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20,(6):64-65
正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眼前的事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常的熟悉感。人物的表情、对白,甚至周围环境的摆设,都好像曾经发生过,但是这种熟悉感往往一闪而过。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人前世记忆的闪现,是灵魂存在的证明。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既视感"。  相似文献   

3.
荷兰推出水陆两栖公交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看见一辆公交车冲人河中,那十有八九会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但是,如果你看到的这一幕出现在荷兰的首都鹿特丹市,那很可能就是一个旅游项日.最近,荷兰推出了全球首款水陆两栖公交车,这种奇特的公交车吸引了大量"尝鲜"的游客.  相似文献   

4.
正在专家们发现基因驱动技术存在许多潜在风险的同时,美国国家科学院却资助了更多基因驱动的研究,其中可能包括"高管控下的野外试验"。201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精确编辑基因的新办法,这种被命名为CRISPR的技术让许多诱人设想的实现成为可能,比如说,科学家想要利用这一技术去治愈遗传性疾病或者去发明新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5.
黄维南 《科学通报》1964,9(7):630-630
我们在离体番茄根尖无菌培养的过程中,发现当根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组织开始“老化”,部分颜色变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的程度也加深。Street曾经认为这种衰老现象可能和根中天然生长素的累积有关。关于根中能否形成生长素物质的问题,在二十和三十年代虽然有过争论,但是,近几年来有些工作已得到肯定的结果。植物根系能分泌有机物质到外部介质中的问题,在我们以及其他作者的工作中都有过报导,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表示,百慕大三角现象很可能与可燃冰融化有关。这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兴趣。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可燃冰是什么?可燃冰跟百慕大三角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喝水听起来很简单,但要"会"喝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会"喝水才能喝出健康,否则,适得其反. 自来水 有人习惯早晨起来打开水龙头,接一杯自来水来喝,这是不对的.停用一夜的水龙头及水管中的自来水是静止的,这些水及金属管壁及水龙头金属腔室会产生水化反应,形成金属污染水,并且自来水中残留的微生物也会繁殖起来,这种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还可能藏着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菌——军团菌.  相似文献   

8.
2014年在云南省境内先后发生了3次6级以上地震,在这3次地震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的时间和纬度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且仅有这3次异常.强烈地震前天文时间和纬度残差出现异常,这一现象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首先发现的,至今已经30多年了.通过30余年的研究实践表明,这一现象是真实的,而且它的物理机制也比较清楚,因为光学天体测量仪器是以地方铅垂线为基准进行观测的,地震前地下物质运动引起的铅垂线变化可能正是这种天文时间和纬度残差异常的原因.所以,本文的结果再一次证明,天文时间和纬度残差异常可以为台站周围强震的预测提供有用的警告信息,它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前兆,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然信息     
物理学家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或在银河系边缘,可能存在着物质的异常形式。要直接来检验这个想法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办法来产生这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阚学敏 《科学通报》1982,27(8):511-511
Mossbauer效应中的无反冲因子,依赖于r-射线与晶轴之间的夹角θ,由于这种缘故,即使是完全混乱的多晶样品,其Mossbauer谱中的四极矩双线也可能是不对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效应,菱铁矿被认为是明显地具有这种效应的矿物晶体,它的积分不对称可达:等,54(1968),78],近年来对这一结果产生了疑问[例如Nagy,D.L.et al.,N.Jb.Miner.Mh.,H3(1975),101],认为菱铁矿Mossbauer谱这种明显的不对称可能是多晶样品的择优取向所致。为了证实这种不对称现象的起因,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火花     
Fox博士通过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现象,很可能是一个揭示生命起源奥秘的关键性线索。“速成生命,必须添加热水。”这是美国广告业在作这种褐色粉末的销售广告时经常使用的措词。鉴于它们是在模拟三十亿或四十亿年前地球的地质条件下获得,所以这种说明是使人消除怀疑的。首先把这种粉末——一种被称为“类蛋白”的物质,是在实验室里完全用化学物质合成的——微量地放入试  相似文献   

12.
有比光速快的速度吗?在太空中,一大团气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这听起来就象科幻小说一样。但是,几年来,天文学家们已知,在遥远的垦系中心有物质猛烈地喷射,这些喷射的速度可能是光速的几倍。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在我们自己的这一星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由于...  相似文献   

13.
许多鸟类和爬行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可以拥有自己天然的精子库。这种精子库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有的能贮存好几年才利用它与自己体内排出的卵子结合,以妊娠养育后代。这种情况吸引了科研人员,他们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鸟蒲沙拉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说,动物这种天然"精子银行"还与优生优育有关,这与人们家  相似文献   

14.
张华峰  康慧 《自然杂志》2004,26(1):16-19
植物的向光性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但是向光性反应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揭示和证实.本文论述了植物向光性的光受体,介绍了植物根的向光性,着重探讨了植物向光性的机制.提出,在单向光刺激下,植物向光侧很可能会大量合成生长抑制物质,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抑制物质的含量分布不均匀,而生长素则不一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但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可能因为受到生长抑制物质的拮抗作用而难以发挥其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进而直接导致了向光性弯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早已知道,地球上的多种稀有金属都是小行星或陨石带来的"舶来品"。而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不止地球,整个银河系中约一半的物质可能都来自外星系。研究人员通过超级计算机建立了超新星爆炸的模型。这个模型显示,超新星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形成一股股强劲的"风",裹挟着大量原子从一个星系"吹"到另一个星系。这种现象被称为星际转移。在银河系中,占总质量50%的原子都是这样从外星系  相似文献   

16.
赵复垣  蒋世仰 《科学通报》2005,50(8):737-739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 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晋书》和《隋书》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的记载. 这种“赤方气”记载所描绘的天象, 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带有光环结构的超新星1987A 的图像很相似. 考虑古代人虽然对一些天象的意义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所看到过天象的描述一般地是客观的, 他们不大可能凭空臆造出“赤方气”这种天象. 因此, 推测古代观察者很可能目睹过其遗迹中带有环结构的暴发时非常亮的超新星, 从而留下了“赤方气”的记载. 孟康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赤方气”说的学者, 而且他大约生活于公元180~250年, 出生时间很接近于公元185年. 考虑这两个条件, “赤方气”记载或许与暴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SN185)有关. 这一推测与部分 现代研究者测得的SN185可能的遗迹G315.4-2.3的距离参数相符合. 如果“赤方气”之说与超新星遗迹中光环结构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证实, 这一结果将再次表明, 在超新星暴发一段时间之后显示出环结构应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将是对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检验.  相似文献   

17.
科学信息     
.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1987年2月12日 1.艾滋病的秘密正在揭开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有关科研机构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综合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2.融化的冰川堵住火山美国科学家发现火山与冰期之间关系,并提出一种模式。根据这种模式提出了如何人为防止火山爆发的方法。 3.生化学家造出第一个催化抗体作者认为抗体工作过程同酶相似,提出抗体也具有催化性。最近加利福尼亚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想法。 4.化学家正在重新考虑催化理论 5.土壤腐蚀——靠有机耕作缓解现代农业正在腐蚀农业基本物质——土壤。有机耕作可能是一条解救之路。本文以英国为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一种白垩纪植物的雄花在被琥珀包裹了一亿年后,于缅甸重见天日,古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Valviloculus pleristaminis".这是一个新属和新种,属于月桂科,与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黑心檫木有关.在拉丁语中,"Valva"指双瓣上的叶子,"loculus"指"隔间","plerus"指"许多","stami...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在我国新疆戈壁上发掘出土了一具恐龙化石,估计这只恐龙活着时身长达30米,是当时亚洲地区已发现的恐龙中最长的恐龙.为纪念中加科学家的合作,这种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  相似文献   

20.
大爆炸阶段在大爆炸发生10-32"秒后,宇宙诞生了。可以说, 正是这次大爆炸产生了空间和时间,也造就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次十分突然的大爆炸,至今是一个谜。天文学家相信。这场大爆炸与一种被称为"膨胀"的过程有关,在此过程中,存在于太空真空中的一种特殊的能量突然间发生了运动。直到这种能量转变成我们更熟悉的物质和能量形式之后, 这一膨胀过程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