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向阳  余小游 《科技资讯》2009,(19):244-244
学校道德感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实践中去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途径,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格魅力的影响以及优化环境等是其主要实施形式。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育者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以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特色化等。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职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玉坤 《科技资讯》2009,(24):172-172
高职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播媒介等原因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建条件,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既有道德.又有文化.又有健康心理和多种技能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潘国廷 《科技资讯》2006,(18):179-180
针对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本文把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届界定在浅层次的“道德认可”,由“道德认可”引出新形式下的“道德教育”,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责任感教育。本文分析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给出五种易被忽视的“道德教育”,提出转变过程中需要转变教育对象、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提出要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知行合一、道德内化,就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注重拓展道德实践载体,形成社会、家庭与学校参与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除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之外,还涵括了道德心理的成长过程以及道德主体性"知、情、意"的圆融统一。本文从分析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内涵入手,在指出儒家道德本能或善端的设定是学生道德教育可能的前提和动力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充分借鉴并活化传统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资源,尊重道德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向道德“学习论”的转变。探究性道德学习作为一种学校道德教育新思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主体性和创造性道德教育观;教师必须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学生道德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角色;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认知能力,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还必须建立起尊重与信任、交流与理解、合作与分享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的设置是学校心理辅导取得良好效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起步较早,制定了系统的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心理实际的学校心理辅导目标,以此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造就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促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钟江林 《奇闻怪事》2007,(9):35-36,34
从1999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始重视和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经过6年来的探索,逐步走出一条“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立足学校、家庭、社区三块阵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晶 《科技信息》2010,(27):24-2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使廉洁文化进校园,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的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园地.搞好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片面注重讲授知识、训练技能,而忽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学校,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学校,有才学而无德行的学生也绝不是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特别要教育好后代”,以及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是前几年最大失误的指示,把德育确实提到各级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对学生进行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教育的同时,不断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道德观和道德情操武装和熏陶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不容忽视的严峻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 ,实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道德教学 ,即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系统地对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 ;另一种是间接的道德教育 ,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后一种途径可以弥补前一种途径的不足。本文就如何通过物理学科教学的三个方面 (教师、教材和教法 ) ,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支以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班团干为骨干力量,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一套完整的心理辅导理论的支撑下,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以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审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造假现象,反映了学校在儿童教育中道德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即道德内化的失效。要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精神的内化,需要在教育研究层面上探寻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发生机制,在教育实施层面上进行必要的教育学设计和转化,在惩戒机制上建立必要的道德规则约束。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前沿学科,可借鉴的模式较少,对于我们也缺乏起码的理论实践基础,一切的一切只好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几年来,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议事日程,成立了心理教育领导小组和学校心理辅导办公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过往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是由学校独挑大梁,而家校合作这一重要的内容却一直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的心理教育经常是与道德教育混在一起开展,受以上两点主要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理想.基于此,该文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作为探索的主题,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为出发点,基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家校合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守侠 《科技信息》2008,(32):186-186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教育途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实施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使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耻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切入点,也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既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知耻感有很强的关联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抓好知耻环境建设,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1.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忽视的,又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