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技术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长短烷基异硫脲阳离子作为连接臂的新型双萘酰亚胺类化合物(DN2~DN6)与DNA的作用.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能使DNA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有微弱的红移现象,其减色效应随化合物烷基链的延长而增强;化合物的荧光可被DNA强烈猝灭,室温下DN3~DN6与DNA的结合常数随烷基链的延长而增大,分别为1.18×105、1.36×105、1.67×105、2.32×105 L/mol;化合物能够将嵌入在DNA中的吖啶橙游离出来,烷基链越长的化合物该作用力也越强;圆二色光谱表明,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生了碱基堆积和局部解旋,碱基堆积程度与化合物烷基链的长度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DN2~DN6均以嵌入方式与DNA发生作用,其作用强度顺序为DN6>DN5>DN4>DN3>DN2.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粘度测试,考察了8个6-位脂肪胺取代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牛胸腺DNA对与其结合能力强的化合物3a~3d有荧光猝灭作用,对与其结合能力弱的3e~3h有荧光增强效应;圆二色谱显示这些萘酰亚胺化合物能引起DNA二级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粘度测试中,这些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没有差别.综合光谱学和粘度测试的结果,推断这些化合物是通过嵌插方式与DNA结合,由于结构不同,它们与DNA之间作用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萘酰亚胺类DNA嵌入剂抗肿瘤药物的合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及其与DNA的作用机制,展望了DNA嵌入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萘酰亚二胺-多胺缀合物(1)与鲱鱼精DNA的作用.研究发现DNA的加入使化合物1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且出现红移现象,提示化合物1与DNA发生强烈的嵌插作用.采用变温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据荧光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发现化合物与DNA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氙灯照射下萘在纯水以及天然松花江水中的光转化作用.考察了萘的初始浓度、光强、初始pH值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萘光转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和江水中萘均可以发生光转化,并且萘在纯水中的光转化较江水中快.在纯水和江水中,萘的转化率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萘的转化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初始pH值对纯水中萘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但强酸性条件促进了江水中萘的光转化,强碱性条件抑制了江水中萘的光转化;在纯水中,Fe2+和Fe3+促进了萘的光转化,而NO2-,NO3-和Mn2+对萘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在江水中,Fe2+和Mn2+抑制了萘的光转化,而NO2-,NO3-和Fe3+对萘的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人体的生理条件下(p H=7.4),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了4-氯-萘酰亚胺-丁基高亚精胺(1)与鲱鱼精DNA的作用.研究发现化合物1能够嵌入DNA.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化合物(1)能引起DNA构象改变,且化合物1为DNA嵌入剂.采用变温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据荧光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化合物与DNA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引力,且作用过程为氢键和范德华引力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竹红菌甲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被成功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内部.与竹红菌甲素水溶液相比,包裹后的样品紫外吸收峰红移至光疗窗口(600~900 nm),并且在有氧条件下光敏损伤CT - DNA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萘铬绿与蛋白质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3 50的酸性介质中,萘铬绿与蛋白质发生静电作用产生以342 0nm为特征峰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光谱.在此波长下,蛋白质的浓度与增强共振光散射强度(ΔIRLS)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痕量蛋白质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法,对BSA和HSA的检测限分别为3 62ng/mL和3 33ng/mL.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尿样中总蛋白质分析.  相似文献   

9.
胆红素光敏反应对腹水型肝癌细胞DNA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DNA分子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降解作用随胆红素浓度的增加,照光时间的延长而加剧。避光组细胞DNA分子也有一定的降解,但照光组的降解作用明显高于避光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Rabdosin B在细胞体系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DNA的损伤作用,运用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该化合物在非细胞体系下对小牛胸腺DNA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15μmol.L-1 Rabdosin B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DNA损伤率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极显著,并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在非细胞体系下,较低浓度(1~50μmol.L-1)Rabdosin B对小牛胸腺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嵌插和解旋;而较高浓度(10~25 mmol.L-1)的Rabdosin B对pBR322 DNA有较强的切割作用.二萜化合物Rabdosin B对人肝癌细胞HepG2 DNA的损伤作用极可能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1.
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以不同烷氧链-O(CH2)n--(n=1,4,10)连接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表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性质与连接卟啉和蒽醌的链长有关,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构像平衡对蒽醌插入DNA程度的影响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酰胺酸,酰亚胺键扩链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醚与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合成了4种类型酰胺酸扩链二胺和4种酰亚胺键扩二胺。用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热重-差热分析测定其热性能。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类二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它们是合成一些耐高温高聚物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高频超声波激活血卟啉锌(HP-Zn)配合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Zn浓度、溶液酸度、离子种类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加和HP-Zn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中性环境有利于DNA的损伤,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则较为复杂.研究结果对分子水平的声动力学(SDT)疗法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靛蓝二磺酸钠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核糖对靛蓝二磺酸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并测定了其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基本热力学参数等,紫外吸收光谱证实了靛蓝二磺酸钠通过嵌插作用与核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热处理后的煤沥青焦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具有较小比表面积(<200m~2/g)的系列微晶炭.采用N_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微晶炭的孔结构、微晶结构以及表面化学性质,研究了微晶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1 mol/L的四乙基四氟化硼酸铵盐/碳酸丙烯酯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微晶炭具有大量类石墨微晶和较高的石墨化度,d_(002)(晶面层间距)为0.356~0.666 nm,表面含碳量大于95%;活化6 h后,在4.0 V下微晶炭的质量比电容高达139 F/g.微晶炭的储电行为包括插层电容和双电层电容两部分,其中电活化所造成的插层电容是决定微晶炭最终比电容的主要因素,插层电容主要由电极材料的石墨化度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所开设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与成分鉴定原实验方法中,学生实验结果不太理想而进行实验改进。方法采用不同氯化钠浓度比差别法来抽提DNA蛋白;用SDS处理后再用氯仿-异戊醇抽提除去蛋白质,加入乙醇脱水析出DNA。用化学显色法作DNA成分鉴定。结果实验经过改进后效果理想,实验结果观察现象明显,学生实验成功率提高,实验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偏苯三酸酐酰氧(TMAc)和二氨基二苯醚(DDE)或二氨基二苯砜(DDS)合成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分子结构的聚酰胺酸(PAA),再用化学酰亚胺化方法进行酰亚胺化制备线形可溶可熔的聚酰胺酰亚胺(PAI),详细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方法对TMAc、PAA及PAI进行了分析表征,证明只要反应条件控制恰当,可以制得所需的PAI。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Cr6+和小牛胸腺DNA对加替沙星的荧光猝灭,考察了Cr6+对加替沙星和DNA结合的影响.结果发现Cr5+和DNA对加替沙星都有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作用,且Cr5+能够降低加替沙星与DNA的结合常数,原因可能是Cr6+在加替沙星与DNA的反应中对加替沙星有竞争效应,或者Cr6+与加替沙星生成了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Ca-ALC络合物和鱼精子DNA反应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为6.0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Ca—ALC(茜素)络合物与鱼精子DNA在室温下2min内结合生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导致络合物的峰电流降低和峰电位的负移,峰电流值在一定范围内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3μg/mL,方法可以用于DNA的测定.和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简便,快速,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实用性.在加入DNA的条件下,电化学参数(电子转移系数α,标准速率常数Ks)显示了较大的改变.同时,结合荧光法和UV光谱法,推断反应的结合方式可能为嵌入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酸性条件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染料孔雀石绿与DNA发生作用,在300.0nm,337.6nm以及450.0-500.0nm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共振散射峰。根据337.6nm处的共振散射信号,可以测定0-2.0μg/mL的小牛胸腺DNA和鱼精子DNA。检测限分别达64.3ng/mL和44.7ng/mL,4个合成样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