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二棕榈磷脂酰胆碱单分子膜诱导碳酸钙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单分子膜是生物膜的简化模拟体系,采用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作为单分子膜的成膜材料将使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接近生物体系。利用LB技术,模拟生物体系研究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单分子膜对碳酸钙晶体生长的取向和形貌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DPPC单分子膜对碳酸钙晶体的取向和形貌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子有序膜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LB膜、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分子沉积(MD)膜等分子有序膜的基本概念和薄膜结构、厚度、性质以及微摩擦学行为的表征技术,并指出LB膜层问是物理吸附,热力学稳定性差;SAMs以化学键为驱动力,重现性较差;而分子沉积膜具有成膜不受基底形状和大小限制等优点,决定了它在微电子器件润滑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在分子有序膜的摩擦学研究方面,着重介绍了分子有序膜本身结构(如物质种类、组成、分子链长、末端基团等)和外部条件(如法向载荷、扫描速率、相对湿度等)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本领域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讨论了Langmuir单分子膜在压缩过程中的熵变,从而说明处于亚稳态的Langmuir膜的存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矛盾;接着从Langmuir膜的形成和结构特征以及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阐述了Langmuir膜并非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耗散结构,但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耗能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来提出的Vollardt方程和二维聚集的准化学平衡模型,研究了不同表面压下的二十二酸(简称BA)单分子膜循环等温(π-A)曲线,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相一致,随着循环曲线中选取表面压的增加,分子膜聚集过程中形成的聚集体单个分子面积(ω(n))减少,而聚集度(ε值)相应增加;另外考察了二十二酸单分子膜热力学性质和聚集作用,其热力学计算表明压缩和扩张曲线中聚集自由能(ΔG0)有较大改变;且从低表面压(9 mN/m)到高表面压(18 mN/m)聚集自由能(ΔG0)的改变量比高表面压(26 mN/m与35 mN/m)时要大.结果显示,压缩和扩张曲线在液相区出现明显的不重合,不重合区域的大小反映分子膜聚集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P)添加在DPPC单层膜系统中,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AP对DPPC单层膜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AP分子与磷脂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共同铺展法和亚相溶解法添加AP后,DPPC单层膜的相变不受影响。在低表面压力下,AP在膜上的定位从长轴与界面平行变为垂直方向,这改变了膜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膜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了膜体系的能量。而用亚相注入法添加蛋白AP后,DPPC单层膜的相转移变得不明显,在低表面压力下AP分子的定位方向不变。在高表面压力下,AP分子可能被DPPC胶束包裹,并释放到单层膜外,这不仅改变了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增大了体系的混乱程度,并减小了体系能量。碱性磷酸酶分子的定位方向对其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表面压处二十二酸(简称BA)和DPPC单分子膜循环π-A曲线,随着循环曲线中选取表面压的升高,压缩曲线和扩张曲线的差别性越大;其热力学分析表明压缩和扩张曲线中聚集自由能(△G^0)有较大改变,结果显示。压缩和扩张曲线在液相区出现明显的不重合,不重合区域的大小反映分子膜聚集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以DPPC/DPPG、DPPC/DOPG、DPPC/DMPA三组二元混合物为对象,制备了相应的单分子膜;并测定其表面压-分子平均面积(π—A)曲线,运用表面热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过量自由能与表面压、组成等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该关系式能定量描述双组分单分子膜在舒张-压缩循环过程中的“挤出”现象。  相似文献   

8.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缺陷及修饰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组装方法,缺陷产生的机理、表征方法,以及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缺陷的修饰方法.自组装单分子膜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单层膜主要指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为驱动力形成的,多层膜的组装方法主要是分子沉积(MD)技术和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自组装膜的缺陷对其具有的特殊性能有影响,分子的倒伏造成了膜的缺陷,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基片表面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性质和成膜分子自身性质起决定作用;优化成膜反应条件,可有效地控制膜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8H37(CH3)2N —(CH2)3—N (CH3)2C18H37],2Br-,简写为18-3-18,2Br-1)和硬脂酸(SA)混合单分子膜在气液界面上的性质;测定了这一混合体系的表面压-平均分子面积(-πA)等温线;计算了混合单分子膜的压缩比(κ)以及过剩面积(Aex)与混合单分子膜的组成(硬脂酸的摩尔分数,xSA)的关系;给出了过剩面积和理想混合面积之比与混合单分子膜组成的关系;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单分子膜在不同组分下的形貌。结果显示:表面压起始增加值所对应的平均分子面积随xSA增加而降低,并且混合单分子膜由液态扩张膜向凝固态膜转变,混合单分子膜出现严重的负偏离现象。由混合单分子膜的可混合性和非理想性可看出,18-3-18,2Br-1与SA在气液界面上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容易混合。AFM图像还说明18-3-18,2Br-1分子难以成膜,SA分子易于成膜,在18-3-18,2Br-1中加入SA可以增加18-3-18,2Br-1成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L-亮氨酸及L-异亮氨酸和偶氮苯的单链手性两性化合物C12-L-Leu-Azo-CmN^ (I)和C12-L-Le-Azo-CmN^ (Ⅱ)(m=6,10)的合成及其双层分子膜的相转移作用与卵磷酯和脑磷脂协同自发组织形成的形态。差示扫描热量法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手性中心空间位阻的影响,双层分子膜的热力学稳定性:Ⅱ>Ⅰ;分子间隔长度(Cm)增长,相转移温度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Ⅰ或Ⅱ能与生物脂协同自组织形成单层和多层中球形的双层分子膜,形态类似生物细胞。含发色团的Ⅰ和Ⅱ可作为研究生物膜相转移、相分离、和流动性的分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子格的自旋波理论和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由掺杂形成的准一维自旋1/2的反铁磁海森堡系统,得到系统存在3支自旋波激发谱,其中1支没有能隙,2支有能隙;在长波近似下,这3支自旋波激发谱与波矢k成平方关系,系统的低温比热为C∝T1/2关系,其基态具有磁性长程序,这都不同于未掺杂的一维自旋1/2的反铁磁海森堡链模型系统.对系统磁性序的研究表明,T=0是相变点,Mermin-Wagner定理对于该系统成立.  相似文献   

12.
以Visual C++for Windows为编程工具,设计和开发"网上三维虚拟史馆模拟系统",系统可以在没有实际存在的史馆条件下自动生成包含框架网页、VRML/X3D格式三维场景以及JavaScript程序的网上三维虚拟史馆,已经在某个建设单位得到初步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智能三维振动加速度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VA-1型智能三维振动加速度监测仪是为了满足对火车、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振动与冲击进行实时监测的需要,确保重型、精密和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输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便携式振动测量仪器。它的测试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三维组合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并以80C31单片机为核心,配有A/D转换器、键盘、液晶显示器和智能微型打印机等;在软件上具有系统实时时钟、零点偏差的初始校正、连续测量或长时间监测等功能,使三维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14.
用PDE方法生成船体周围流场网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船体表面精确表达的基础上,采用船体表面的贴体坐标,求解Poisson-type PDE方程得到船体周围三维流场网格,通过改变控制函数,能可视化地,交互地产生不同疏密和走向的网络。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具有任意曲面内外边界条件下的三维流场网格生成。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日益复杂,使得现有的二维电子地图无法直观地反映道路之间的交错关系,因此基于二维电子地图的车辆导航系统在复杂的道路交叉口的路径引导就显得无能为力.基于这一现状,提出了利用三维视景仿真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和三维实时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对立交桥进行三维虚拟场景建模与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论述了场景建模和场景漫游的关键技术,并在VC++6.0的环境下将仿真结果生成脱离该软件环境的可执行文件,为现有的基于二维电子地图的车辆导航系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高质量的、高逼真的虚拟场景.  相似文献   

16.
水力机械的分离为三维流动,三维流动的侧向压力梯度产生边界层的二次流动。文中将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分为近壁粘性层和接近于主流的外层两部分,通过研究垂直于主流方向的二次流动和主流的相关性,结合三维分离线的邻近流动特性分析提出了通过主流流场参数和沿流向的二维边界层流动来判断三维流动分离的准则。在垂直于三维分离线的截面内,其流动性态和二维分离相类似。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和侧向压力梯度,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水力机械三维流动分离的重要因素。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均在主流方向一侧时,流动的三维效应使得三维流动比二维流动不容易分离。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分别在主流方向的两侧时,三维流动较易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从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公式,再从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图解图导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公式,说明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确实是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在特定条件下的极限,最还对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数目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正交各向异性磁电弹性材料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假定功能梯度材料的电学、磁学和力学参数沿圆板厚度方向按同一指数函数变化,导出以位移、电势、磁势以及它们的一阶导数为状态变量的圆板动力问题的状态方程,采用微分求积法和状态空间法相结合的半解析数值方法进行求解.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研究了功能梯度磁电弹性圆板的三维动力特性以及材料性质的不同梯度变化对该种新型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该种智能材料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一维线性插值的基础上,得到了任意斜角直线坐标系下二维线性插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以及有唯一解的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平面温度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首先给出取值于有限维向量空间上的向量值函数的表示形式和有限维向量空间的一种范数.然后利用有限维向量空间上任意两种范数都是等价的性质,讨论了取值于有限维赋范线性空间上的向量值函数的连续、可微、积分及解析的等价关系和表示形式.最后证明了柯西定理、柯西积分公式、高阶导数公式及其表示形式和解析的向量值函数的无穷可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