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今天将目光投向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发自上海的报道说,昔日的“小皇帝”如今已长大长人,事实证明,他们并非如初人们所想像的那么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联合早报》注视到中国独生子女一代人开始进入社会,并作出这一代人“并非如当初人们所想像的那么不堪一击”的报道,引起国内媒体的注意。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坦率地说,在一代人刚刚步入社会之际就对他们做出一个大体符合实际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譬如当初在美国“嬉皮士”一代疯狂反叛之际作评价,你不可避免地会将这代人视作“垮掉的一代”、“不可救药的一代”。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们会回归主流社会,西装革履地出入大公司,成为“雅皮士”,成为美国社会中坚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预测、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怎么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在城市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如此重大的一个政策,来不及经过任何实验就仓促上马了,因为庞大的人口已经给中国造成了巨大压力,不得不紧急刹车。已经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究竟如何?有人担心独生子女长大后吃不起苦,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危机;也有人认为他们并非不堪一击,甚至是优秀的一群。独生子女究竟怎样,恐怕不能凭感觉、凭推论,而要靠严谨科学的调查研究。我曾注意过几个有关调查,似乎都得出了令人欣慰的结论,即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好。至于成功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4,(2):43-43
因为,我们的子女大都是80年代出生的,所以,我们最了解你们。“独生子女”不是错,国外许多发达国家也有“独生子女”。你们“80一代”是文革后受到完整教育的一代,也是国家开放后睁眼看世界进行完整教育的头一代,你们许多人努力学习的精神,在国外勤工俭学、奋发图强、学习和实践能力强于许多国家的留学生的许多事实,已说明你们是有文化有理想的一代,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强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我们50年代出生的人,赶上大跃进、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下岗……当时也有人说我们是“文革”毁掉的一代。可我们不  相似文献   

5.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6.
童建华和顾柏炜分别是2000年和2003年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的入选者,由于他们同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征得同意后,我于日前在分别对他们作了采访后,尝试以一篇文章分别叙述的方式作报道,这也是今日启明星专栏创办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这个题目也许倒过来说更容易、也更确切些。在此借助日文期刊中对一些在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著名专家所做的采访,通过这些专家的切身经验来说说各个不同领域所必需的智能都有哪一些。 捕捉思维的火花 随着电视等音频、图像技术和设备的普及,一代看着动画片长大的新人已在中国社会出现。这些新人对图像、色彩的理解和需求远远超过他们上一辈人的想象。这也许能说明为什么卡通故事书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也许再过若干年,中国也会出现一些手捧卡通杂志消遣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石油大王波洛曾口出狂言:“资产有多少,如果还能数出来时,就不能说他是富豪。”他的财富已远远超过我们的常识。 一般,成功的第一代都会向继承人传授自己的雄韬伟略,但第二代往往不如第一代。波洛·盖梯之所以能打破这一“常规”,全靠他父亲的极其恰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开始看到英国《自然》杂志这组报道有点惊奇,怎么会做这种新闻关联度不强的选题?但仔细读后才体会出编辑选稿的深意,他们其实是在提醒人们说,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活动是需要长期投入、跨代积累的,有些甚至要几代人的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伦敦6月17日电英国剑桥达尔文学院院长阿诺德·伯根爵士最近给记者来信说,王明伟已成为获得该院“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称号的第一个中国人。阿诺德爵士说,我们每年都竞选研究院士,今年我们选了5名。研究院士中最杰出的才授予“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的称号,王明伟是今年最优秀的。“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的称号,是以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孙子查尔斯·达尔文和孙媳凯瑟琳·达尔文的名字命名的。据信中附来的一份简历说,王明伟,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  相似文献   

11.
媒体经常会有关于癌症治愈新方法的报道,人们也经常会想,如今的医学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治愈癌症应该不成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治疗癌症的方法可以说和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包括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流感和艾滋病)的方法一样,还只是对症  相似文献   

12.
说到我们上海的优势,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地理条件、巨大的生产能力,这些无疑是构成经济实力的支柱.但人们往往对科学家、科研机构的作用知之不多.而上海,乃至我们中国令世人瞩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中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研机构.科学家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研究成果、思想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上,同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医生、新闻媒体和保健食品销售商正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大做文章。他们对人们吃的、喝的以及呼吸的一切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讲。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但是,他们发表的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没有全面的统计根据,有些甚至是十分矛盾、荒谬的。仅举几例,足以告诫人们如何辨别医疗保健宣传中的真伪。酒是罪魁祸首吗首先让我们看看酒。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看法发生了惊人的转变。由于一度代表贵族风范的马爹利酒已被白葡萄酒取代,  相似文献   

14.
视点     
这帮“小皇帝”让人操碎了心,如今出落得还挺优秀,有出将入相的,有勤劳致富的,不像当初忧虑的那样.怕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时代在前进.这是说死了的.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啊.舒了一口气.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辛苦了.含辛茹苦才带大  相似文献   

15.
张扬 《科学之友》2007,(11A):44-44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信息     
创记录的红移震惊天文界至今年年初,天文学家还未发现红移值超过4.0的天体,但如今已冲破了宇宙的“距离阻栏网”,他们出乎意料地发现了较大红移值的类星体。剑桥天文学院和亚利桑那基特峰天文台的研究小组报导说他们已测出红移值为4.07和4.43的两个类星体(《自然》)Vol 330,P 453),其中后一个类星体是已知宇宙中最远的天体。红移用来衡量宇宙的距离,由于光的速度是个定值,因此它也可表示光离开类星体的时间。如今我们能想象得出当宇宙仅为它目前年龄的10%到20%时这些天体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正>“4月4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面对庞大的核酸检测数量,来自中国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多名志愿者也参与到上海市多个地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全力以赴保障上海市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他们在看到上海发布的招募核酸检测人员的信息后,第一时间集结起了一支由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服务队,支援上海其他地区的核酸检测工作。熊斐斐负责样品录入的工作,属于核酸检测的第一道工序。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经常一干就是10个小时,不停登记送来的待筛样品。她说,自己快一点,就可以让后续的工作更快进行,让样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去样本处理区。”  相似文献   

18.
年少的时候     
年少的时候,我们相信信心和勇气可以战胜一切,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勇敢地去和一切残酷现实与困难面对面! 1977年~1979年出生的一群人,很多是共和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是与国家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步出生的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的疼爱或依靠,也没有弟弟妹妹让我们欺负或与我们争宠……我们的父母大多会在上班的时候把我们锁在家里或者送到托儿所里,所以许多人大都有小时候被关在家里独自找乐的类似经历。比如我的朋友小马,据说他小时候一般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社与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科学》2010,62(6)
近代崛起的上海,不仅是西学输入中国的桥头堡,也是大多数留学生离别故土的最后一站,更是他们回归祖国的第一个码头,当然也是他们传播宣扬科学文化的主阵地.由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与上海自然也结下不解之缘.今年是中国科学社创建95周年暨<科学>创刊95周年,笔者不揣固陋,梳理中国科学社与上海的关系,以饷读者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20.
问与答     
《大自然探索》2006,(11):75-75
问:人类能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吗? 媒体经常会有关于癌症治愈新方法的报道,人们也经常会想,如今的医学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治愈癌症应该不成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