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7,(2)
从新的派生分类"闽南语文化产业"的视角出发,对福建省主要闽南语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细致调查和深入分析后发现,福建省闽南语文化产业存在着产业意识、指导机构与政策制定方面的缺失,在整合、创新、人才及渠道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福建省可借鉴台湾发展经验,强化闽南语文化产业意识,建立产业发展指导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建立闽南语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为闽南语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还应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产品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以增强闽南语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3.
曾少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5)
闽南人的形成,经历了农耕族群和海洋族群接触和融合的过程;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移居海外,在闽南侨乡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化的特征。其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仰海神妈祖、民间的送船科仪、国内亲人将客死海外之移民的灵魂引渡回来的引水魂仪式;特殊的婚姻形式、双边家庭以及抱养子从事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展;闽南话的外来语借词和歌谣等方面。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闽南文化所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4.
透过2005年连战访问西安后宰门小学和2011年陈光标在台湾高调行善两个案例,从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导致两岸善意得不到有效传播的文化原因:中国大陆比较侧重长远的民族利益,而台湾相对注重直接的局部的利益;大陆表达方式的热情直率而台湾的含蓄委婉,等等。指出日本文化和西方文明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岸在文化取向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建议采取“入乡随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闽南民间音乐文化渗透于闽南日常生活、祭祀活动、传统节日等民俗仪礼中。在闽南仪礼中,闽南民间音乐超越了本体的娱乐性,具有日常性、功用性和价值性,它记录地方乡音和民俗风气,强化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彰显闽南民众的生命精神。民俗生活是闽南民间音乐传承的根基,闽南民众既是闽南民间音乐的享受者,又是闽南民间音乐的传承者。现代性的推进打破了民俗文化传承的内在秩序,政府和民间的合力推动则为闽南民间音乐文化创造了传承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作为城市名片的公示语重要性日渐突出。针对目前公示语翻译的现状,依据功能翻译理论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从语言误差、语用失误和文化误译三方面逐一分析,并就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对改善公示语翻译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魏琳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1,29(6):88-96
琴歌与闽南语吟诵都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琴歌来源于吟诵,二者都是以诗文为对象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闽南语吟诵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古汉语语音元素,与唐代中古音一脉相承。结合闽南语吟诵音对《渔翁》《竹枝词》《阳关三叠》三首唐代代表性琴歌进行演唱处理的案例分析发现,用闽南语吟诵的文读音演唱琴歌相较现代普通话演唱琴歌更接近唐代琴歌原貌,能更好地表现唐代琴歌韵味。表明用闽南语吟诵音演唱琴歌具有合理性,将闽南语吟诵音与唐代琴歌演唱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活化传承闽南语吟诵与唐代琴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闽南企业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闽南文化研究也应随之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该文以闽南晋江地区为例,具体分析闽南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心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一些优秀的闽南习俗或提供了古代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原型,或浓缩了闽越民族的农耕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一个分支,从福建南部蔓延到广东东部、台湾、香港、澳门,辐射到东南亚各国,成为凝聚海内外闽南人的一条精神纽带。究其根,闽南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具有痴迷性、人文性、传承性、口头性、稳定性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大发展、世界一体化的潮流中,文化的对外传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拥有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河南省,虽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存在的问题也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区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语言教学从单一的藏语教学过渡到汉、藏双语教学。随着西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藏的教育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语言教学在原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形成了三语教学的局面。文章就西藏目前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改进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爱国主义、为人处世和科学文化艺术教育功能,德育综合实践、传承民间文艺、构建校园文化和学科教育是开展闽南文化德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探讨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的体型特征.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福建省闽南地区城市汉族成人20~80周岁,总计313例(男149人,女164人)进行了体型评定,并与我国其他城市汉族族群进行比较.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5-4.4-1.9;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1-3.9-1.7.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男性和女性的体型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男、女体型值呈相同变化: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上升后下降,外因子值先下降后上升;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性别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其他城市汉族族群比较,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男性体型与陕西汉族比较接近,女性体型与安徽汉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正闽南文化起源于中原,发展于闽南、台湾以及潮汕、海南、温州部分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融合并体现了古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的神韵和精髓。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民族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同安以"海滨邹鲁"著称于世,作为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仍保留着完整的闽南文化。目前在同安 相似文献
15.
闽南普度信仰习俗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为:七月初一起灯脚、八月初一倒灯脚;农历十五的祭公妈;普度月中最重要的部分普度日。近年来普度形式开始变化:轮流普度以增进情感交流;简化祭祀仪式;摈弃普度宴中滋生的陋习。但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信仰功能始终没有变化。普度习俗具有沟通情感、凝聚力量、教化民众和促进经济发展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文化区域概念的习惯性使用,招致异地同质文化族群的质疑.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本质一致,但河洛文化超越地域局限,能够为异地同质文化族群普遍接受和认同.河洛文化内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底,外连闽南区域海洋文化之特色,尤在起始根脉上显现文化的本质性,有利于两岸同胞原始文化之认同.故以河洛文化兼容闽南文化的主导研究方向,将具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文化,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塑造居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发展繁荣社区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文化资金投入体系,健全各种文化设施,考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建立稳定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文化,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塑造居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发展繁荣社区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文化资金投入体系,健全各种文化设施,考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建立稳定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