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依据马克思对资本运动、发展和实现的规律的研究,用"资本创新"这一线索来理解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创新的思想归纳为:资本是能动的主体和不断变革的力量;资本掌握历史的进步来为财富服务;资本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资本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企业理论中,通常人们都认为是科斯开创了企业性质的系统研究,但事实上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企业理论.其基本思想包括:企业源于生产方式变革与资本关系形成;企业具有创新生产力的经济功能;企业体现资本关系及其资本增殖本质;企业治理在于资本的权威协调机制;企业与市场是对立统一的经济活动方式.全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这些深刻的企业理论思想,对于正确运用企业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资本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新兴的一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成为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各学科交叉的热门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人的本质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是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论依据。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又是在借鉴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有所深化和细化,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仲帅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14-15,2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资本的转换形式和资本的价值实体,说明了资本的逻辑起点;研究了扩大再生产和资本循环周转,指出了资本展开的逻辑路径;推论了资本逻辑不仅带来了一定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且还引发了经济危机,并最终葬送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回答了资本的逻辑结果。马克思的资本逻辑论,思路清晰,论证严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命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论》一至四卷中,马克思对历史上的各种资本观进行了考察,并给它们以恰当的评价。与此同时,马克思也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自己的资本理论。本文拟以《资本论》的有关论述为依据,对历史上的各种资本观作一纵的考察,以求我们对资本观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并加深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高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不但正向影响员工的心理资本,而且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增益作用,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实现的;同时员工的心理资本也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新绩效。揭示了基于心理资本的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文化生态机制,构建了企业文化、心理资本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影响路径模型,为科技创新人才的科学开发提供了文化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当前,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读者再次燃起了阅读这部鸿篇巨著的热情。人们越来越注意到与金融危机相关联的虚拟经济、泡沫经济等词汇,进而又联想起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深刻阐述了虚拟资本及其与现实资本运行的关系,科学预见了虚拟资本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重温这些理论,为我们掌握虚拟资本的运行规律,提高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理性认识和应对当今的金融危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创新要素投入不足、创新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通过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从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厘清税收、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经过实证检验发现:当前税收水平较为合理,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配置效率是税收影响发展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表现为提高税收能促进创新资本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会抑制创新配置效率放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水平是税收影响创新的门槛变量,经济增长会提高税收对创新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税收影响创新配置效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但经济增长能相应减轻税收的扭曲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必然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逐利本性与劳动者利益的矛盾日益紧张并呈普遍化趋势。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资本无限度地扩大劳动和价值创造与劳动异化之间的悖论,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终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理论对发展资本与维护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地分析,探求化解资本与劳动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是区别于马克思古典资本理论的新资本理论,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创业时运用好三种资本,使之相辅相成、协同互动,则必能在信息迅捷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学中最为复杂繁难的问题,因为它所要考察的不是经济过程的个别和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经济过程的总体运动,涉及到经济运动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真正解决这一难题并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但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在空地上建立起这个理论的,前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曾作过一些摸索和探讨。其中正面给了马克思以最大启示的是弗朗索瓦·魁奈的天才尝试。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继承、改造、发展前人成果,特别是魁奈的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伟大革命变革的。  相似文献   

12.
从源头梳理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科学批判的起点。分配不正义源于私有财产内部即资本和劳动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和劳动的分离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分配关系。马克思早期分配正义思想正是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这对连体婴的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绩效是其发展程度的评判指标。分析企业创新投入的资本结构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权益资本,企业经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和资本公积对创新绩效的改善有更显著作用;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绩效,且债务资本的滞后期与绩效呈倒U型关系;企业股权越集中,创新绩效越明显;且股权集中度通过企业用于研发的资本公积间接影响创新绩效。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自由资金流,保证稳定供给;利用债务的税盾效应,降低财务杠杆,提高经营杠杆;争取国家补助,加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主体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形成知识生产-扩散-吸收-转化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与利用外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源泉,深刻分析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为了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必须把剩余价值分割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个人消费,一部分作为积累资本用作追加投资。追加投资提供更多的机器和设备,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才能在更大规模上进行。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从技术角度看,这一点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论》研究中,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篇,有两个时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究竟是指什么?二、这个矛盾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矛盾还是虚构假设的矛盾?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对于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之间,即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所实现的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变革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在对资本全球化社会的反思性批判中,使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出场。对启蒙现代性两大基石——抽象的人和绝对理性的批判与反省,造就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核心层面。我们要以马克思反思现代性的思想为指导,借鉴西方哲学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引导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赵雁  陶梦 《华东科技》2023,(3):125-127
<正>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外部资源。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网络强度、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贯通衔接的。基于此,为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社会资本、网络强度、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资本影响下企业网络强度提升策略及创新建议,旨在助力企业加快实现健康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框架,以两大部类均衡为基础,建立了就业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就业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的关系取决于就业资本弹性、收入资本弹性、物价收入弹性的对比关系,当就业资本弹性大于收入资本弹性与物价收入弹性之积时,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当就业资本弹性小于收入资本弹性与物价收入弹性之积时,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视为现代性的基石,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与之相反,马克思从“资本”的视角透视现代性,实现了从“理性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转换的枢纽,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向:即从“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到“伦理道德”的转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现代性具有肯定和否定双重向度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马克思的未来追求正是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到对商品的分析、即资本的批判即现代性扩散的世界市场即世界历史的大门打开的。现代化是现代性的获得过程,全球化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是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全球化的理论精品,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把握、应对新全球化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