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及时公正地处理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村稳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土地仲裁的立法目的和主要任务。现行土地仲裁制度存在仲裁范围过于狭窄、土地仲裁诉讼化及仲裁与诉讼脱节等问题。因此,将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纠纷纳入土地仲裁受案范围,建立健全土地仲裁与法院的良性互动机制并对土地仲裁进行去诉讼化改造是土地仲裁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解决高校安全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协商、调解和诉讼.仲裁解决高校安全事故纠纷尚未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仲裁制度固有的优于诉讼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是高校安全事故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对于仲裁解决高校安全纠纷的制度构想,可以从学生安全事故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仲裁员的选任、仲裁程序的具体设置这几个方面进行,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推广仲裁这一方式,使其切实的得到运用,以期能够高效、便捷、和谐的解决高校安全事故纠纷.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六)》新增枉法仲裁罪,此规定一出台便引起仲裁界褒贬不一的讨论,通过概括分析枉法仲裁入罪的利与弊,从优化我国的仲裁环境,规范枉法仲裁罪的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趋利避害,使枉法仲裁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我国仲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乡村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自决、和解、调解、行政机关处理、诉讼。由于种种原因,在乡村纠纷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仲裁方式尚未纳入到乡村纠纷解决机制之中。本文分析了仲裁在解决乡村纠纷方面的特点、优势和困境,并从解决乡村纠纷的角度提出了现阶段完善我国仲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商事仲裁程序的诉讼化与去诉讼化问题上面临着不同的时代处境,这缘于商事仲裁在我国的发展属于现代产物,其大量借鉴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则。但究其根源,商事仲裁应当属于独立的与诉讼相并立的争议解决方法,仲裁庭审程序更侧重对灵活性与自治性的追求。我国现行《仲裁法》第47条对当事人辩论与最后陈述进行了规定,但显得僵化、机械,颇受诟病。在探讨该条款的修订时,部分学者主张直接删除,实现仲裁程序的精简化;部分学者主张细化,以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在综合考察域外实践与我国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更稳妥的方式是对现行规定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方面往往比诉讼更加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用仲裁的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仲裁机构享有裁判民商事纠纷的权利,有效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遵从已生效的仲裁裁决。有权力有必须有制约,否则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恣意横行,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从权力监督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有仲裁监督体制以及仲裁监督的范围进行研究,力求进一步完善仲裁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诉讼方式与仲裁方式对于解决商事争议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仲裁方式具有一裁终局、不公开审理及在域外可能得到承认和执行的优势;诉讼方式具有收费低、国内执行便利优势。对当事人而言,宜分析纠纷解决的侧重点予以约定。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诉讼方式与仲裁方式对于解决商事争议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仲裁方式具有一裁终局、不公开审理及在域外可能得到承认和执行的优势;诉讼方式具有收费低、国内执行便利优势.对当事人而言,宜分析纠纷解决的侧重点予以约定.  相似文献   

9.
学界诟病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处理周期长,裁审衔接不到位,主张废除先裁后审重新确立新制度。本文从先裁后审的立法理念和理念法制化过程中的制度构造角度出发,阐述了理念的合理性和制度构造的缺陷性,主张维持现有"仲裁前置、一裁两审"制度,通过改善仲裁质量、提高仲裁权威以及重新定位法院功能、限制诉讼初始化来推动先裁后审制度的有效施行,即加强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强化劳动仲裁员专业素质、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健全劳动仲裁监督机制以及明确定位裁审关系、重构裁审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许敏 《科技信息》2009,(16):358-359
随着国际投资争议的增多,国际投资仲裁机构之间或是国际投资仲裁机构与国内法院之间争夺管辖权而造成的平行程序大量增加。避免平行程序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和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防止当事人提起多重法律程序和东道国处于不利之地位。而两个法院或仲裁机构之间同时进行诉讼或仲裁程序,由于对事实的理解不同,适用的法律也可能不相同,矛盾判决就很难避免。文章分析了国际投资仲裁中平行程序产生的原因并且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高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纠纷需要多元化的解决途径,虽然仲裁与民事诉讼均属于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但他们之间却有着某些联系与差异。可仲裁性标准是衡量各种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的条件,依据此标准对高校体育民事纠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此类纠纷具有可仲裁性。因此可以将仲裁作为解决高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纠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仲裁法》中树立了我国仲裁机构应当民间化的旗帜,但是现状却与之相反,仲裁机构逐渐行政化。然而,根据仲裁的私权属性。以及仲裁机构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我国仲裁机构应当重回民间化道路。也就是说,应当对行政化的仲裁机构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使其可以沿着民间化的方向走下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应通过订立合法完备的劳动合同、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等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应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程序使劳动争议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具有巨大的预防和救济价值。目前,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导致公益诉讼的原告方所负担的诉讼成本过高,而诉讼收益却过低,这种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势必会给我国公益诉讼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不利。解决途径可借鉴经济学有关“外部性”内化的方法,一方面降低诉讼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诉讼收益,从制度上保障公益诉讼正常发展和运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宽带上网的普及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作品大量出现,网络已成为使用版权作品的重要方式,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网络作品享有版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面对各种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行政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保护好网络作品的版权权益.  相似文献   

16.
陈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52-54
目前,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呈现出困境状态,这与行政诉讼目的定位不准确有关。由于法院行使司法权的本质决定了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解决利益之争,因此应将行政诉讼的目的定位为解决行政争议。这一定位将有助于解决目前行政诉讼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论房屋错误登记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实践中房屋错误登记,剖析了我国房屋权属登记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探讨了房屋权属登记的私法属性。通过对我国房屋错误登记的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机制的权利救济途径的质疑,提出应确立我国房屋错误登记的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