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我国累积经验丰富,中药资源抗荒漠化丰富。土地荒漠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严重,其营养成分贫瘠,推广种植中药材,一方面有利于当地土地种植结构的变化,活化地区经济结构,与国家地区"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衔接,增强地区经济抗冲击能力,使当地群众有效脱贫;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当地中医药发展,促进当地制药工业整体进步,使中医药发展有效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力量的结构性变革与发展。通过增加附加值在中药产品以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又可以中国地方式提供答案为"一带一路"治理荒漠化。本文就"一带一路"沿线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成为荒漠化治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优势资源(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战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优势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民族地区的既定目标,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策略。民族地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资源潜力、生态状况等条件,创建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其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把国家扶持、社会援助与自身力量相结合,以实现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和统计资料相结合方法,塔里木河对下游输水后农牧民经济收入和当地经济变化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被调查者赞同生态输水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至少76%的农户家庭收入在输水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增加更显著。随着输水后放牧数量增加193%,平均家庭收入相应增加了近2倍,人均收入提高了181%;96%的居民认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输水有关。输水后两团场农林牧渔业生产年平均产值提高了141%,实际播种面积也增加18%。问卷调查的民意结果充分说明生态输水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突现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林芝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江南,发展生态经济是将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林芝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对林芝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桂西民族聚居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制约因素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桂西民族聚居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有效策略。认为在桂西民族聚居区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对桂西乃至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都具有长远和深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区划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前期工作,是实现生态经济分区指导的关键,也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为例,从生态功能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三个方面选取指标,以行政村作为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的统计单元,以网格单元作为反映区域自然环境特性要素的基本单元,借助传统的区划研究方法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尧都区划分为4个类型区,13个生态经济区,最后通过分析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了不同生态经济区限制和鼓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制约了社会发展水平,导致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各种社会问题逐渐突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而社会发展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与调整产业协调居民收入、加强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重要环节相衔接,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应该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确定高校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校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共赢。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要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以及社会经济的长期稳步发展,就应实施“愚、贫同治”的发展策略,把民族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摆在同一的地位。从以往单一的“物资扶贫”转移到与“教育扶贫”二者并重的策略上。以扭转其重经济发展、轻教育发展的短期行为,真正认识到实现民族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步发展,是历史与现实双重因素制约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与贫困问题高度相关。生态脆弱地区面积广、类型多、强度高,贫困问题积重难返,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开发式扶贫又易“返贫”,扶贫开发效果不易巩固,且夹杂着复杂的民族问题。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例,深入分析舟曲县生态与贫困现状,并在研究探讨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舟曲县生态型反贫困模式,主张把生态治理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推动生态移民和劳务输出,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和跨区域生态补偿,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生态重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关键是如何使得付出的代价最小。可持续发展中生态重构的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重构主要涉及到重新配置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之间的平衡两大问题。生态重构资源的利用方面,主要涉及生态重构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生态加工工艺学,未来材料科学,全球未来能源政策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生态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的平衡直接与生态系统政策导向和研究等许多问题有关。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根据生态重构思想制定符合全球以及与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3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以桂西3个地级市共30个县市为研究单元,构建桂西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6个主因子;运用Ward 聚类法进行综合分析,将全区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可视化.通过对综合得分的分析,有利于区内各县市准确定位,制定明确而实际的发展目标,对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临县碛口旅游资源特色,探讨了当地利用特有的黄土风情和黄河文化资源实施旅游扶贫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碛口旅游扶贫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效应,并提出了碛口旅游扶贫开发的构想,最后制定了旅游扶贫的开发策略,即政府引导与扶持、突出特色、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搞好旅游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东乡县政府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将扶贫工作与东乡县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特色相结合,积极从一、二线城市吸引企业,建办具有东乡本地特色的东乡县扶贫车间,力图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不仅是东乡县脱离贫困的"扶贫车间",也是东乡县政府带领着东乡县人民力图致富的"致富车间"。本文基于东乡县扶贫车间调查报告,从东乡县扶贫车间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施行效果,提出东乡县做好扶贫车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桂西石山地区发展紫胶生产,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显著。在胶虫越冬保种方面,与桂东南相比,桂西具有与云南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境内小生境、小气候复杂多样,又偏离寒潮主径路,寄主树资源丰富,群众基础较好,并发潜力大。为此,将我区紫胶生产的重点由东向西作战略转移对于名山地区脱贫致富及振兴整个广西的经济都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张家口坝上湿地生态退化严重的现状,通过对区域湿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退化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按流域保护、湿地保护与区域生态建设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等保护原则;建议制定全面的、可持续的生态恢复规划,重点恢复与建设自然植被和水源涵养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型经济产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加大区域自然保护力度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发展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生产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简述了吉林低碳农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工业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推广高新技术,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20.
桂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及跨越式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贫困石山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典型地区,由于农业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行科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是石山生态重建的基础.把生态治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进行透彻的分析,揭示其动力学机制,然后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扼要提出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