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中东部地区为典型黄泛区,随着该地区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对该地区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筛分实验、液塑限实验和击实实验,基于土体的颗粒组成、液塑限、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指标,研究河南中东部区域黄泛区粉土的物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1)河南中东部不同区域黄泛区粉土颗粒级配、液塑限存在明显差异,细粒含量差别显著,细粒含量越多液塑限越大;(2)该地区不同区域最大干密度基本相同,最优含水率有差异,说明粉土的最终压实度相近,最优含水率与细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标和液性指数,按塑性指数或塑性图对粘性土进行分类,评价粘性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我国目前使用76g圆锥下沉10mm时的液限强度,试验取证,联合测定仪试验简单、方便、准确,适用于各工程中。为了工程的统一,实行行业约定和规范,主要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与含水率ω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3.
以大同地区御河东岸大型住宅小区基础埋深范围内的粉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获得了粉土试样的基本物理特性指标,以及压实系数、抗剪强度和最优含水率等工程特性指标。对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粉土试样对含水率的变化较为敏感,采用适用范围较大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实测液限、塑限较为合理;土样多为扰动试样,室内试验测得的压缩系数波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到浙江高液限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的压缩指标。提出了高液限土压缩指标取值方法及标准。针对高液限土压缩特性对含水率较敏感的特点,总结了压缩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含水率在塑限以上,土样难以压实;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压缩系数与压缩指数都增大;而液限含水率以下,高液限土的压缩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加下降趋势较大,含水率大于液限时,则变化平缓;竖向压力大于100 kPa时,Burland方法能较好地对压缩曲线归一化处理,参数e*_(100)、C*_c与w/wL正相关。给出了相关经验式,便于在缺乏试验资料时对浙江高液限土的压缩指标进行快速取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山地土壤开展液塑限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过渡带山地土壤液塑限及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液限、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逐渐减小,塑限逐渐增加,土体从可塑状态向坚硬状态转化;(2)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抗剪强度逐渐减小,随着土样含水率的增大,A、B、C 3类土试样的抗剪强度差异逐渐增大;(3)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粘聚力逐渐减小,随着土试样含水率的增大,A、B、C 3类土试样的粘聚力逐渐减小;(4)随着土试样含水率的增大,除C类土试样的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外,A、B类土试样的内摩擦角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疏浚淤泥的快速处治,以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先排水后固化的处理思路,首先在淤泥中添加絮凝剂,含水率迅速降低,在絮凝剂脱水的基础上,再加入固化剂,对固化土进行含水率、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微观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脱水淤泥中加入水泥后含水率降低,固化龄期越长、水泥掺量越高,含水率越低;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液限逐渐降低,塑限逐渐增大,塑性指数减小,且10%水泥掺量下的淤泥固化土强度可达到136. 5 kPa和143. 4 kPa;絮凝剂对脱水的促进效果远大于其在固化时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正言  张琦 《工程与建设》2010,24(3):367-369
通过土的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的测试及其导出的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可用于粘性土的分类,判别粘性土的状态,反映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石灰-粉煤灰改良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大量发生的疏浚淤泥难以处理和污染环境的问题,采用生石灰和废弃粉煤灰为改良材料,通过置换试验和增加试验,研究石灰-粉煤灰改良淤泥的含水率、液塑限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良土的含水率都会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和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效地降低;龄期和粉煤灰添加量对改良土的液塑限和塑性指数的影响较大;在石灰中添加粉煤灰作为辅助材料时,可以显著提高强度,在粉煤灰添加量为4倍的石灰添加量时比单独添加粉煤灰强度增长达10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柴油污染对水泥改良后花岗岩残积土压实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击实试验,以柴油和水为介质,得到了单一水介质和油水混合介质时土样的击实曲线.发现污染土样的最优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而最大干密度却呈一定幅度的上升趋势.同时通过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得到土样的稠度界限,发现其塑限变化趋势与最优含水率相似,即土样的液限、塑限以及塑性指数都是先增大再减小,并且在含油率为6%时达到峰值.最后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并得到柴油污染改良土击实特性微观结构.微观视角下,水泥和柴油会发生物理胶结作用,填充了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导致单位体积下土样的孔隙率减小,从而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受污染后会发生改变,同时也受到不同初始条件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颗粒及矿物组成等初始条件下土体受重金属及汽油污染前后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污染前后土体的密度均增大,当初始含水率低于最优含水率时,污染前后粉质黏土的密度变化率更大;当土体初始含水率低于最优含水率时,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污染粉质黏土的塑限增大而液限减小;高于最优含水率后,塑限减小而液限增大;污染前后粉质黏土的压缩系数及其相对变化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均呈增大趋势;粉质黏土的黏聚力污染前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污染后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污染前后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增大而降低,低含水率时下降速率较缓,大于最优含水率后下降速率增大。土体颗粒及矿物组成对污染物污染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体而言,细砂相较粉质黏土在同样初始含水率及污染物作用后物理力学性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1.
将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了一种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的混合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混合算法既提高了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速度,又解决了目标函数“性态不优”时,最速下降法难以求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仅仅是混合算法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为使概率积分法参数预计具备更高的精度,在充分分析概率积分法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间关系的前提下,整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功能特性构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即NA(new approach)模型。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获得网络最优输入自变量组合,并优化模型的权值和阈值。以中国45个典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作为训练和测试集,分别建立NA、BP网络和SVM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概率积分法参数预计时,NA模型的预测精度都优于BP网络和SVM模型;且误差波动范围小、稳定性高。随预计参数的不同,BP网络和SVM模型预测精度各占优势,但两者预测效果相差甚微。  相似文献   

13.
无网格方法与边界元方法的耦合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无网格方法与边界元方法的两种耦合计算方法,并利用奇异权函数对无网格方法直接施加边界条件,导出了在整个域上的耦合计算公式。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将部分自适应处理中的旁瓣对消技术应用于机载预警雷达二维杂波抑制的处理,提出了一种二维多波束旁瓣对消的新方法。通过合适地选取辅助波束,使得该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容差性,而且对高低速目标均具有很好的检测能力。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器性能可逼近最佳,并且,由于该方法对计算量要求大大降低,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直接法与间接法是企业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现金流量的方法.本文阐述了最新会计准则中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内在关系.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两种方法都需要把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两种方法编制现金流量所需的主要依据相同,但两种方法涵义不同,使用条件和特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践性极强的一类课程,以《电子仪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此方法打破以往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因素分析法作为成本分析的方法之一被广泛传播,但是此种分析方法是错误的。本文将指出为什么此种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物理实验中测量电阻最常用方法是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法.通过实验对这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实验中选取适当的测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最大树法的Aspect挖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树的Aspect挖掘方法,该方法使用Aspect的思想,从动态行为挖掘横切关注点获取运行时方法调用的信息,从而构造方法调用关系数据矩阵,在模糊相似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引入相似度构造出对象相似矩阵,并利用最大树方法识别系统中的横切关注点,从而为系统的软件重构和复用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进一步通过与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挖掘方法进行比较,认为本方法具有实现清晰、效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船体型线设计是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各种现有的基于数学船型表达的型线设计方法进行优缺点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横向函数法的船体型线设计方法,即先用数学函数表达纵剖线,然后沿宽度方向将变化的纵剖线的参数表达为横向的函数关系,并举例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经研究认为可以使用横向函数法解决型线设计中的某些特殊问题,如不对称船型和破损船型,将其与现有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进行型线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