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妈祖信仰产生于十二世纪的东南沿海.从疍民巫神林默娘到东南海神妈祖,再到国祀天后,妈祖信仰从“淫祀”到“正祀”的转换,是在帝国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干预、鼓励与改造下完成的,但自远古就形成的东南土著先民的海洋经济与人文传统在东南“汉人”社会的积淀传承与延续发展,才是妈祖信仰长盛不衰的深刻历史基础.藉着妈祖信仰不断突破方言和地域的边界,在更广阔的范围开拓领地,东南海洋人文开始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元明时期回回人与妈祖信仰的历史很独特,通过深入了解回回人与妈祖信仰的历史细节。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回族与中国区域文化的关系,并进而理解伊斯兰教(穆斯林)在中国生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9,(2):38-41
保生大帝信仰是闽南民众中时代传承、传播久远的民俗事象。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一个族群必定有自己的文化认同标识,这是区别"我们"与"他者"的重要分界。吴真人的事迹、神迹均与闽南有着密切的无可取代的关系,并具备了成为共同文化认同的诸方面条件,至迟到明清时期便成为闽南族群的认同标识,成为两岸民众情感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一、地方文化的本质 1.地方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差别.一个地区的地方性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地方文化中.地域文化与地方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两个构成要素,有着不同的特性.就地方文化而言,它是长久性与累积性的文化发展,首先显现为人文地理环境,即地缘文化;其次显现为民族文化,即民族归属区分上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生活文化习俗是自然的文化,是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黑龙江是我国多民族地区之一,在特定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下,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文化习俗.从地理学角度,对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生活文化习俗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解析了生活文化习俗与地理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研究民族生活文化习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参考,对深入研究人地关系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2,(2):38-43
苏十万信仰产生于元代,流播于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明代,苏氏家族采取重构苏十万的身份,并使其向政治话语靠拢这双重路径,完成了苏十万由民间义士到将领的身份转变。清代以后,民间通过祭祀仪式进一步增强了苏十万信仰在地域社会中的影响力。在苏十万信仰形成的过程中,地方家族的力量处于主导地位,官员、文人则在地方文化认同中扮演了认可、强化苏十万信仰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清水祖师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其兴起之时,必然不断向外传播、扩散,祖师公庙广泛分布即是信仰传播与扩散的载体与表征.明清以来,清水祖师信仰借助传染扩散、迁移扩散方式,在多重因素的舍力下影响遍及海内外.  相似文献   

8.
地方感是地方上"人地关系"互动的产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充满意义的地方,其保护与建设情况可通过城市居民的地方感差异表现集中反映出来.文章以福州市为例,分别从地方感维度结构和居民不同群体两个方面对福州城市居民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地方感综合表现积极,但在维度结构上表现出"行为维度的地方依赖感最强、认知维度的地方认同感其次、情感维度地方依恋感再次"的差异,在群体差异上表现出"本地居民强于外地居民、会讲福州话的本地居民强于不会讲福州话的本地居民、来自省内的外地居民强于来自省外的外地居民"的总体差异,同时在地方感各维度上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特征.这说明居民赋予福州城市更多的是宜居宜业功能意义,而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文化生活体验并未得到居民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心理认同、情感依恋.居民地方感表现差异研究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虚拟实习平台建设需求分析,探讨虚拟实习平台进行实验教学的优势.以海坛岛为研究案例,建设一个集不同地理要素空间信息野外采集与室内分析、3S集成与应用、虚拟地理环境模拟于一体的虚拟地理实习基地系统平台.将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现代地理学空间分析技术和手段,分析地理要素空间的变异规律,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地理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当然也是政治、军事活动的舞台.“三国”是我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东、西两汉约400多年的统一后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分裂政权.三国群雄逐鹿,征战江山的场面虽通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2部作品加以文学描述,但人物的政治与军事活动是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地理环境在冷兵器时代军事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用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有很强的现实性,从其庙宇神灵的设置、相关的特色传说以及其庆典活动等无不鲜明地体现出来。民间信仰的现实性多以庙宇为主体,为保证香火的兴旺,它必须有关于本庙神灵灵验的传说;它也会尽量迎合信众的需要,满足信众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2.
济渎庙是济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济渎庙庙会活动自古有之,是济源市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济渎庙庙会活动开展的历程和意义,对济渎庙庙会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济水文化和济水精神的传承,对济源市旅游产业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海市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和服务设施网点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其人口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超市网点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具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银行网点分布则表现出明显的中心"高—高"集聚.另外,灰熵关联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在微观尺度上上海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布局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位于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镇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相关专题地图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机制,并从景观生态格局、土地荒漠化和水环境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省平和县为个案,调查其春节期间的物质、时间安排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角度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察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餐饮业绿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窗口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两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餐饮业绿色消费受消费者心理特质、个人特征、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此要大力强化社会公众在餐饮业绿色消费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餐饮企业在绿色消费中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绿色消费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场所,是商业和文化思潮的集散地,在其城市或所在地域起着明显的色彩地标的作用。历史街区的景观色彩受到所在地的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历史街区景观色彩的研究不但是对古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且对地域性色彩文化的宣传推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往文化算法种群空间没有地域的概念,信念空间缺少文化的进化机制,以及求解优化问题时寻优精度不高且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元胞空间结构的文化算法. 将元胞空间网格分别嵌入文化算法计算框架中的种群空间和信念空间以模拟文化算法的双层进化体系;对于种群空间,将进化个体分布于下层元胞网格,并对网格进行地域划分,使每个地域内的个体均以差分进化算子独立进化;对于信念空间,将进化信息放入与种群空间地域对应的上层元胞网格当中,利用文化的扩散机制实现文化的进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精度高以及全局搜索能力强等优点,在处理高维复杂优化问题时同样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描述性统计法。针对当前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生态环境的感知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找寻影响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学校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为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创设更好的学校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龙江县可持续发展纳入量化过程,首先确定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原理构造出龙江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其次建立了3个层次、4个系统、27个指标要素的龙江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依据《龙江县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出龙江县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提出了今后龙江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