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多尺度分析在原初粒子分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意合作西藏羊八井ARGO宇宙线实验的特点,利用Monte Carlo模拟数据并采用多重分形和离散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由γ和强子引起的广延大气簇射(EAS)中的次级粒子在观测平面处的横向分布的特征,获得了对γ和强子簇射敏感的特征量,并研究了将这些特征量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单元进行γ/强子分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对含有高能中心簇射集团的γ-强子族的研究方法,对甘巴拉山铁乳胶室观测到的族事例与COSMOS程序产生的模拟事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其中含有高能中心簇射集团的γ-强子族的产生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与Chacaltaya-Pamir合作组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甘巴拉山厚铅胶室族事例中高能簇射的特征,给出了族中观测能量Er(E^rh)≥10TeV的高能γ簇射、强子簇射及退级联后的单个簇射与簇射团的能谱和能量加权横向扩展的分布。 将实验结果同HDSQI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DSQI模型基本上能说明族中高能簇射的能谱及横向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铁乳胶室的实验数据,研究了级联转换曲线及其半宽度(FWHM)的性质,讨论了利用半宽度分布将起始点深度面△t<6c.u.的簇射事例中强子与γ区分开来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一种联合判选标准,这种标准提高了铁乳胶室强子的判选效率.  相似文献   

5.
用设置在甘巴拉山的厚铅乳胶室 K0和 K1(厚度分别为30 c.u.和28c.u.)中观测到的、总观测能∑E=(∑E_h~(+∑E_r)=100~700TeV 的强子族事例,研究了族中强子的积分能谱和横向扩展。被分析的事例的选择标准是:总观测能∑E=100~700TeV,族中的γ簇射数 N_≥4,强子在吸收介质铅中产生的喷注族射数 N_h≥1,簇射的最小能量 E_(min)=4 TeV。本文给出了满足上述选择标准的强子族中强子的积分能谱,能谱指数β=1.17±0.13;族中强子与团的横向分布,平均横向扩展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甘巴拉山厚铅乳胶室族事例中高能簇射的特征.给出了族中观测能量Er(Eh)≥10TeV的高能r簇射、强子簇射及退级联后的单个簇射与簇射团的能谱和能量加权横向扩展的分布.将实验结果同HDSQI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DSQI模型基本上能说明族中高能簇射的能谱及横向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大气簇射观测数据表明,超高能大气簇射中产生的μ子数比模型预测的要多,现有的理论模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此现象.研究指出了,当超高能宇宙射线与大气粒子发生碰撞时,可能会发生胶子凝聚,此时奇异夸克的产生会大大增强,从而在碎裂产物中产生更多的K介子;大气簇射的能量更多地分配到强子级联过程,有可能解释μ子超出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日合作西藏羊八井实验站是用VHEγ射线点源寻找实验站中占有最为重要地位的地面广延大气簇射实验站之一,其工作是基于中日合作的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三期阵列数据利用全天区扫描法进行的甚高能(VHE)γ点源的寻找.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面空气簇射陈列探寻来自天体点源的能量范围为10~(13)ev的Gamma射线,需要从纬度和海拔高度上考虑选择一个合适的阵址。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显示在合适的纬度下,选择高山阵址观测Gamma射线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同一原初能量的Gamma射线诱导的空气簇射比强子诱导的空气簇射的电子数多,而簇射本身又具有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如果我们在簇射发展的极盛期观测,则显然提高信噪比和观测精度,因此高山观测是明智的选择。西藏羊八井阵列(4300m,a,s,l)观测处于北半球中赤纬带的点源(如Cygx—3,Herx—1和Crab pulsar等)方面比世界上其它阵列的地理位置优越;玻利维亚的Chacaltaya山(5200m,s,s,l)阵列对于处于南半球的低、中赤纬带的点源的观测比世界上其他阵列的地理位置优越得多,而南极(3300m,a,s,l)除了险恶的气候条件外则是观测SN1987A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宇宙线高能γ族中强子成份的特征。事例的选择标准为:族的总观测能量为∑(E, E_h~(r))≥30Tev,族中的γ线数N_r≥4,强子数N_h≥1,族中成员的最小能量为E_(min)=2Tev;给出了族中γ线和强子成份的平均特征,相互关联,以及积分能谱,并与同类工作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强相互作用短距离量子场的重整化半群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子喷注的形成过程,喷注本身产生强子的过程,重强子衰变产生π,K介子的过程,都服从同一能量动量分布(αQ)~(-γ)K_γ(βQ)与KNO-Kendall标度律。J.D.Bjorken的Parent-Child关系只是重整化半群对称性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2.
在流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袋模型分析了在零温有限密度极限下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TGP)到强子气体(HG)的一级相变的演化图象。引入QGP所占系统体积的份额描述在有一级相变发生时QGP的强子化剩余率。结果表明强子化剩余率随固有时的增加从1(完全QGP相)逐渐减小到0(完全强子相)。给出了在QGP相、QGP和强子共存区以及强子气体相的能量密度和化学势随固有时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在高山乳胶室中观察到的一个具有多团结构的高能γ—强子族事例K1—142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族中γ线和强子的产生特征及各种分布。对族进行了退级联和集团化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结果。本文还就采用Kasahara 给出的新的级联曲线对总观测能的测定与族事例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最近几年的实验和理论的发展情况看来,已充分显示出强相互作用粒子(简称“强子”)是由一些更基础的粒子(以下称之为“基础粒子”)所组成的复合粒子。从强子具有结构的观点出发,我们建议了一个协变场论的方法来计算强子的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矩阵元。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文献[4]中的(3/2)~+→(1/2)~+的电流短阵元研究了N~(*+)→γ+p衰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在高海拔地区通过宇宙线大气簇射过程的数值模拟,结合地面探测器阵列对簇射事例的响应,确定了直达质子事例的判选标准和判选效率.通过分析直达质子事例率,测量了1~100 TeV能区质子-空气非弹性作用截面,并结合Glauber理论计算出1~100 TeV能区质子-质子作用总截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标度阶乘矩方法,研究了3.7 A GeV16O诱发乳胶核(Em)反应簇射粒子分布的涨落,发现其具有间歇性行为,即动力学涨落.不同能量下16O与乳胶核中AgBr反应产生的簇射粒子在赝快度空间的间歇性相比较,发现间歇性的强弱与能量没有关系.3.7 A GeV16O诱发乳胶核反应簇射粒子在方位角空间分布的间歇性随耙核(CNO、Em、AgBr)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由Kl乳胶室得到的甘巴拉山宇宙线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日合作设置在甘巴拉山的K1乳胶室中的一部分(3.8m~2)获得的数据,讨论了甘巴拉山(海拔5500m)宇宙线谱。给出了高能γ线与强子的流强、能谱、角分布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所得到的结果为:γ线的垂直流强,J_γ(E_γ≥3TeV)=(6.52±0.26)×10~(-10)cm~(-1)·sec~(-1)·sr~(-1);强子的垂直流强:J_h(E_h~r≥3TeV)=(1.31±0.08)×10~(-9)cm~(-2)·sec~(-1)·sr~(-1);γ线的积分能谱指数β_γ=1.95±0.08;强子的积分能谱指数β_h=1.93±0.12;γ线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λ_γ=(104±4)gcm~(-2);强子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λ_h=(102±6)gcm~(-2)。并将上述结果与同类工作相比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CMS探测器对底夸克偶素产生截面的测量方法、提取极化参数的算法以及触发率的计算。给出了利用CMS实验探测的底夸克偶素的分辨率、重建效率和触发率等。目的是在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下,通过测量强子对撞产生底夸克偶素的截面和极化度来验证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NRQCD)的因子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实现快速普天搜寻点源是地面广延大气簇射(EAS)阵列优势的重要一环,将加权平均统计方法应用于EAS探测器阵列进行全天区搜索,以西藏羊八井ASγ阵列为例,通过对MC模拟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快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近期来,我们利用羊八井空气簇射阵列探测了来自几个脉冲星和15个活动星系核(AGNS)的10Tev能量的γ-射线短期暴发和稳定发射,对于每一个探测源,从其流强的上限到连续流强,其署信度水平达到95%,说明实验数据及其分析数据的方法均是可靠的。实验得到了非常重要的物理结果,并与周期卫星ComptonGRO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这些重要的结果不仅对γ-射线天文学本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将提供坚际背景光子场的强度等宇宙学所关心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