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倩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1):99-103
晚清徽州历经十年咸(丰)同(治)兵燹,致使民众失望与无助情绪蔓延,传统信仰受到冲击.伴随西方传教士深入内地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东进,基督教始在徽州社会出现.在传播过程中,传教士与徽州社会各阶层时有往来,基督教在冲击徽州传统民间信仰,引发民教矛盾的同时,亦为普通民众提供了生活、启蒙等方面的机会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车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
通过对晚清云南商路、商帮、商品流通总量的考察,探索云南商业经济发展初始的基本情况和规模,阐明云南从蒙自、思茅、腾越开埠后,其内部的商业市场才渐次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河南永城地区实行的依然是封建婚姻制度,从婚姻习俗形式到择偶、定亲、结婚都深受古代“六札”的影响。婚姻过程一般有提亲、订婚、结婚、回门等诸阶段,基本上是依“六礼”而行。从婚嫁习俗形式和婚姻过程这两个层面所折射出来的是晚清时期永城婚俗的滞后色彩。该现象十分明显。从中西文化的对照中,可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 相似文献
4.
晚清玉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密度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民众生存条件和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如此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玉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水文特征,与当时处于小冰期及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恶化均有一定关系。面对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和绅士采取建社仓、兴修水利、赈济等措施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5.
军队近代化与晚清社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的军事压力和屡战屡败的屈辱,导致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倾斜,中国步入了以军事近代化为先导的社会转型之路。在这种社会转型中,军队作为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由传统走向近代,实现自身的近代化。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晚清军队近代化也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65-470
采用文献考证法,对中国医学期刊在晚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晚清共创办医学期刊26种,在中国医学期刊史上只是一个萌芽时期,但对中国医学,尤其是西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中华医学会杂志(英文版)》是《中华医学杂志》的英文部分与《博医会报》合并而来,并延续了《博医会报》卷期。 相似文献
7.
赵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4):118-120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晚清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危机不断,使得民众生存维艰,开始转变思想,出国寻求生存机会。黑奴贸易的废除以及国外劳动力的缺乏,使得贩卖华工成为弥补国外劳动力缺乏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晚清华工大量出洋。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历史过程,在外来冲击和内部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晚清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开始呈现出复杂交错、或深或浅的变化,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传统的外交制度,并且这种影响始终伴随于近代中国各项重大中外关系事件之中,因此研究晚清中国外交制度的嬗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学术界有所重视,出版和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著和文章,但有些领域还很薄弱,研究工作仍有可深入之处。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46-48
晚清士人在中西学战失败后,将改革科举作为救亡的新出路.从社会学层面看,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士失去了社会中心地位的制度保证,导致了自身的边缘化和向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转变. 相似文献
10.
陈一容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2):81-85
晚清文官考核由吏部主要负责,以清律、会典等为基本依据,以京察、大计以及年终密考为主要形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落实,但远未能达到"激浊扬清"、整饬吏治的预期目的.其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制度的极端腐朽和封建皇权的极度专制,考核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与不健全,考核形式主义严重,相关制度不配套的冲击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成一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1):84-88
从内务府档案入手,分析了清朝后期,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以及王朝统治的衰落,北京城王府分布和选址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特点,首先,在分布上随着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北京,西方公使馆在北京城内纷纷设立,使东交民共一带的王府被迫迁出,其次,在选址上,由于清政府控制的官方房产日渐减少,新封王公的府邸往往利用一些府主尚存在的王府改建而成。 相似文献
12.
廖佳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4)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社会与国家均在民族政策、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作出过调适。这种在充分考虑对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双向调适,是我国古代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间互动交往的良好典范和当今探索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3.
南阳汉画像石所保存的音乐内容是时代音乐繁荣发展的缩影,表现出飞扬的艺术精神,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珍贵的实证。 相似文献
14.
汪泰陵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8-80
清是清人留下来的一份珍贵学遗产。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之广阔,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之强烈,对封建统治黑暗揭露之深广,渴望变革的呼声之高亢,对历朝历代古创作成就的总结、继承、创新和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许良国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6):55-60
17世纪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当时,清政府已经建立了大陆的统一政权。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组织抗清复明斗争,未能取得胜利,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立足之地,转而收复台湾却取得了成功,但郑成功始终以明朝孤臣自居。其予郑经主政后期,开始图谋偏安割据,终被清政府收复。 相似文献
16.
17.
施云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8,31(1):105-112
清朝疆域幅员广阔,其疆域的奠定源自于清前期几代皇帝的开拓。到晚清之际,由于列强的入侵,至使大片领土丧失。由此,清政府正式开始与周边国家勘定疆界。从疆域的拓展,到疆界的划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清朝社会的变化,也为今天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对西部地区的经营,通过消除割据各地的对手或其他少数民族的政治势力,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或势力与中原王朝对立存在的基本政治格局,第一次真正明晰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其政治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清王朝依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其对西部地区的经营,是对历代王朝经营西部成就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并未能突破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窠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