“名片”正广泛散落在当地居民中间,这种“人鼠混居”的现象。常令初到澳洲的旅游者感到新鲜。  相似文献   

20.
不少食物虽然味道鲜美,但其中所含的成分对身体是有害的,经常吃就成了有毒食物了.如何去除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吃得更合理、更健康呢,我们不妨"以食降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