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与研究,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城市旅游品牌构建具有现实意义.选取广东省粤北地区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旅游城市5年的统计数据,以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4个维度20项变量分析为基础,运用生态位理论、聚类分析方法,对粤北地区旅游城市进行生态位测评.依据综合生态位、空间格局以及各个维度的生态位等比较分析结果,将粤北旅游城市划分为3类:双核心城市为清远,节点城市包括韶关、梅州,网络城市包括河源、云浮.结合区域旅游竞合理论,提出为实现粤北城市旅游产业的"共生、多赢"格局,应该培育粤北城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炼独特性、差异性城市旅游品牌,寻求跨城市、跨行业的合作,促进粤北区域旅游的创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与研究,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城市旅游品牌构建具有现实意义.选取广东省粤北地区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旅游城市5年的统计数据,以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4个维度20项变量分析为基础,运用生态位理论、聚类分析方法,对粤北地区旅游城市进行生态位测评.依据综合生态位、空间格局以及各个维度的生态位等比较分析结果,将粤北旅游城市划分为3类:双核心城市为清远,节点城市包括韶关、梅州,网络城市包括河源、云浮.结合区域旅游竞合理论,提出为实现粤北城市旅游产业的“共生、多赢”格局,应该培育粤北城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炼独特性、差异性城市旅游品牌,寻求跨城市、跨行业的合作,促进粤北区域旅游的创新、协调发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位的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竞合态势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量体系由旅游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大维度32项变量构成.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评为基础,结合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指出各类城市的功能、优势和劣势及发展潜力.为实现“多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各城市应积极采取生态位分离、扩充等策略来优化竞争关系,以形成互动合作、层次有序的具有一定“生态位”差异的系统结构,并推动区域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资源生态位研究现状和河北环京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运用生态位理论,以河北环京津区域内7个地区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测评模型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生态位大小进行测量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区域旅游协作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期为环京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设生态脆弱区旅游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安全建设格局。方法运用景观结构、系统论等理论方法。结果研究区旅游景观被详细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其自然景观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有遗址景观、建筑与设施等。结论研究区的旅游景观应划分为"一心十区"的基本旅游格局,景观生态安全建设格局的构建要从水生态系统恢复、严格管理开山采石、景区容量控制与预警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该领域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设区市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三个评价要素选取量化指标,构建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FA)得出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比较分析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提出福建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缓解潮汕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阻断及生态景观碎片化等生态问题,以揭阳市为研究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选用指标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廊道和缓冲区的识别是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从生物多样性、水...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干旱区城市湖泊——星海湖为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1、2016年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构建了湿地生态风险指数.在ArcGIS等软件平台,利用空间插值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星海湖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显示:1)2005-2016年星海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所有景观类型面积均存在...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7,(7):1139-1145
以重庆开县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结合RS、GIS技术,选取土壤侵蚀、地形位、景观类型、植被覆盖、石漠化5个生态阻力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单因子加权求和,构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综合分析得到开县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海拔低、坡度小、地势较平坦、植被覆盖度大、土壤侵蚀能力较弱、岩溶性不敏感或轻度敏感的地区生态安全水平高,其景观覆盖类别主要为耕地、园地、建筑用地,这些地区可优先作为开县未来城市空间扩展用地.  相似文献   

10.
以实地调查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连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别构建了大连市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水源保护安全格局和防洪安全格局,综合三者构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根据主要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能够为大连市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有效方法,具体应用时,需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对三个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取舍.最后对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思想和构建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局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广西区域旅游布局,促进旅游产业有序协调发展,基于生态位理论,利用2011—2015年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相关变量数据构建了包含旅游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维度的区域旅游生态位测度系统,通过计算得到广西旅游生态位竞争态势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的旅游生态位总体得分不高但内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旅游生态位发展态势持续扩充,影响力逐渐增强;区域旅游生态位等级可以划分为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3种类型,其中核心城市为南宁市和桂林市,节点城市为柳州市,其余11个城市为网络城市;在区域旅游生态位竞合关系中,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分别适宜采取领先战略、跟随战略、补缺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以金华 衢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探讨.通过研究,将金衢城市群划分为城市人文生态区、城郊农业发展区、生态经济协调区、保护性经济开发区和生态保护培育区等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以面状旅游区为分析单元的新方法。首先从海量社交媒体数据中提取个体旅游时空行为, 然后基于行为计算城市的旅游区结构, 最后分析旅游区的游客行为特征和游客客源特征,以旅游区为节点、旅游区之间的旅游流为关系构建旅游区网络, 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在对苏州市的实证研究中, 基于行为计算得到7个旅游区, 这一结果与苏州市旅游规划中的“一核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基本上一致。对苏州市旅游区的特征分析表明: 1) 古城和古镇是苏州市旅游的核心区域, 游客分散且距离远; 2) 苏州城区及附近的旅游区更能吸引跨旅游区的旅游行为; 3) 苏州旅游区网络已经形成多中心结构。通过实证研究, 验证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计算城市旅游区结构和以面状旅游区为分析单元研究城市旅游的有效性, 为城市旅游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为区域研究对象,以自然、人文等地学因素为研究基础,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时福建省经济地理特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分类结果落位到福建省区域空间上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对其呈现出的特征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最后综合考虑政策、体制等隐性因素,提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蔡永龙  陈琪 《贵州科学》2022,(5):45-50+76
城市发展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日益突显,量化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对把脉城市生态安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快速城市化的珠三角地区的佛山市作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案例具有典型性。以遥感解译和地理空间技术为方法基础,基于TM数据构建并判断佛山市水文要素、植被系统和洪水调蓄的关键性生态安全格局,而后构建不同等级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理想格局、满意格局和底线格局三个等级分析佛山市生态安全的现实境况。研究结果表明:(1)佛山水源保护区可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重点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区,低、中和高安全水平的植被系统面积比是34.67∶52.05∶13.28,5年一遇、2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防洪区面积比例为23.34∶7.34∶69.32;(2)低(底线格局)、中(满意格局)和高(理想格局)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格局面积比例为11.94∶76.19∶11.87;(3)低安全水平地区是生态保护限制区,这是佛山城市发展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需进行严格保护和重点生态恢复。中等安全水平地区是需增加的保护区域,这对恢复佛山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关键性作用。高安全水平地区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对城市生态安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西北部生态带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生态带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应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结合GIS和RS等空间分析技术,运用Fragstates3.3计算16个景观生态学指标(7个斑块类型层次指标,9个景观层次指标),通过对各该生态带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的计算,分析杭州城市生态带的景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多样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山东旅游发展的重要特点.以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为最基本的研究单元,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法,以自然和社会作为分析因子,构建了山东省旅游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矢量及栅格等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并使用ArcGIS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得到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山东省生态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高度敏感、较高敏感和中度敏感区域呈圈层状分布.结合目前山东省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业发展环境的生态特征,将山东省按县级行政区单元划分为4个旅游生态空间类型,分析了各个空间类型的特点和其旅游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山东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姜莘 《河南科学》2012,30(7):976-980
以合肥市为例,在梳理现状资源,掌握合肥市生态空间存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基本生态空间格局,并结合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对比分析,构建合理的城市基本生态空间形态.最终以因子控制的形式,研究城市基本生态空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口统计数据无法精细直观反映人口真实的空间分布状况的问题,该文以福建省为例,对其2015年的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以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在县级尺度上采用了空间回归模型构建福建省2015年福建省500 m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在乡镇尺度上对其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WorldPop、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比较。结果表明:NPP/VIIRS夜间灯光、路网、DEM、土地利用数据与人口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有足够能力模拟人口的空间分布;对于2015年福建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空间误差模型比空间滞后模型的回归拟合效果更好;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精度比较高,在空间上能精细展现2015年福建省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城所在地,人口呈现出主城区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有关软件等,采用有关数据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福建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福建省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年季变化波动较大,层次不一,旅游发展极化现象严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地位出现一定的分异性,并且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优秀旅游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临海型特点.福州、厦门、漳州这三个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对整个福建省的旅游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