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抓好青少年的早期训练,早期训练是运动员进入专项高水平训练之前的重要基础阶段,也是多年系统训练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就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场地数量较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练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但学历、运动经历不高;运动员训练年限不长,绝大多数运动员没有运动等级,运动选材缺乏科学性等。提出加强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宣传,提高选材质量;加强人才流动管理,完善竞赛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克勇 《科技资讯》2014,(33):231-231
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多个因素的相互结合作用,主要包括训练因素、身体素质、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该队运动员产生损伤的发生规律,进行积极分析和预防。对水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预防策略。为水上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提供理论依据。并针对水上运动员伤病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其训练的安排和伤病的防治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4.
浅谈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能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的训练实践表明,要培养高水平的中长跑后备人才重点在速度能力训练上下工夫。提高运动员糖酵解能力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所具备长时间、快节奏、高频率的奔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及归纳总结法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临场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和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自身心理特点从自信心培养、表象训练、注意力培养、培养意志品质的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心理调控,旨在为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能力的篮球后备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尤其青少年时的运动员早期选材以及身体体能训练和排球意识的培养是很关键的,同时作为教练员还要注意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的研究,避免过早成人化训练,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笔者通过相关数据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体能训练和排球意识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更好的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训"矛盾仍是当前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总体竞技水平低,教练员执教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对"高水平"定位有待再审视,学校多学科和高科技优势并没有和"高水平"训练有机结合,针对上述情况,文章从体育强国建设视角,阐述了解决当前安徽省"学训"矛盾的关键是利用科技和科研优势支撑科学训练来节约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使其有充分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充分利用高水平运动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校体育加速向体育强国迈进,同时使运动员成为全面发展的较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兴衰成败。我国足球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努力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是我国足球取得成功的根本之路。纵观欧美足球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从培养体制和竞赛体制等方面也都有一套详细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根据目前上海市已开展的奥运项目的竞技地位、历史成绩、群众基础和市场化前景等方面的特点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市竞技项目可划分为全力保障项目群、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稳步推进项目群和有待开拓项目群;2)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三级训练"模式,逐步转向"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培养模式;3)传统培养模式单一、运动员人才浪费等困难等.并据此提出以下对策:1)全力保障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来培养;2)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学校化和社会化模式来培养;3)稳步推进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来培养;4)有待开拓项目群的后备人才培养必须调动体校、学校、社会和个人家庭的积极参与来实现.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水平的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多年系统工程,务必从选材到基础训练,青少年训练,高水平训练,一步一台阶,踏踏实实走下去。作为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魏平 《科技信息》2006,(12):445-446
影响河南省男子篮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青少年篮球队的选拔和培养、管理与训练、运动员的出路等方面的调查。想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河南男子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体育基地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的重要基础,是选拔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源头。本文通过对永嘉县育英学校、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城西小学四所学校基地训练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县队校办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积极探索业余训练改革的新路子,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体育观",充分发挥基层学区的优势,从而加快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郝桂艺 《科技信息》2012,(32):309-30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山东省中学竞技健美操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促进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课余训练有序地开展,加大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力度。要开展好中学竞技健美操就必须把握好:社会关注和支持;中学教学与国家有关政策的结合(竞技健美操既是中学升学的手段,也是选拔高水平运动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已经形成了“一”条龙、“二”条线、“三”层次的培养体系,整体规模增长迅速,两大系统趋于稳定,层次发展向好;但存在区域和项目分布差异较大、体教系统两层皮的瓶颈制约;而质量控制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健康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应该重视顶层设计,合理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全方位、立体化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荣宝 《科技信息》2009,(20):269-270
体育传统学校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因此研究传统学校的训练现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从训练学的角度对宁波江北区13所市级传统学校训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运动员的发展和培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教练员提供帮助,提高训练水平并为传统学校的成熟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支成熟而稳定的球队需以梯队式后备力量不断补充为支撑,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是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基础,是未来中国排球运动的主导力量,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排球运动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排球运动也应该从青少年抓起,2010年3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印发第七届全国城运会各项目小项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出在2011年第七届城运会中正式执行增加的"青少年组"比赛。这对于排球来说,这是大好特好的政策。为提高排球竞技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2011年城运会和2013年全运会中,增设"青少年组"比赛。为有效利用政策杠杆,提高竞技排球水平,以参加在秦皇岛训练基地集训的八支队伍的9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手指间距及身体素质进行研究,以期对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安徽省体校运动员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体校现行运动员培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训练经费投入结构单一,项目设置不尽合理;选材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影响后备人才培养效益;竞赛体制不合理,误导选材与训练;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运动员出路狭窄,缺乏运动员保障体系等,体校在运动员培养体制上可采取的相应对策主要有: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调整项目设置,逐步转变训练方式;学、训并重,以学为主;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切实提高成材率;加强“体教结合”,构建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河南省六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选材、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男子篮球运动员选材年龄偏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立群 《科技信息》2011,(22):I0007-I000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目前高水平后备人才匮乏、低成才率现象十分突出、在优势项目上不能形成人才群以及青少年业余训练人数急剧萎缩是我国田径后备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大、加强对田径运动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田径运动之中,同时加强科学选才和育才以及加大对优势项目的投入是提高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反思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的“体育工作队或优秀运动队”、“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职业体育俱乐部”、“体教结合”四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发现在新形势下,这四种传统模式带来了运动员退役安置难、非体育专业技能弱、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走“教体融合”之路,并给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