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叙述了秦岭北麓大鲵繁育基地的自然环境与仿生态池的给养条件及亲鲵单池单养和同池隔网单养的培育方式.对大鲵3年连续催情32组,结果自然交配产卵雌鲵27尾,共获卵14 000粒,并连年孵化出苗.其中,产空卵带亲鲵5尾,催繁成功率为84.4%.论述了亲鲵耐受低温的能力,发现其早春低水温>4℃时开食,个性凶残,每年7月下旬至8月底性腺发育成熟,为最佳催情期.交配产卵池应彻底清池,严格控制给水流量与水深以及亲鲵繁殖与护卵行为等.展望了大鲵规模化养殖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笔者最近对皖西大别山区金寨、霍山两县大鲵产地资源进行了综合实地考察,了解到近些年来该产地资源量严重衰竭.认为保护大鲵和对大鲵繁殖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并对大鲵资源的保护和繁殖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相交的近十年内,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较大规模调整和全世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开发力度加大,一个资源优势独特、发展前景广阔、充满无限生机的大鲵隐形产业在全市范围内悄然兴起。最近,市委、人大领导和市科技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汉台、城固、留坝等县区的部分大鲵养殖场点和汉中天成大鲵研究中心及其繁殖基地,对大鲵适生环境、驯繁技术环节、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进行了调查,并就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天成中心的专家、教授和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全市保护大鲵资源、发展大鲵产业的一些思路、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事件记录法,2011年7—8月对秦岭南坡仿生态环境下养殖的中国大鲵繁殖前期夜间活动节律及影响其出洞活动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天19:30大鲵开始出洞活动,21:30至次日凌晨1:30为出洞活动高峰期,6:30后返回洞穴;雌性和雄性成鲵的夜间活动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成体与亚成体的夜间活动数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大鲵出洞活动的数量与水温、光照强度的相关性较强;当光照强度在685~1 431lx、相对光照强度为3%时大鲵开始出洞活动或回洞隐藏,而当光照强度降至0lx后约2h、水温在17.1~18.4℃时出洞活动达到高峰期.表明在繁殖前期大鲵夜间活动节律同时受光照和水温的影响,光照强度是控制大鲵出洞活动的关键因子,水温是决定其出洞活动高峰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白首乌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进行了白首乌茎段的离体培养,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白首乌茎段在改良MS+IBA0.5mg/L培养基下.能继代和繁殖,繁殖周期为25天,每周期繁殖倍数为3以上.试管苗移栽在椰糠或河沙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5%以上.故本方法可用于离体快繁.  相似文献   

6.
锥花丝石竹快速繁殖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探讨了两个锥花丝石竹品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过程中激素组成对繁殖倍数、有效苗指数、诱导生根苗指数、年产苗量和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浓度为6BA0.2mg/L~0.5mg/L、IAA0.2mg/L~0.5mg/L的条件下,t值介于6~7之间,a/k值小于1,一个芽的年产苗量大约为1×104株~1×105株。这一繁殖倍数既可达到快繁的目的,又可保证苗的健壮度。锥花丝石竹的生根则以1/2MS加NAA0.5mg/L,IBA0.5mg/L最适宜,两个品种的生根率均可达98%。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对皖西大别山区金寨、霍山两县大鲵产地资源进行了综合实地考察,了解到近些年来该产地资源量严重衰竭。认为保护大鲵和对大鲵繁殖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并对大鲵资源的保护和繁殖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4—2016年陕西秦岭地区39个区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利用生态L-V共生模型、DPSIP指标体系、熵权法等方法对39个区县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度并分析生态问题成因.结果表明,户县、渭滨区、陈仓区、华县等15个区县属于生态高危区域,灞桥区、临潼区、蓝田县、岐山县、眉县等17个区县为生态警惕区域,长安区、周至县、临渭区、宁强县等7个区县为生态安全健康区域.整体而言,秦岭中部偏西一带区县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状态尤为明显.成因分析显示,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缺乏统筹规划,部分企业违规开发开采秦岭资源,秦岭旅游产业发展落后,对工业污染执法力度不足,是造成秦岭地区生态安全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别山区大鲵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大鲵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以及数量变动等内容,并提供了人工饲养大鲵的经验和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橡皮树快繁过程中的茎尖苗生长、丛芽分化、生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NAN0.1,MS+BA1.0,1/2MS+IBA1.0和培养的基本条件为光照2500Lx、12h/日、温度20℃~25℃,移栽技术等。培养过程中给予充足适宜的光照,可显著提高茎尖分化率。适于试管苗移栽的气温为20℃左右。目前,橡皮树通过茎尖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苗木已达到规范化、系列化大批量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秦岭南坡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记录了陕西省洋县地区所辖秦岭南坡大熊猫保护区内的蝶类191种,并对其中179种的垂直分布与区系进行了分析。其区系成分中东洋、古北种混杂,东洋种占一定优势,这与秦岭的地理位置相一致。秦岭对东洋种的阻隔作用大于对古北种的作用。中山地带(800~2600m)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环境状况良好,气候条件优越,受人为干扰少,因而物种丰富、多样性较大。研究地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佛坪保护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护,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大熊猫数量和密度居全国之首,但与大熊猫息息相关的竹林却存在着健康问题和分布不合理问题。希望通过对大熊猫保护与竹林问题的探讨,唤起人们对大熊猫秦岭亚种(秦岭大熊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实际的适宰期与出栏期是被人为割裂开的、分别隶属于动物育种和生产中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若涉及动物生产场家,尤其是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乃至整个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两者又的确密不可分,本文探讨了在考虑适宰条件下,确定猪最佳出栏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秦岭东部是陕西省雉类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起步晚 ,雉鸡生产条件和技术还较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本文通过对秦岭东部养雉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  相似文献   

15.
秦岭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划分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至2002年对秦岭的大熊猫开展了全面的专业性的第三次调查,对其种群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可划分为6个亚种群.提出了陕西大熊猫局域种群的观点,讨论了秦岭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形成因素、种群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动态发展趋势,为陕西省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合理布设保护区、选择巡护监测重点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三亚冬繁麦类时,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掌握好有关技术特点:慎重挑选冬繁材料,尽量避免携带可能在三亚不抽穗的材料;栽培措施应注意耕翻前撒施石灰,整地需开厢起垅,播种沟先撒呋喃丹,灌水及大雨后要排除余水,及时松土,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鼠害;杂交亲本应注意调节花期;对育种材料各性状的选择标准都要不同程度地放宽。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数量变化及人工繁殖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熊猫的分布、栖息环境、数量变化和近30年国内外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作了报道,指出:①禁止砍伐森林,破坏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立即将大熊猫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划为保护区,才有延缓大熊猫在野外灭绝的可能。②围绕大熊猫的繁殖进行深入研究是提高人工繁殖率及幼仔成活率的关键,培育幼兽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是人工育幼的重要环节。③为拯救大熊猫物种出力,是使子孙后代能见到大熊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样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分析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鹭类在大屿岛繁殖时,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主要分布于核心中部偏南的中央大片区域,白鹭(Egretta garzetta)各处理能分布、池鹭(Aroleola bacchus)仅分布于核心区的南北;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只分布在核心中区部偏最高,白鹭、牛背鹭和黄嘴白鹭的巢居中,而且三者巢位相近;在白鹭和池鹭营巢在同一树上的情况下,池鹭的巢处于上层,对鹭类群体繁殖时间的空间分布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超早熟大豆育种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超早熟大豆育种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生态和自然条件因素,同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在超早熟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在杂交亲本组配方式上,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大豆生育期性状遗传,属于简单的数量性状遗传,以基因累加效应为主,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可以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特性研究,表明攀西地区蚕豆与云南蚕豆的生态类型比较接近,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近,攀西地区的蚕豆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云南蚕豆高,更能充分利用强光;阿坝、甘孜州蚕豆的生态类型与攀西地区蚕豆相差较大,偏向于春性品种,南移后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结实性差,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高;成都地区的蚕豆表现为冬性较强,南移后,虽能正常结实,但产量较低,对高原亚热气候区生态条件适应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