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自然中生存着千千万万种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依相存.如草食动物直接摄食植物,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动物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食物,所以,植物是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奇特的防卫本领.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人和动物牙釉质C和O同位素进行分析,重建该地区在距今约2.4~4.2ka期间人和动物的食性特征.结果表明人类主要以C4作物如粟等为主要食物,而水稻和小麦等C3作物含量较少,一般少于15%.猪的食物与人类牙釉质的食物存在显著的差别,其C3植物含量总体上大于人类食物的C3作物含量,但猪和人类的δ13C值存在重叠,表明人和猪的食物具有相似性;同时牙釉质δ13C揭示人和猪的体内水分来源也明显不同.鹿和牛的食物也存在明显差别,这是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生态位,但它们的δ13C值也部分重叠,也有相似的食物成分;在体内水分来源上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别.杂食的人和猪与草食动物的鹿和牛不仅食物差别显著,不具有相似性,而且体内水分来源上也存在差别.4.2~2.4kaBP期间该地区人类农作物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没有明显改变,但猪的养殖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放养到圈养,猪的食物中C3作物含量不断增加.随生产力的发展,到战国时期,中坝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人类迁徙活动.  相似文献   

3.
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建柱  林光辉  黄建辉  韩兴国 《科学通报》2004,49(21):2141-2149
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动物生态学家也开始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于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动物同位素组成总是与其生活环境中植物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而且还反映了一段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动物所采食的所有食物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特征;当动物栖息环境发生变化或动物迁移到一个新的生境中,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又会向新环境的同位素特征转变。这样,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能真实地反映一段时期内动物的食物来源、栖息环境、分布格局及其迁移活动等信息,是动物生存状况理想的指示者。而且,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还可以深入了解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等过程。此外,动物吸收利用营养过程中存在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研究动物食物网和群落结构提供了理想工具。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连续地测出食物网和群落中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位置,从本质上揭示动物间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及其在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从而使其成为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综述稳定同位素在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评价其应用上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方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认识中,植物不会动、不会跑,一直是食草动物的食物.但科学研究发现,为了保护自己、繁殖后代,很多植物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骗术",甚至让貌似强大的动物也"俯首称臣"!  相似文献   

5.
浩瀚的动物世界真是丰富多彩,无奇不有.它们有的吃肉类,有的食植物;有的居然吃铁,有的采花喝蜜:有的虽小却以巨大的动物为食物,有的虽然凶猛,却只以植物果实为营养品……  相似文献   

6.
要保证我们星球上几十亿人口有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消灭饥饿,特别是由于缺乏蛋白质而引起的饥饿,这是困难的,非常困难!但是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合成食物。而要制取合成食物,必须简化食物链环节。有一门科学叫“生态学”。它的研究历史不长。这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存在的诸系统的科学。食物系统便是其中之一:太阳能——植物——动物——人。人吃动物的肉;动物吃植物,植物生长靠太阳能。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食物系统,也叫食物链。这个天然的食物系统效应是很低的。作一个设想,有一个小孩整年(从12岁至13  相似文献   

7.
正区分动物和植物通常并不难,但有一种生物模糊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界限,它就是蝘蜓中缢虫。当它与藻类接触时,其细胞膜将藻类包裹起来形成一个食物泡,食物泡与细胞膜相连且在其内部消化被包裹的食物。通常,酶进入食物泡内消化分解食物为机体供能,但藻类在食物泡内不会被消化,而是会继续存活。就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成能量,藻类将有机体分解,为蝘蜓中缢虫供能。这两者既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也是合作伙伴,但这种介于两种关系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实验生态房     
一、概述在自然界中,动植物是相互依存的。在气态上:植物在日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动物呼吸则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食物上: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使植物得到有序的生长,其茎、根、果实供给动物食  相似文献   

9.
浩瀚的动物世界真是丰富多彩,无奇不有。它们有的吃肉类,有的食植物;有的居然吃铁,有的采花喝蜜;有的虽小却以巨大的动物为食物,有的虽然凶猛,却只以植物果实为营养品……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的食肉动物大约有11个科,其中最有特点也最重要的是猫科动物.猫科动物是自然界中最有效的控制者,尤其对各种草食动物来说更是如此.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猫科动物高踞食物链的顶端.本刊特邀动物专家撰文介绍猫科动物尤其是大型猫科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上的一些植物经过数百万年的岁月,进化出了一些高超的觅食与御敌之术,这些植物以此来保护自己抵御饥饿动物的吞食,还能像动物一样猎取食物获得营养,一不小心坠入它们"美丽陷阱"的生命就会成为它们的猎物。这些植物的"武器库"中包括有:致命的神经毒素,足以刺穿汽车轮胎的荆棘毒刺,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们的认识中,植物不会动、不会跑,一直是食草动物的食物。但科学研究发现,为了保护自己、繁殖后代,很多植物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骗术",甚至让貌似强大的动物也"俯首称臣"!  相似文献   

13.
郑友消 《科学之友》2005,(13):21-22
6 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 km的陨石从天而降,飞快地撞击地球,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和全球大火.大地被淹没,森林被烧毁,烟尘遮天蔽日终年不散,植物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动物则因得不到食物而大量灭绝.恐龙也被认为是在这场灾难中永远地告别了地球.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10):14-15
对于沙漠中的动物来说,雨季是它们在一年中最盼望的季节,茂盛生长的植物可以供给幼龙充足的食物,很多小型恐龙如单爪龙都选择在这个时候繁殖.所以,在这个时候,几乎每个恐龙群体中都跟随着一些不同年龄段的幼龙.这些幼龙当然就成了伶盗龙的猎食对象.  相似文献   

15.
由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面对动物的伤害,植物并不是坐以待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早已发展出很多神奇的方法来反击、自卫.  相似文献   

16.
<正>摄取食物是生物体完整生活史中的重要一环.对食物的正确选择是动物生存与繁衍的必要条件.在食物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摄取更高热量的食物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存活率.但是对于有更高食物选择权的现代人类而言,不加节制地大量摄入高能食物通常会带来众多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能源、粮食、环境和资源等日益困扰人类的几大问题,人类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实行计划生育。其实,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会根据环境状况,调整自己的生育策略。节制生育在尼罗河的两岸生活着一些非洲象。在该河的一侧,植物繁茂,食物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的育龄母象每4年就会生1胎小象。而在河的另一侧,由于地理和环境等原因,植物稀少、食物匮乏,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母象每9年才生1胎小象。  相似文献   

18.
邓兴旺 《自然杂志》2018,40(6):391-399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目前的动物和植物。通常,动物可利用眼睛感知光线,然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大脑来解释所看见的东西。此外,动物还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求自主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方式与动物存在显著差别,它们没有眼睛和大脑,终生固着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不能自主移动。然而,植物拥有自己的优势。它们生命力旺盛,繁殖力超强,可拥有动物难以企及、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年的超长寿命。除了使地球丰富多彩以外,植物还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植物虽然不会动,却也能洞悉世间万象变化,并且不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更神奇的是,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也能看见光,甚至能看见我们人类眼睛看不到的光,并对不同的光照周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用食物残渣制成的堆肥有助于植物生长.近日,美国科学家利用食物垃圾发酵,制造出了一种液体肥料,可以提高植物本身及其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 研究人员从2种类型的食物垃圾(啤酒生产过程中留下的醪糟和杂货店丢弃的混合食品)开始试验.经厌氧发酵获得的液体,被加入到温室中用于灌溉柑橘植物的水中.这是一个闭环灌溉系统,从土壤中流出的水又被原路抽回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界,同类动物"窝里斗"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从肉食动物到草食动物,从低等的鱼类动物到高等的猩猩、狮子等,几乎都有这种现象.关于动物的"窝里斗",有人认为是一种天性,有人却认为是后天造成,经过控制甚至可以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