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奇云 《世界科学》2005,(7):39-40
蜂鸟能停留在空中某处长时间盘旋,这让它在鸟类中独树一帜。科学家过去认为蜂鸟其行为更像昆虫,但在6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普通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美洲大陆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一种袖珍鸟类--蜂鸟,体重仅2-3克,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蜂鸟飞行时能像蜜蜂一样连续而快速地拍打翅膀,同时发出嗡嗡的叫声,加上它形体小巧,看上去就像大黄蜂在空中飞行,因此人们给它起名为"蜂鸟"。与其他鸟类相比, 蜂鸟有两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是在吸食花蜜时能在空中悬飞,二是能通过鸟喙的变形捕捉飞动的昆虫。科学家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野外用摄像机跟踪摄录蜂鸟的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它如何飞行,吃什么,怎样炫耀和求偶,以及如何保卫领地和在空中捕捉飞虫等,终于逐步弄清了这种鸟儿在生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凡响的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3.
4.
甘建国 《科学通报》1995,40(22):2107-2107
微型机械的研究以其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正在世界各国迅速展开.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单元技术如微型驱动器的研制、微机械加工工艺研究等.随着这些单元技术的发展,有关微机械系统组成的研究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而最终要研制和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微机械系统,首先就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微型机器人是可编程通用微型机械或微动机械,作为一个完整的微机械系统,它基本上包含了现今有关微机械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分析微型机器人的特点,我们可以弄清微型  相似文献   

5.
明月 《科学之友》2004,(4):27-27
一个硅片微型机器人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一家试验室里实现了爬行突破,其所依靠的动力是活体心脏肌肉组织的脉搏动力。这个机器人体积非常小,宽度只有人类一根头发丝的一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肌肉组织驱动机器人前行。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对此次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该局希望未来有一天,这些靠肌肉力量驱动的微型机器人能在太空中帮助人类维护太空船,弥补太空船体上由于微小陨石撞击而产生的小漏洞。不管这种微型机器人最终将被应用在什么领域,负责此次研究的工程师卡洛斯·蒙特马哥诺(CarlosMontemagno)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对于它能实…  相似文献   

6.
“2025年的某一天,当你享用完机器人保姆精心烹饪的美味早餐后,望着有些糟糕的天气,你决定让你的‘孪生兄弟’替你去上班。你拿起遥控器输入几个简单的指令后,那个可以以假乱真的机器人顺从地拿起你的公文包出门了。此时,正值你有些百无聊赖之际,你的女友‘Linda’贴心地递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相似文献   

7.
青云 《世界科学》2005,(8):32-32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在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南此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型电脑技术的发展,西方童话中描述的可听人差遣的小精灵将成为现实。当前,世界上微型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从体积微小这一特征来说,微型机器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由此,科学家们目前更着眼于研究如何将社会服务性机器人和微型机械巧妙结合,开发出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的产品。下面是几种正在开发的家用微型机器人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人们往往会因为绝望而死亡,如果机器人能传递手机,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如果能运送饮水和食物,他们就能多一线生机。最近,日本防灾应急机构测试了一种宛如小坦克车的搜救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瓦砾堆中搜寻幸存者.在灾区运送饮水、食物或手机。  相似文献   

10.
医用微型机器人无损伤体内驱动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周银生  贺惠农  顾大强  安琦  全永昕 《科学通报》1999,44(20):2210-2213
提出了一种医用微型机器人的无损伤体内驱动方法。它的原理是:巧妙地利用人体内腔中的粘液作介质,利用运动过程中驱动器产生的动压效应使微型机器人悬浮在内腔中,同时利用粘液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摩擦牵引力,带动微型机器人前进。由于微型机器人在体内运行过程中,能与内腔壁之间形成动压粘液润滑膜,此膜能避免微型机器人与内腔壁之间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型机器人在体内运动时不会给内腔有机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可减轻或消除微型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09,(12):F0003-F0003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向前发展,高新技术在未来外科手术中的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例如.受蠕虫启发而开发“的“摄像胶囊”可爬进肠道治病;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与一家桥梁企业川田工业合作,开发出一种可以做家务和病患护理的机器人。这种型号为“HR-4”的机器人身高151厘米,体重39千克。除双足步行,取放物品外,其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可以通过声音、容貌认识人,  相似文献   

13.
14.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的一个实验室里,一些微型装置发出了阵阵嘎嘎的响声。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出了故障,而是为它们设计的一种前进方式。  相似文献   

16.
医用机器人给传统医学带来了技术上和观念上的重大变革,是现代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医用机器人已在手术、康复、护理、教学、救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许丽颖  喻丰 《科学通报》2020,65(6):496-510
随着技术发展,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载体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是否为人所接受,或者在何种条件下何种机器人更易于被何种人接受,成为亟须探讨的前瞻性问题.现有机器人接受度模型或理论过于简略,或流于简单变量回归.我们从机器人、人类以及人与机器人交互3个方面评述了机器人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机器人本身的特征,如视觉形象、拟人化、听觉特征、触觉特征、行为和动作特征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同时机器人的工具性能力和社会性能力与机器人的用途交互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在人类因素上,性别、年龄、文化均会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产生影响,同时人类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等个体性因素也显著影响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在人-机器人交互层面上,交互经验及反馈、对机器人温暖与能力的知觉均影响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我们认为,实际上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是正反两面的:一方面因强调其能力而对其过度信任;而另一方面却因忽视其体验而对其进行攻击.综合所有可能因素,我们也认为拟人化可能是影响人类对机器人接受度的核心变量,而机器人接受度的最终问题则必然是涉及机器人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微型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诊疗,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真实性,而且由于微机电系统本身的微小尺寸、高度智能,极大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在非结构环境的狭小空间作业,比如,胶囊内窥镜侵入性小、没有毒副作用、具有无创、微创等优点,并可以进行主动控制,或加载成像装置,是今后机器人内窥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5月2日由日本主办的“大阪2010机器人世界杯赛”上,日本大阪工业大学参赛的一款自律移动机器人.吸引了各国选手的目光。它可以自行判断状况,决定动作,其技能及程序上的优势展现在赛场,而应用前景则寄望于排险、救灾。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经济产业部评选出2008年度机器人大奖,共有8项设计获得这个奖项。1.组装搬运机器人电动小型组装搬运机器人是2008年4月上市的,机器人中的组合直动轴和旋转轴实现了高速运转。另外,这些机器人可悬吊于工厂的顶棚,能够以最短距离移动工件,可用于汽车、电气电子产品和机床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