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产犊后的第一天,以优质干草为主,混合精饲料,每天每头饲喂1-1.5公斤。产后一周内精饲料喂量不超过5公斤,精料喂量应逐渐增加,每天每头以1公斤递增为宜。要控制青绿多汁的喂量。2、产奶盛期:(产后20-100天),除按标准日粮饲喂外,要按产奶量增加量加料,一般产奶量增加1-1.5公斤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生态制剂(奶牛专用型),对西杂奶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进行不同剂量的添加饲喂试验,测定西杂奶牛的产奶量及各种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西杂奶牛的产奶量(P<0.05,)对牛奶的乳糖、乳脂率及乳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与添加量有关,以每头每天添加100克为宜.  相似文献   

3.
《科技园地》2006,(2):22-22
1、冬夏夜加喂1千克熟料,奶牛日增产鲜奶两千克以上。 2、经常坚持在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3、每年给奶牛修整蹄子两次,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4、采用不拴牛法,任牛在棚圈内自由活动.此法比拴系牛年平均多产奶40千克。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某复合舔砖在奶牛泌乳后期对奶牛蹄病及乳成分等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配对试验设计,选用60头澳大利亚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放置复合舔砖于运动场内让牛自由甜食.每隔15d测查奶牛蹄病发病率、产奶量及乳糖、乳脂、乳蛋白、干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蹄病奶牛有自愈者,产奶量下降缓慢;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和干物质随泌乳量的改变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冬季寒冷而漫长,又是枯草季节。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有下降。奶牛如何越冬,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在冬季低温条件下(-15℃),奶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黑曲霉和米曲霉组合发酵豆粕、棉粕和菜粕等农副产品生产发酵蛋白饲料. 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6个规范化奶牛场, 共选择339头的中后期泌乳奶牛, 进行对比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1)降低原奶中体细胞达88~175万个/ml, 说明该发酵蛋白饲料对提高奶牛抗病力、防治乳房炎具有显著效果;(2)提高产奶量, 试验组奶牛比照组平均多产奶1.08kg/头/天;(3)对乳蛋白、乳脂肪、乳蛋白和乳中固体物有均提高趋势, 但多数差异不显著;(4)饲料成本降低, 经济效益提高, 试验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每头每天多收益6.50元.  相似文献   

7.
①增加光照法。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天内,不需要增加和改变饲料,让牛每天接受16小时的光照,比自然光照下的奶牛多产奶10~12%。 ②增喂氨硫法。将尿素、芒硝用水配成1∶2溶液,每1000公斤青贮料中加5公斤尿素、0.5公斤芒硝,均匀地混洒在大麦、豌豆、青玉米等饲料中饲喂奶牛,可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8.
营养酸模对产奶母牛泌乳性能饲喂效果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营养酸模鲜茎叶替代奶牛部分精料观测对其泌乳性能的饲喂效果 试验共设三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 ,其试验组营养酸模的替代率分别为 12 .5 %、2 5 .0 %及 37.5 % ,经三期 30天的饲喂 ,其结果为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均产奶量分别高出 0 .93bd,2 .2 5 ab,2 .6 7a(P <0 .0 1或P <0 .0 5 ) ,比对照组 (CK)提高2 1.3% ;平均乳脂率分别提高 0 .6 3A,0 .35 B,0 .31B(P <0 .0 1或P <0 .0 5 ) ,比CK组提高 17.3% 经济效益显著 ,适应性良好 试验证实 ,用营养酸模替代部分精料发展奶牛业是可行的、有效的 ,对提高奶牛泌乳量和改善牛奶品质及口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气温不断下降,将会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养牛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饲养管理:1防寒保暖饲养奶牛的最适温度为8~16℃。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  相似文献   

10.
中北410玉米是优质、高产、抗病的青饲青贮专用玉米新品种,在冀东地区的收获期鲜重100 613.50 kg/hm2,籽粒产量8 325 kg/hm2.经(带穗)青贮30~40 d后饲喂奶牛,产奶量比饲喂普通(带穗)青贮玉米(农大108)产奶量提高7.60%,乳脂率提高0.30个百分点,日增效益5.43元/头.中北410秸秆晾晒后饲喂奶牛平均日产奶量25.10 kg,日产奶收益比饲喂普通玉米秸秆提高2.72 元/头.  相似文献   

11.
《科技园地》2004,(4):20-20
奶牛虽然抗病力较强,但是所产鲜奶的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如果不讲究卫生,往往导致奶质不达标,产奶量下降。因此,奶牛养殖户必须对奶牛圈舍经常打扫,粪便每天清理1~2次.避免粪便在圈舍内堆积霉变,尤其是在夏季。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冬春季每周对牛舍及周围环境消毒一次,夏秋季每周消毒两次,并做到饲料、饮水卫生,不喂霉变的饲料。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处于产奶高峰期的奶牛20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头,试验组奶牛饲喂我们自己研制的奶牛复合预混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提高11.2%(p<0.05),单位产奶成本降低6.7%。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胎次、泌乳期、产奶量、体重等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磷酸脲每头每日100g,对照组不添加,其它成分和饲养管理完全一致。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饲喂磷酸脲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增重,效果明显。试验组每头奶牛日均产奶量高于对照组1.15kg,增加5.92%,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平均体重试验结束时比开始时增加19.70kg,平均日增重0.437kg,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冬季寒冷而漫长,又是枯草季节。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有下降。奶牛如何越冬,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气温在0℃以下,如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本文首先分析了冬季奶牛饲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饲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冬季寒冷而漫长,又是枯草季节。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有下降。奶牛如何越冬,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气温在0℃以下,如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本文首先分析了冬季奶牛饲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饲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霉玉米致病用发霉的玉米饲料喂奶牛,患牛表现为反刍减弱或停止,角膜混浊,黏膜黄染,腹泻,消瘦,有的精神错乱,兴奋转圈,以致昏厥死亡。预防:储藏玉米要将含水量控制在12.5%以下。  相似文献   

17.
可把奶牛个体性状评价的方法分为三类:一是奶牛体尺参数测量,这是对奶牛体重估算的重要途径;二是奶牛线性性状评定,这是奶牛育种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三是奶牛体况评分,这是衡量奶牛产奶量、牛奶品质和饲养与营养的重要参考因素。然后系统的对这三种方法的观测点和评价标准进行简明的表述,最后总结实际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下一步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学科交叉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奶牛一胎90天产奶量与乳房前区长、宽的相关系数为极显著(P<0.01),并对环境效应(误差作用)作出估计,即dy·e=1-(sum from(dy)·x_i-sum from(dyx_ix_j)=0.1493。对x_i与y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剖分为直接通径作用与间接通径作用,即r_(yxi)=P_y·x_i+sum from(r_(x_ix_i)P_y)·x_i。因为x_i与y的相关系数极显著,可建立一个“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即Y=21.67x_1+28.54x_2-1271.49。为早期选择高产奶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中饲喂丸红活菌制剂(BLCS),可明显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且奶牛体况健康,毛管油亮,可预防乳房炎、子宫炎等生殖疾病发生,而且生产性能显著提高.选择52头新西兰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头,试验组添加丸红活菌制剂(BLCS),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1.29kg/头·天(p<0.01),干物质提高了0.85%,乳脂率提高0.18%,乳蛋白提高0.09%.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凝胶电泳和扫描测定法测定了产犊三胎和四胎的黑白花奶牛血清LDH同工酶活力(%),并对各个酶的活力与产奶量的关系作了分析与研究。经计算机统计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证明,血清LDH_1的活力(%)与产奶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95和0.5749,两个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P<0.01。直线回归,回归系数b,分别为0.5691和0.2429。回归方程:y=-5.7233 0.5691x和y=6.7344 0.2429x。通过分析按黑白花奶牛产奶标准评分为特级牛、一级牛、二级牛、三级牛等的血清LDH_1的活力(%),并对他们的平均活力作比较分析。结果发现LDH_1活力为特级牛>一级牛>二级牛>三级牛,各等级的LDH_1活力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不仅证明LDH_1的活力与产奶量有密切关系,而且对应用这种差异指导和推动选育种工作及鉴定奶牛产奶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