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它以泥土为原料,经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取材简洁、造型生动、想象大胆夸张,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  相似文献   

2.
<正>泥巴,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在艺术家的手中,经过精雕细琢,就变成了被赋予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品。一抹泥巴,足以展现每个泥塑手工艺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对泥巴的塑造,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传承。他从泥土中走来,无门无派,自学成才,凭借一双天生的巧手和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用一把泥土和多年的心血,塑造出了一尊尊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的泥塑作品,他就是平遥泥人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荣。  相似文献   

3.
正泥塑,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是用泥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匠人们手捏刀拨,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泥土全新的生命力,将看似普普通通的泥土幻化成了一件件传神的艺术佳品,创造出了人间百态。  相似文献   

4.
<正>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造型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代最能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论肯定了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要素,人的行为对于大自然以及整个生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哲学上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在改造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泥塑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每个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陕西凤翔的泥塑造型非常简洁,色彩鲜明,大红大紫,体现了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河北的泥塑题材比较多样,造型小巧,较活泼;河南淮阳、浚县的泥塑比较古朴,有很强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6.
正古老而悠久的泥塑艺术发展到现在之所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得益于我国各地民间泥塑艺人的坚守与传承,他们化腐朽为神奇,将黄泥巴抟练成艺术品,从而赋予泥土生命。俗话说"民间有高手",在记者看来贾银永就是这样一位扎根于民间艺术土壤的泥塑高手。步入泥塑行业十几年,为了儿时的情怀执着坚守,厚积而薄发,2018年因一组儿童打预防针的作品《下一个就是我》在网络上一夜爆红,此后他的工作室引得众多媒体和游客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7.
正郸城泥塑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四步:揉泥、捏制、晾干、打磨。相比泥塑,钧瓷的生产工序极为复杂,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作、成形、素烧、釉烧、检选等数十道工序。张振福以自己的泥塑技法为基础,汲取钧瓷的传统制法工艺,把钧瓷彩釉制作工艺和泥塑完美结合,为泥塑穿上了华丽的钧瓷衣裳,成功研发出了"钧瓷泥塑"。那么,钧瓷泥塑是如何制成的?且看张振福手捏窑烧下的泥土"变身记"。  相似文献   

8.
泥塑看起来只不过是用泥巴捏的小东西,实则不然,泥塑是一种文化,捏做泥塑也是需要掌握制作要领的,而且要多练才能得其精华并找到创作的艺术灵感。制作要领在黏土里掺进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种种人物的泥坯,晾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相似文献   

9.
正泥塑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俗称"彩塑"或"泥玩"。一捧普通的泥土在民间艺人的匠心巧思下,幻化成富有灵魂和文化内涵的泥塑作品,它们或素或彩,乡土气息浓厚,反映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审美情趣。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泥塑艺术,伴随着人们对泥土的敲打,闪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2006年5月,泥塑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四大泥塑之一的凤翔泥塑,其代表作《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被选为中国生肖邮票图案,足以证明其文化魅力。3次入选国家名片传统的凤翔泥塑俗称耍货,是老人们为赠送给满月小孩而制作的,共有3种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泥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得老百姓的青睐,尤其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如今,泥塑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虽然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著称,但它确实为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泥塑在珍藏时间上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2.
<正>泥塑的产生至今已有千余年,它作为中华文明的民间文化载体,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伴随着民间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承,中国的泥塑从陶器皿、陶佛像,到儿童的玩具,从没有间断过。在千年的演变流传中,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泥塑的生产。人们以泥土为泥塑的原料,通过手工捏制的方式,结合中国书画技艺中勾勒、描绘、染色等手法,极具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3.
<正>千百年来,泥塑被当作一种艺术语言传播于世界各地,诉说着古老国度的历史文明。泥塑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种,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材料,制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泥塑艺术的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作,皆为孤品,独一无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平遥泥人雕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代表,被大众所熟悉,2014年被列入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捏泥人,在我国可有些历史,闻名遐迩的天津"泥人张"最早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经过数代相传,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而在河南,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泥人张",打小喜爱捏泥人,痴心探索40年,尤其是近20年,以黄河泥为原料,以豫东农村生活为创作素材,加上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一尊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大大丰富了中国雕塑的人物画廊,创造了当代泥塑新的传奇。他,就是泥塑大师张振福。  相似文献   

15.
正当泥塑遇上钧瓷在周口郸城,有这样一个泥塑大师,从小就对泥巴情有独钟,不仅把"玩"泥巴当成职业,还经过自己的一番钻研,把黄河花园口的泥土和家乡郸城的泥土混合、塑造、锻烧,制作出一个个反映豫文化乡土气息的泥塑人物。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泥塑,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这些构成了泥塑艺术的精神内核。民间泥塑的用途主要有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避灾和装饰摆设等。女娲造人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人是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捏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泥塑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技艺独特,像一颗明珠,在民间艺术宝库中闪闪发光。泥塑的发展历史,是悠长而曲折的。它在历史的沉浮中经得住考验,在与日俱增的民间艺术中增加创新元素,它的发展让民间艺术有了不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走近泥塑     
泥塑,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以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得以代代传承,延续至今。它犹如一坛老酒,散发着岁月的芬芳,历久弥香。一路走来,虽历经坎坷,却未能抹杀它所焕发的艺术光辉。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泥塑艺术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迎来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9.
正泥土对于我们太稀松平常了,但是在泥塑师手里却是有灵魂的,创作灵感大多数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张振福的泥塑作品,多以自己见到的农村人物肖像为题材,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多半眯着眼、咧开大嘴,一幅淳朴欢快的憨态,仿佛诉说着他们历尽艰辛后的满足和希望,让欣赏的人也感同身受,富有极强的喜庆氛围和视觉冲击力。张振福泥塑作品特别崇尚艺术的"韵味",风格豪放夸张,形式兼工带写,追求中国美术的"大写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凤翔泥塑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民间艺人利用当地的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合型、精抛、酚洗、勾线、装色等十几道工序,一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就诞生了,整个过程全部手工制作完成。作品通过夸张的想象和丰富的色彩,表达劳动者的生命内涵和纯朴情感,其每一造型无不显示出北方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