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今社会正处于制度建设、呼唤公民意识提高的大背景着眼,结合传媒公共空间理论,以及美国公共新闻的探索,从受众角度分析了公共新闻理念对民生新闻可资借鉴之处。具体表现为:受众群体由市民向公民转变;报道中受众主动性增强;报道形式更强调公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是党的重要的执政资源之一.党使用新闻传媒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其执政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应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视野中,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与党的意志、与受众、与舆情、与事实的关系为参照系,解析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新闻真实性方面有着颇为严格的相同之处;对舆情的调查、分析是舆论引导的起点,也是舆论监督的起点;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必须善待作为引导对象的媒体受众(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的身份,尊重其知情权等民主权利,实施舆论监督,则必须善待作为监督行为的主体的受众(人民群众);两者在体现党的意志方面有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从受众的“期待视界“看新闻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燕 《科技资讯》2007,(13):125-126
受众的“期待视界”决定了新闻的叙事要在“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者中寻找平衡;即既遵循新闻报道的程式化,又通过多种叙事策略给新闻受众带去审美感受,在坚持信息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受众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社会作用的奏效和轰动效应,取决于受众的心理需要及对其采取的相应行动。受众接受信息的无定向性和模糊性,给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传播过程,传播者必须对可能对受众产生影响的方面进行预先理解。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是由不同层面的多种原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围绕着受众态度改变这个中心,来自传播者、信息沟通过程、受众自身件和情境中的每个具体因素都会对受众态度的改变产生影响。受众自身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包括选择性接受、理解和记忆;对某些问题的反面观点事先有思想准备时,能在该问题出现更大的压力时,坚持固有的态度;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和自我防卫程度等方面也对受众态度改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强化受众意识对高校校报改革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已经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型后,高校校报应强化受众意识,认真研究校报受众不同于社会报刊受众的独异的特征和需求,积极推进校报新闻改革,建立与受众的互动联系,提高校报的文化品位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新闻从传统媒体新闻中发展而来,具有自成一格的写作特点,奉行"标题至上"的原则,注重视觉性、动态性、全息性。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新闻更加适应时代和受众的需求。未来新媒体新闻写作会更加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回归新闻本质,并且会继续强化受众本位这个特征,使新闻更加的人性化,贴合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鲁钟思 《创新科技》2014,(8):105-106
近年来,在蒸蒸日上的媒体发展过程中,对于新闻受众主观选择的界定,对于新闻受众猎奇心理的把握显得日趋重要。什么是受众的猎奇心理?什么是本身的新闻定义?本文从“潘多拉效应”的角度入手,在二者间建立联系,进行系统地论证,从新闻行业本身出发,立足于受众本身,产生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双向辐射。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报纸、电视和广播都是当今的主流媒体,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但报纸、电视都是无法替代广播的。努力发挥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作用是广播与其他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音响对广播新闻的生命意义在于:带“音响”的广播新闻具有直觉性品格,能为受众带来多维感受;音响是对新闻人物生命本质的佐证,能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和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音响又具有美的感召力,能唤起受众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享受。所以应十分重视并积极采编好音响新闻,以充分发挥好广播的优势和广播宣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电视新闻往往只提取重要的信息量,提炼重点,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精炼的新闻词,只是告诉了受众一个事件,却很难激起受众的感情共鸣,难易吸引受众的眼球.电视新闻故事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弊端,将新闻的血肉完整的展示在受众面前,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传媒行业受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且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表现在报道的内容上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在报道的形式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虽然在短期内争取到了众多的注意力,满足了受众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但从长远来看,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受众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诱使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肤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制约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自身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媚俗”倾向,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本人认为新闻应该是经过传播的新近发生的对受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信息.本文从新闻是一种信息、新闻是经过传播的信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对受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信息等四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受众的客观需要,受众是新闻依存的"基础".没有听众的广播,没有观众的电视,没有读者的报纸,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新闻事业依群众的需要而存在, 随受众的需要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技术垄断让一切量化成为可能。人们对市场利益的过度追逐,导致新闻功能的错位,形成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一方面,从文字信息向图像信息的转变,使受众的思维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在新闻错位的功能下,受众本能的娱乐需求逐渐向新闻媒体靠拢,而敏感文化符号的滥用,致使符号的意义削减和权威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新闻娱乐化倾向。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或将新闻娱乐化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受众文化层次的提高、报纸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及现代通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散文化的手段来处理新闻事实,已成为传播者与受众所普遍认同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6.
张彩 《科技信息》2009,(30):237-238
提高网络媒体受众的新闻使用质量,为的是在形式上不断满足受众体育新闻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借助互联网公共调查选出国内访问量排名前五位体育网站网页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得出网页设计水平参差不齐,页版面布局内容多多益善,新闻标题样式均衡、词语运用风格多样、网站导航分类相近、层次简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不是好新闻就是好新闻。”灾难新闻报道历来是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重要性、复杂性、人情味等。有调查显示,灾难新闻报道是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之一。媒体在面对灾害性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素养成为当代人一种重要的素养.本文在媒介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舆论以及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的当下,在传统的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进行新闻自律的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换一种思维――从受众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提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受众的内在素质、培养和提升受众的传媒素养来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结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传媒传递的信息的判断力、提高受众批判和监督媒介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媒介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借助受众舆论监督抵制愈演愈烈的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以平衡整个媒介生态,优化媒介环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9.
刘蕾 《科技信息》2012,(18):474-474
电视民生新闻是凸现电视新闻的贴近性与时效性价值,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使受众产生地域与文化上的归属感和方位感,民生新闻因权威性、趣味性、贴切性、服务性等特点更易博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了精神生态的概念,论证了新闻对受众精神生态的直接性影响及新闻的娱乐化对精神生态的负面影响,使人异化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提出应规范新闻娱乐化,培养受众媒介素养,从而规避对精神生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