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月1日,在巴厘岛举行的第十三届东盟海事论坛上通过了首部《东盟海洋展望》(ASEAN Maritime Outlook)(以下简称《展望》)。该文件的出台旨在应对东南亚海域日益增长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追踪东盟海洋合作发展的进程,帮助东盟明确未来推进海洋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展望》目前已经成为东盟管理海洋事务、推动海洋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指南。9月7日,东盟与印度达成海上合作联合声明,意味着《展望》已经步入落实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来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的区域和类别分布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分析福建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企业数量增幅下降、企业地域和行业分布不均、结构有待升级优化等问题,并提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等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机制等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正逐步转变成一种稳定、全面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现阶段,客观、系统的研究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理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调整方向,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研究体系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福建省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三次产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海洋第一、三产业与海洋经济之间存在格兰杰单向因果关系,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从供给侧结构改革角度优化海洋产业供给结构,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区域。当前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仍面临着一些障碍,高等教育合作能够沟通民心、增强政治互信、积累人才和技术、拉动经贸合作,从而帮助化解合作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制定适应"一带一路"新形势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政策,需回顾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1991年前的铺垫期、1991年至2010年的巩固期和2010年以来的拓宽期3个历史阶段,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一以贯之。针对当前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未来的政策既要灵活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对接东盟战略和东盟各国国情,还要保障人员流动的便利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连江县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具备近马临台的区位优势,拥有辽阔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下,连江以打造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加快发展优势现代渔业,构建海洋产业体系,将成为对台的先行先试区,全面推进两岸海洋经济科技各领域深度交流与合作。该文从两地渔业发展现状入手,回顾已有的合作成果,分析新时期现代渔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探索连台两地深度合作机制,为提高两岸海洋经济科技合作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近些年来与东盟各国合作关系的考察,反思在合作观念和合作实践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认为梯度差异和互补性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合作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应该包括政治、社会、安全、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政企合作也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模式之一,还包括政府与政府、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等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在"上海论坛"2017年会期间,作为子论坛之一的"转型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分歧管控与合作共赢"国际研讨会于5月2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近30位学者与会。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与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福建省气象部门应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以服务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全面增强海洋气象服务能力。该文分析了福建气象部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剖析了加强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合作的作用,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福建省海洋运输学科发展现状及海洋运输需求,预测海洋运输发展趋势,阐述了福建省海洋运输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如下发展对策:政府扶持,给福建航运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项目带发展,走合作、规模发展的道路;做大海西三大港口,促进海运规模发展;进一步拓展闽台“三通”先试功能;优化港口陆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内陆“无水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对于提高福建人民群众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药企业新药研发,以及推动海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福建省药理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在药物靶点与先导化合物研究、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小分子药物研究、基因药物研究和海洋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福建省药理学科将继续依托福建省药理学会平台,促进药理学术交流,加强药理学分支学科与专业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服务福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底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广西大学范祚军教授等写作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一书。全书近70万字,参与研究和写作的课题组成员达40多人,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涵盖该领域所有的重要问题,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动力机制、合作机制,到一体化发展进程、合作领域等,该书以梳理和研判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涉及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各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是国内有关中国—东盟经  相似文献   

13.
光泽县政府和南纸股份有限公司在光泽签订协议,在光泽合作建设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其中首期面积40万亩,这是福建省第一个林纸一体化项目,"南平林纸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也随之启动,标志着我省在全国率先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林纸一体、互相促进、发展共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盟的近邻,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比较优势,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交通大通道。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大力开展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粮食和资源的开发合作,把云南建设为中国于东盟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5.
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日渐活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日本一直重视与东盟的交往,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都离不开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脱欧返亚”和迈向“政治大国”目标的制定,东盟在日本亚太地区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东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日本“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对象;东盟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抗衡美国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6.
东盟简介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正式成立于1967年8月,是一个在政济、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目前共有7个成员国。东盟为推动对外交往,逐步与美、日、澳、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全面对活伙伴关系,旨在扩大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并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11月28日至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了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中国与东盟(10 1)和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10 1会议上,温总理提出了“平等互信、合作共赢”这一指导双方关系长远发展的基本方针。双方发表了《落实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闽台科技交流合作日趋密切,在两岸科技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已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专业交流,合作步代明显加快。 1994年2月上旬,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科技界应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先锋。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地理上的优势,应当更加主动,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对台工作,做好两岸交流的文章。 同年7月,为进一步组织开展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由福建省科委牵头组织的“福建省闽台科技交流协会”成立,这一机构的诞生,为推动闽台科技交流的深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广西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构建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努力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为广西乃至我国农业企业、农产品走向东盟市场,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有利条件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合作的目标、原则、策略、重点和方式及其平台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7日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步骤。此前,东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较为统一的东盟大市场,其主要手段是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宣布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实质上有两大目标,一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这是原有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基本目标;二是要将东盟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生产基地,这是此次合作宣言的深层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东盟的经济合作将在市场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促进产业合作的方向发展。为此,东盟在其建立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中,一方面继续强调并充实市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