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土地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松嫩平原是一个正处于退化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地区。目前,松嫩平原大约有22%的土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也称荒漠化。至今还没有大面积治理退化土地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种植黄花草木樨样地的监测,根据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了防治退化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种植黄花草木樨后,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含量都明显增加。土壤脱盐率较高,土壤中盐分含量、pH值和碱化度明显降低。土壤中硒和钼含量普遍减少。黄花草木樨还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土壤的含水量及田间持水量提高,保水持水能力增强。种植黄花草木樨斯列金1号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防止或减缓水土流失,而且还可提供丰富的优质牧草,其种籽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化德县七号镇为例,分别于2000,2008和2013年,在典型地段的6种主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浅层0~20 cm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通过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生态建设对土壤浅层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浇地因定期施较多优质有机肥和磷肥,土壤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变化水平不显著,速效磷含量上升,因隔年种植喜钾作物马铃薯,导致速效钾含量呈波动变化;旱滩地因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下降;旱坡地因定期休耕压青,土壤养分得以维持;天然草地因退牧还草,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柠条林地、围栏草地因土地沙化严重,导致土壤养分变化不大;旱坡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围栏草地pH值稍有下降.牧草地通过自然修复,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由施肥和耕作方式决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养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续种植传统非转基因棉、转基因抗虫棉5 a和10 a的棉田为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田相比,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种植5 a转基因抗虫棉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种植10 a转基因抗虫棉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转基因抗虫棉花大量采集期,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而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玉林 《河南科学》2012,30(7):882-886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全省95个县40多万个土壤样品分析表明:全省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平均为15.98和0.96 g/kg,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平均分别为17.37,121.91,676.41 mg/kg,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水溶性硼平均含量分别为11.23,16.47,1.49,1.38,0.64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全省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水溶性硼含量分别增加30.98%,20%,194.36%,22.89%,107.74%,65.13%;土壤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分别减少8.13%,3.37%,29.37%.从养分分级来看,全省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较低的样本占测试样本的比例分别为9.77%,2.98%,30.87%,40.18%,43.32%,11.56%,12.46%,6.24%.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时间脐橙园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脐橙园土壤理化特性,为脐橙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未种植地(对照)、2年生、4年生、9年生、15年生、23年生6个脐橙园为研究对象,采集样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分别测定土样的物理性黏粒含量、容重、20 cm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和pH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脐橙种植年限对土壤容重和蓄水量影响不显著。土层对土壤容重、蓄水量在土层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01),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和蓄水量逐渐升高。脐橙种植年限、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物理性黏粒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01),2年生及4年生果园上层土壤物理性黏粒显著低于未种植对照地(P<0.05),而23年生林地则显著高于未种植对照地(P<0.05),下层土壤物理性黏粒变化无显著规律。脐橙种植年限、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各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脐橙园中层土壤的pH均显著低于未种植对照地,下层土壤的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5年生脐橙园土壤各土层的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限(P<0.05),上层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在23年生果园达到最高值。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与土壤物理性黏粒呈正相关关系,而与pH、土壤容重、蓄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脐橙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影响,随着脐橙种植年限延长,土壤逐渐酸化,表层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15年生果园土壤总体肥力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年限。  相似文献   

6.
以2、4和6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及自然生草为处理,传统清耕为对照,研究生草对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其中毛叶苕子6a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升幅最高,分别提升了222.6%、132.3%和19.0%,毛叶苕子6a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6.7%、46.3%和19.2%,而毛叶苕子2a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对照;毛叶苕子6a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6.8%、151.7%和168.4%;毛叶苕子6a和自然生草6a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5.8%和17.0%,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2.9%和8.5%,总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8.7%和14.1%,毛叶苕子能显著提高桑园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改善桑葚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大豆、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栽培方式,研究在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深度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豆单作模式下,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10~2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其余土层养分含量变化大致为先增加后减少;玉米单作模式下各土层的养分含量随生育期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尤以0~1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变化最为显著,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含量分别较播种前增加64%、67%;间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大致和单作大豆一样,在0~1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在喇叭口期后又显著上升,较播种前增加126%.实验农田C/N在7.4~10之间,比值较低,能促进土壤养分的矿质化.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福建省107个典型茶园土壤进行取样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值在4.5以下的茶园占86.9%,其中pH值低于4.0的严重酸化茶园占28%。从土壤肥力指标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丰富,肥力优良和尚可的分别达88.8%和95.3%;速效磷含量中等水平,肥力优良的达64.5%;而速效钾亏缺,73.9%的速效钾落在较差等级。从微量元素指标看,有效锌含量较丰富,适中以上的占91.5%;有效铜、有效锰含量偏低,缺乏的分别占66.0%和55.7%。  相似文献   

9.
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入侵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3种菊科植物与本地不同植物(狗尾草、藜、草木樨)竞争,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入侵植物对可利用氮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本地植物,且三叶鬼针草、豚草单种对氮素的利用能力要强于黄顶菊;3种入侵植物所需速效钾的含量较低;2)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还与入侵域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3种入侵植物与狗尾草竞争过程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入侵植物利用铵态氮的能力要强于硝态氮,3种入侵植物与藜竞争,入侵植物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要强于铵态氮,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3种入侵植物与草木樨竞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实验材料,在种植前喷施百草枯,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比较研究百草枯对油桐幼苗生长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的土壤pH值比对照高1.0%,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8%,6.3%和5.4%,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5%,2.0%,0.39%和6.5%,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油桐幼苗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1.8%和1.6%.可见,在正常使用剂量范围内,百草枯不仅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不大,还有助于油桐幼苗生长.因此,百草枯可用于消除油桐幼苗早期的杂草.  相似文献   

11.
用靛酚蓝比色法、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四苯硼钠比浊度法对从拉萨堆龙德庆县、北郊夺底乡、蔡公堂乡、纳金乡、八一农场蔬菜基地采集的23个温棚土壤样品进行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速效氮"极缺"占96%、"缺"占4%,速效氮含量极低;速效磷"极缺"占17.5%、"缺"占17.5%、"中等"占48%、"丰富"占13%、"很丰富"占4%,速效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缺"占44%、"中等"占26%、"丰富"占17%、"很丰富"占13%,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偏高水平;温室土壤中N、P、K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并且具有区域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退化喀斯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本文对花江流域退化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的石砾含量、含水量、容重、持水量、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及速效P、K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促进了喀斯特山地土壤pH值降低、控制了土壤pH值的上升。土壤石砾含量随植被恢复而下降;有机质含量随植被恢复而上升。在整个演替的过程中,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及速效P、K含量随植被的恢复而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土壤质量的生境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石沟较高。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植被恢复总体上促进了土壤理化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武功山高山草甸3个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南坡和北坡土壤,南坡土壤高于北坡;土壤速效钾(K)浓度以东坡土壤最高,南坡土壤次之,北坡土壤最低,但3个坡面土壤速效钾K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东坡土壤有效磷(P)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南坡土壤和北坡土壤有效P浓度;不同坡面土壤铵态氮含量依次为北坡〉南坡〉东坡。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速效钾K浓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神农架地区土壤的基本肥力特征,在神农架进行为期20多天的野外土壤调查,采集156个土壤样品,并分析测定土壤砾石含量、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神农架土壤砾石含量在0~87%之间,砾石含量大于10%的土壤占65.4%.土壤pH在3.8~8.0之间,酸性和强酸性土壤占73.1%,没有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在1.9-144.0gkg。之间,有机质丰富的占50%.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26~766、1.8~115.3和16-399mgkg-1,碱解氮丰富的土壤占67.3%,速效磷丰富的土壤不足20%,而缺乏的却占63%,速效钾丰富和缺乏各占3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的相关性最高,与速效磷的相关性最低.总之,神农架土壤具有砾质性,以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丰富水平,速效磷处于缺乏水平,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凉山州荞麦燕麦的集中产区昭觉、美姑、盐源、越西、冕宁取代表性土样测定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 H值。结果表明:产区土壤p H的变幅为6.59~4.53;各指标分别为:有机质4.62%、全氮0.22%、速效氮298.92 mg/kg、速效磷25.40 mg/kg、速效钾199.82 mg/kg。同时对播种前和收获后的土壤养分进行监测对比,提出凉山州燕麦荞麦产区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6.
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影响,为该区湿地的开发保护和氮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伊犁河谷的芦苇湿地及其垦殖而成的稻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10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垦殖对垂直方向上土壤SON含量的影响,并探求SON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其他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0~100 cm土壤深度内,芦苇湿地和稻田土壤的SON含量占土壤可溶性总氮(TSN)含量的58.9%~74.1%,表明SON是该区域土壤可溶性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壤SON含量在垦殖后降低了16.7%~40.5%,在≥20~6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降低,表明垦殖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不仅限于表层土壤,这缘于湿地和稻田土壤的高含水率使得土壤SON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性较强; 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在垦殖后大幅减少,其中垦殖前的含量分别是垦殖后的2.9~5.9倍和2.0~6.0倍。总体上讲,土壤碳氮比、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开垦前后的变化不大,只有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在垦殖后显著降低(P < 0.05); 土壤SON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垦殖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降低是SON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土壤SON是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氮素的主要形态,但其含量在湿地垦殖为稻田后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生活垃圾和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和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对甘蓝、油菜、小麦、玉米种子发芽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和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具有暂时性的而非永久性抑制作用。同时施用污泥和垃圾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莲座期红花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及其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进行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田间独立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水平下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土壤速效氮随氮肥、钾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降低,且随施磷水平增大变化不明显;各肥料对红花的作用总体表现为:叶和根元素含量受磷肥影响较大,钾肥较小;茎受氮肥影响较大,磷肥较小;2)生物量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而受钾肥影响不显著;N2、P2、K1水平下叶N/P最小,而生物量与叶N/P负相关,即在此水平下生物量最大。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不均衡吸收和分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肥达到各器官吸收饱和点后,由各器官元素比值调节红花的生长。因此,建议选取N2、P2、K1水平进行红花莲座期施肥。  相似文献   

19.
在对郑州市郊区蔬菜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蔬菜种植时间、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21个典型样点,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蔬菜有机肥提供的氮质量分数为47.13%~86.00%,五氧化二磷为87.45%~99.78%,氧化钾为85.78%~96.48%;黄瓜、辣椒、番茄、芹菜、菜豆、茄子6种蔬菜氮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11倍;五氧化二磷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8倍,钾在茄子、番茄和菜豆的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倍多,在辣椒、黄瓜和芹菜上的用量低于推荐用量;不同农户之间肥料用量和蔬菜产量差别较大;不同区域和农户之间土壤理化性状差别较大.调查还发现,样点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的质量比和全氮质量分数较高,土壤磷素和硝态氮累积严重,速效钾含量偏低,有明显的盐渍化现象,但土壤酸化现象不明显,叶菜类蔬菜硝酸盐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