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学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一边向来访的记者介绍,一边展示装在塑料饭盒里的动物。饭盒里的几条黄褐色动物不安地扭动着身体。“这不就是蚯蚓吗?”有记者小声地嘟哝道。比朱听到了这句话,他笑着说:“它的确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个蚓字。  相似文献   

2.
段军 《科学之友》2009,(8):58-58
动物的宝宝大都靠父母捕食喂养或靠吸食妈妈的乳汁为生,但下面几种动物妈妈的独特喂食方式一定会把你雷倒。喂皮肤肯尼亚有一种类似蚯蚓的两栖动物——蚓螈,喜欢采用极端的喂养方式:用自己的皮肤喂养孩子。蚓螈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曾认为恐龙是惯于独居的动物,但是,最近的两个发现却证明了它们中的一些也许曾过着群居生活。──唐·勒斯蒙1997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中,愤怒的尼克斯恐龙疯狂地寻找它们的孩子的镜头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真正的恐龙爱好者都知道那只是电影的虚构。为什么呢?因为自从18世纪40年代首次发掘到恐龙化石以来,还不曾发现有幼小恐龙或成对的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发掘出的恐龙和化石都清楚地表明:巨型的肉食恐龙是独居的。有人认为,它们也许就是孤独杀手。但是,最近在…  相似文献   

4.
地龙之歌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既能翻云覆雨,又会使人逢凶化吉的神物。然而,这种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龙,除了在神话传说、艺术作品中出现过外,有谁见过呢?但在我们的地球上,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龙”,它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布施恩泽于人间。它叫“地龙”,学名蚯蚓,人们习惯叫它曲蟮。千姿百态的蚯蚓家族生物学家统计,全世界的蚯蚓有2500多种,我国约有140种。在蚯蚓的家族中,有“巨人”,也有“侏儒”。南美洲蚯蚓属于一种大蚯蚓,体长达2100毫米,宽24毫米。我国的保宁环毛蚓体长700毫米,宽24毫米,体节有184节,看上去真像一条大蛇。而有些蚯蚓个儿很小,…  相似文献   

5.
马成 《科学之友》2004,(6):54-54
把头足纲动物(cephalopod)称为“柔弱动物”实在是名不符实。章鱼(Octoousvul—garis)、乌贼(Sepia offclnalls)和鱿鱼(Loligo vulgaris)除了是人们的盘中之物以外,它们还具有很多让人吃惊的本领。它们充满智慧,身体里流淌着蓝色的血液,在短短几秒钟里就可以“改头换面”——它们占据着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多年来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有5种恐龙长着羽毛。但它们都属于“猛禽龙”(有观点认为是现代鸟类的祖先)。而最近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更加完整的化石表明,生活在1.6亿年前、与猛禽龙截然不同的库林达奔龙也有羽毛。有人提出疑问:是否整个恐龙家族其实都长有羽毛呢?科学家说,恐龙是否都长着羽毛,现有理论还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多数恐龙都不能飞行。库林达奔龙生活在当时的库林达河畔,该地区不乏湖泊,而且火山众多。这只身为素食恐龙的库林达奔龙有可能在死后坠入湖底,没多久就被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掩埋,这就是它们的羽毛痕迹与化石一同保存下来的原因。科学家还发现,库林达奔龙的鳞(鸟脚等部位的确有鳞)与一些鸟类的很相似,这可能支持鸟类基因源自恐龙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最新的《侏罗纪公园》电影系列走上荧屏,喜爱恐龙的读者大概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否让那些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恐龙死而复生呢?1.如何复活灭绝动物?几十年来,受到热捧的恐龙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激发了关于恐龙的许多想象,最异想天开、最具挑战力的想法就是让恐龙复活。《侏罗纪公园》的创作者迈克尔·克赖顿提议,我们可以从琥珀里保存完好的吸血昆虫体内获得恐龙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受到热捧的恐龙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激发了关于恐龙的许多想象,最异想天开、最具挑战力的想法就是让恐龙复活. 《侏罗纪公园》的创作者迈克尔·克赖顿提议,我们可以从琥珀里保存完好的吸血昆虫体内获得恐龙的DNA.好消息是:琥珀(变成化石的树液)里有时确实能将一些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昆虫化石完好地保存下来;坏消息是:我们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可用的DNA.问题在于受到了DNA分子半衰期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在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横行着一种叫做军团蚁的肉食蚂蚁.这种蚂蚁早在1亿年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起源年代跟恐龙相似,极有研究价值.但是,这种蚂蚁喜欢组成数量在百万以上的大军过游猎生活,所到之处"遇谁灭谁",摧毁一切能够被它们捉住或敢于和它们作对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不过,在恐龙繁盛的同时,地球上还生存着一群更为顽强的生物.这是一个更为繁荣而庞大的类群,它们不仅见证了恐龙的兴衰和灭亡,而且见证了我们人类的生存轨迹.它们,就是已经存地球上生存了近4亿年的昆虫.人类自然无法观察它们4亿年的漫长演化历程,然而化石却是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史最直观的物证.亿万年后的今天,那些保存为化石的中生代古生物早已定格为一幅幅永恒而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1.
谁吃恐龙 如果有人问“谁吃恐龙?”似乎答案明显应该是“其他恐龙”.像异龙和霸王龙那样的兽脚类捕食者,一直是史前怪物爱好者的最爱,就好像它们和梁龙、剑龙的对打一直是经典场面样.尽管如此,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会上,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中生代的顶级捕食者是否都是恐龙.他们的结论是:“否”.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一系列爬行动物,现在被发现其实在中生代很重要,这就是仍存活至今的鳄鱼.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春来早。去年的这个春天,我在川南一带旅行。“恐龙之乡”自贡是我行程的一个站点。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一座建在“恐龙公墓”之上的大型现场博物馆,陈列着几十件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这些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虽然已化作石头,但它们仍然以高昂的头颅、巨大的骨架昭示着世人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恐龙曾一度充当地球霸主,那么它们肯定不会是光杆司令。事实上,整个中生代除了各种恐龙之外,还有许多种不同的动物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昆虫、巨型两栖爬行类动物和体形娇小的丛林哺乳动物等等。同时共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的还有形态万千的各种植物。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希望了解恐龙的生长环境,想知道这一时期的恐龙跟其他动植物之间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把每一个农历年归属于一种动物,叫作十二生肖,这十二生肖里除了龙这个传说中的海洋动物外,其他都是陆生动物.其实,在江河湖海里还生活着与这十二生肖对应的水生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水生动物中的十二生肖.  相似文献   

15.
恐龙无疑是古代动物中一支庞大的类群。人们通常认为,一亿年前,即中生代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是一种体形庞大而多数又是非常凶狠的爬行动物。在那遥远的古代,它们无边无际地从北极到南极独霸整个地球,而无一类动物敢与其抗衡。恐龙绝迹于白垩纪末期,那时在地球上已普遍地出现了哺乳类和鸟类动物。这些生物的古代代表曾是恐龙的同代者。但现在有人生动地说:只有恐龙的绝迹,才为现代脊椎动物界开辟了生活的场所。这种推测的可能性大概只有一点点。古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都知道,恐龙是多种类型的动物,其中只有一个类群是过着肉食性生活方式的。有趣的是,肉食性恐龙都是两足行走的,而两足行走的也有很多是植食性恐龙,其中包括鸭嘴龙(硬化的颚前部象鸭的喙)。但它又不同于鸟类,其颚的后部长着无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前,水手们在印度洋上偶然发现了一个硕大的浮游物,它所具有的女性身体特征,让水手们产生了许多幻想。有人相信,它就是夏娃当初用以吸引亚当的禁果,那么伊甸园一定就在附近某个地方。最终,人们在印度洋中央的一个小岛上生长着的一种被称为“复椰子”的大型棕榈树的雌树上,发现了这颗“禁果”——复椰子的种子。复椰子是早已消逝了的恐龙世界的遗物,它与其他恐龙时代的“巨人”、“侏儒”以及其他许多模样怪异的动物共享着一个被人们失落了的世界,这就是塞舌尔岛。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年春来早.去年的这个春天,我在川南一带旅行. "恐龙之乡"自贡是我行程的一个站点.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一座建在"恐龙公墓"之上的大型现场博物馆,陈列着几十件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这些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虽然已化作石头,但它们仍然以高昂的头颅、巨大的骨架昭示着世人,它们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和壮丽.我在这些高大巍峨的庞然大物前驻足兴叹,感慨时间之永恒,生命之伟大,个体之渺小.然而,在我随后的旅程中,竟发现这一带随处可见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原始植物桫椤.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只生活在2.9亿年前的“奇怪”动物的化石。2004年。这副化石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再度发现。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发现,这只体长不到12厘米的动物兼具蛙类和蝾螈的双重特征,因此戏称它为“蛙螈”,并推测它是两栖类进化树上缺失的一环。从外形看,蛙螈有点像蝾螈,但却有短而粗的尾巴,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门你们目前可能还不熟悉、但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土壤动物学。 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天上飞的鸟和蝴蝶,地上走的狮子、老虎和大象,水里游的鱼、虾和螃蟹,大家已是很熟悉的,但是当你们走在田野里或树林中时,会不会想到在你的脚下泥土中生存着千千万万各种微小的动物,它们出生、成长、繁衍后代,忙忙碌碌地生活着。它们之中大部分是对人类有益的,要进行保护和繁殖,一小部分对人类是有害的,要设法控制和防除。 对于土壤动物的研究工作通常认为是从达尔文对蚯蚓生物学的研究开始的,在我国直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系统地进行土壤动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有超长脖子的梁龙是恐龙家族的象征。梁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所有种类恐龙中身躯最为庞大的,同时也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行走在陆地上的最大动物。这些陆地巨无霸的体重甚至可达120吨。同样令人惊叹的是蜥脚类恐龙的长脖子。梁龙的脖子最长可达15米,是长颈鹿脖子的6倍。蜥脚类恐龙是如何进化出如此长的脖子的呢?这个问题也正是古生物学家要探讨的。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修·韦德尔和泰勒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其他长颈动物,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规律:所有陆地动物,无论是现在还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还是已经灭绝了的动物,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它们的脖子长度都有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