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广丽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5):65-68
当前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采取人性化、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邪教组织通过向高校师生群体渗透来抢夺意识形态阵地,呈现出新态势、新特点,高校学生的易感性、邪教渗透的危害性、高校反邪教现状的诸多问题促使完善高校反邪教工作凸显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旨在当前高校邪教渗透的现状中厘清邪教渗透高校的特点、原因和高校反邪教工作的难点,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筑牢思想战线,完善组织保障,多渠道多手段全面开展高校\"三位一体\"反邪教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3.
沈田青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0-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理念和崇高理想追求,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精神气质。它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在历史维度、理论维度、现实维度、世界维度四个层面展现出独特深刻的意义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2)
十八大以“三个倡导”“二十四字”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进一步探寻其深层核心,认为“和谐”高于并统领“富强、民主、文明”;“自由”先于“平等、公正、法治”,又作为终极目标与后三者相互作用而形成层层递进的价值链;“爱国”是总价值,贯穿于“敬业、诚信、友善”并通过之走向具体化.综上,和谐、自由、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其中,“和谐”高于并统领“自由”和“爱国”,成为核心之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李蓉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5,(3):55-5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着眼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发展到新境界。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价值缺失的原因,阐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国家、社会、个体三个主体构成的价值共同体和行动互动体,三个主体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具有整体性。国家富强、民主为社会、个体提供了自觉自信,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建设和奉献。不同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家从政治角度去主导,社会从价值文化角度去营造,个体则需从道德层面去践行。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特征和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燕群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7(4):5-9
无论是作为军事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的军人核心价值观,还是作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人们需求和目的追求的理想表达。基于价值理论的共同支点,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价值取向、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探讨两者的本质关系,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坚持价值观建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必要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考虑到全球化的大背景又要充分尊重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以更好的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许可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5):108-110,1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更需要从原来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维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民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与国家、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是现代合格公民应当具有的根本价值诉求和基本道德准则。因此,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积极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现代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无神论教育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认知认同、才能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才能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考察,当前大学生无神论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载体、方法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因而要求大学生无神论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实现课程育人,必须在校园活动中渗透无神论思想以实现实践育人,必须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以实现制度育人,必须营造信仰无神论的良好氛围以实现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19.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1):14-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涵丰富的命题,我们可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加强对它的理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在生活化中进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既要凸显社会主义的方向性,也要凸显超越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刻不容缓和大势所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其需要和必要性,我们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