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的误解     
长期以来,审美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审”“美”,也就是对美的欣赏、观照,由此,美学家们或者不遗余力地探究美的本质,或者对审美之“审”做出种种规定。笔者认为,无论是英语中的Aesthetic还是汉语的审美不能被理解为“审”“美”,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又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反思,它追求人生的诗意化。在当前审美文化研究的热潮中,首先厘清“审美如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和理念的界定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语文美育教育实则是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的审美过程。依据审美心理学原理并遵循中学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知情悟理以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具体作品进行阐述。肯定并强调审美心理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心理过程,从本质上说声乐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声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高师音乐声乐培养目标与现行教学模式、声乐技能训练与“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的角度看,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更应重视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而高师声乐审美意识与审美品格的提高,既是对声乐艺术审美属性的张扬,又是对声乐教学目标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6.
音乐具有反映生活的审美特征,音乐审美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在审美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声乐教学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有效克服当今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平川 《科技信息》2011,(35):I0149-I0149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是师生之间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审美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和谐美,图形学,运用美,创造美等方面对在“圆锥曲线”一章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素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庄子思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理论的源头,庄子提出的“神遇”、“物化”、体“道”都是审美体验的方法,“心斋”、“虚静”等则是审美体验心理的条件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了庄子审美体验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学生从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美开始,经过解决数学问题和编写数学试题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并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1.
“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的基本方式,这种源于《老子》哲学体道方法的审美体验方式具有心灵感受性、新颖独特性、主客共感性及思维想象性等特征。“味”所揭示的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古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因而,在今天,“味”这种审美体验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中国音乐的深层审美意蕴,本文从“以和为美”“辩证精神”“线的型态”“虚的意境”“道法自然”五个方面阐释中国音乐所内蕴的特殊音乐审美心理和审美方式,为保护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环境的生态平衡做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余剑炜 《科技资讯》2006,(7):123-124
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中学审美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创设生动的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物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真美结合是其重要途径。教师有责任用美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用美的观点看待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等途径,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强烈、深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审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的美学著作是对18世纪人类境况反思的结晶,也是发挥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和美学的成果,它的中心旨意是通过美和艺术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的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席勒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审美人类学问题: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基础,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属性,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结构,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时的主体心态,是审美关系得以成立的关键。在中国独特的化土壤上产生的发达的心理美学思想,具有和西方美学明显不同的特点,它主要包括三个理论层面,三大致形成一种由此及彼渐进深入的心灵程序,虚静是体验的发端,“游”是体验的展开,而物化是由此而达到的高峰体验。从虚静的“一”到物化的“一”,不是心理的大循环,而是审美的飞升,在活泼泼的生命运动中“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相似文献   

18.
陈红英 《科技信息》2012,(21):330-330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去学习、去拼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多元整合”等现代语文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形象、情感、意境、语言等进行形象思维,鉴赏“美点”,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成为能鉴赏美、借鉴美、创造美的现代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主体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他们渗透美学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是另一个审美主体 ,因为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审美 ,并经过再创造 ,然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客体除了教材、教学形式、教师之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断 ,由于学生“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了教师的本质力量 ,所以反过来也是教师的审美对象。上述几个方面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地位是相对的 ,师生互为审美主、客体 ,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形式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