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彬 《世界博览》2013,(14):22-23
从"不会屈服美国"到"庇护是个错误"厄瓜多尔长期以来是拉美地区"反美"的代表,但在庇护斯诺登一事上,该国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厄瓜多尔人吉诺·德斯卡尔西经营着鲜花出口生意,他手下有280名员工,花园每年种植约2200万株玫瑰。如今,吉诺"高度关注"的除了蚜虫、霉菌和运输费用,还有美国"棱镜门"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的命运。难以预料的结局让许多和吉诺一样的厄瓜多尔花农有些心烦:斯诺登向厄国申请政治避难,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做出了积极回应,结果引来鲜花主要进口国美国施压,厄瓜多尔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可能被终结。"这完全扰乱了我们生意,一起无关厄瓜多尔政治事件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3,(14):34
7月7日,尼加拉瓜政府向媒体公布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尼政府提交的政治庇护申请信。斯诺登通过这封近四百字的庇护申请信表示,他担心因披露美国政府的种种秘密而遭到"美政府及相关人员的迫害"。7月6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一个民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称如果接到斯诺登的正式要求,玻利维亚会同意庇护他。7月5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说:"作为委内瑞拉国  相似文献   

3.
关云 《世界博览》2013,(14):87-87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的监控与窃听项目"棱镜"之后,全世界一片哗然。美国国内纷纷反对政府侵犯个人隐私,对此奥巴马解释这些监控没有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他的意思是这项目只是监控和侵入世界其他国家的信息传输系统。欧盟为此要美国作出解释。很多中国人更为这一次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脸而扬眉吐气:因为此前几个月美国正大肆渲染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网络,窃取各种信息。斯诺登一爆料,彻底曝光了美国的伪善。一时间美国再也没脸指责中国了,中国此前承受的压力顿时消弭于无形。这可谓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但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斯诺登爆出的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各种网络入侵行动时,只是很低调地说要和美国沟通,没有趁机对美国大加讨伐。而一些军人评论家却说,因为斯诺登的爆料,美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重装师。  相似文献   

4.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4):35-35
谍影重重,扑朔迷离。斯诺登事件已经从惊险片变成了悬疑肥皂剧。斯诺登是拉登之后,再次在光天化日之下消失的"隐形人"。不过在美国有线新闻网看来,就连俄罗斯头号"刺探者"、有克格勃背景的总统普京都宣称不知道他的下落,就有些蹊跷了。7月1日,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传达出极其丰富的信息。第一,斯诺登已经放弃留在俄罗斯;第二,如果他留在俄罗斯,"不应当损害我们的美国同伴";第三,斯诺登是个"自由人"。这些信息如果细细解读起来颇值得玩味。这似乎是说:第一,斯诺登很可能就此在俄罗斯消失,至于去哪里就不知道了。第二,即便斯诺登继续留在俄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曾引起世界轩然大波的前英国《卫报》记者、"棱镜门"爆料人之一的格伦·格林沃尔德发售新书《无处可藏》。这本书被认为涉及"大量来源于斯诺登给出的文件的新故事",在全球受到热捧。据悉,格林沃尔德在书中回忆了去年他与斯诺登在香港的一些会谈和讨论,当时斯诺登已决定向外界公布自己的身份。格林沃尔德说,斯诺登在报道公布前夜酣然入睡,似乎未受到任何影响。尽管或许会面临美国方面的起  相似文献   

6.
《奇闻怪事》2013,(10):8-9
挑战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告密者斯诺登曾长期逗留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国际中转区,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外界在关注斯诺登案走向的同时,也对机场国际中转区产生了好奇。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迄今为止,斯诺登滞留机场的时间,同他的前辈们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斯诺登之前,"赖"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人中,最有名的,也是滞留时间最久的,当属迈尔汉·卡里米·纳赛里:他被伊朗驱逐  相似文献   

7.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3):16-18
"国家公敌"玩起"猫鼠游戏"从香港到莫斯科,美国监控项目"棱镜"的爆料人斯诺登再次消失在人海中。他现在身在何处?下一步将去往哪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8.
正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9月16日投票通过了"庇护州"法案,现已提交州长布朗签署。这项美国对无证移民范围最广泛的庇护法案,限制州和地方司法部门与联邦移民局合作,并禁止警察盘问涉嫌违反移民法规的人和将其拘留。据报道,加州众议院在此前一天顺利通过"庇护州"法案,之后送交参议院投票。其实,今年4月参议院就投票通过类似的法  相似文献   

9.
追风人物     
<正>2013全球百名思想者,斯诺登引领风骚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日前评选出2013年全球百名思想者,美国国安局前雇员斯诺登高居榜首。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里基·亚历山大位列第二。第三名是《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外交政策》称,斯诺登是2013年最令人惊讶的传奇人物,他"揭露政府监控的计划"并勇敢公开自己的身份,斯诺登已成为国际社会公开讨论监控行为时都会想到的面孔。  相似文献   

10.
李彬 《世界博览》2013,(15):22-23
"幸福终点站"其实并不幸福同斯诺登一样滞留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大有人在,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生活在一个狭小而封闭的空间中。尽管各种传言称他将前往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但从6月23日飞抵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以来,美国"棱镜门"的泄密者斯诺登一直停留在那里的国际中转区,理论上他甚至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俄媒称,"乘客"斯诺登感觉良好、身体健康。他住在便利的胶囊旅馆里,可以洗澡、理发,不过一切都  相似文献   

11.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4):68-68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揭发了美国对内监控隐私、对外进行黑客攻击的事实。美国政府大为光火,全球通缉斯诺登;男主角毁誉加身,浪迹天涯;全球媒体穷追不舍,轮番炒作。这样的情节在当前喧嚣的国际政治中给人的感觉有些八卦和浮夸。可是我们如果撇开“黑客”、“间谍”、“机密”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做一点具有历史眼光的思考,就会发现斯诺登的出现,对美国来说,绝不只是另一个“维基解密”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2.
彭珂  杨勉 《世界知识》2013,(16):14-21
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前美国中情局情报分析员、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公司的系统管理员,2013年5月20日飞抵中国香港,开始爆料美国情报部门秘密监控电话和邮件的“棱镜”计划.由此遭到美国当局通缉。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始了亡命天涯之路。在俄期间.斯诺登寻求政治避难的过程一波三折,几经反复,其命运成为国际媒体和舆论的热点话题。但最终似乎是“柳暗花明”。8月1日.斯诺登终于获得了俄联邦移民局颁发的证件,获准进入俄罗斯境内临时避难一年.从而结束了其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40天左右的流亡生活。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发展,其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产生了多个疑问,从而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和看法。在对这些疑问和答案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竟是如此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美国“棱镜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是最近几个月来的重要新闻人物。从新闻我们得知美国曝出“监视门”。新闻的中心人物斯诺登5月20日来到香港以便逃避美国政府的追捕。这以后,斯诺登让全球关心新闻的人们如同观看美国大片一样,欣赏了让美国一再丢脸的“斯诺登逃亡记”。  相似文献   

14.
名刊摘要     
柏林的"数字流亡者"曾因泄露英国安全部门的监控细节而逃亡17年的英国间谍安妮·玛臣决定定居在柏林,作为这个城市逐渐增长的数字流亡者的一份子。这一群体由声言捍卫隐私的人所组成,如维基解密的阿桑奇、披露美国监听秘密的斯诺登一样,他们运用高科技手段泄密或者开发工具,以示对国家监视公民行为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戚凯 《世界知识》2014,(1):75-75
<正>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有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略显偏激,"万恶的美国"与"万善的美国"的言论都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笔者恰好拥有在美国生活一年的机会,虽然无力去评价美国的方方面面,但作为一个关注能源安全问题的人,笔者仅仅只能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奉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多留意细节,多探求真相。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不久,一位美国学者就曾经感慨,"美国全赖上帝庇护,资源丰富却又地广人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0,(22):78-79
斯诺登决定申请美俄双重国籍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2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决定提交美俄双重国籍申请。斯诺登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写道:"在经历了多年与父母的离别之后,我与妻子不想再与儿子分开。因此在疫情和边境遭封锁期间,我们正提交美俄双重国籍的申请。"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3,(14):8-8
当地时间7月4日,冰岛议员向冰岛司法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授予“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公民身份的议案。在当日的讨论中,63名议员中只有6名来自少数派政党的议员支持此份草案.其中包括奥格门德尔·约纳松领导的左翼绿党。据冰岛媒体报道,约纳松在议会上说:“斯诺登正在被追捕,他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了。”斯诺登此前请维基解密组织代为向冰岛政府提出非正式避难申请,当事国已确认收到有关接触。要申请避难,斯诺登必须到达冰岛,但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冰岛国籍.就可以规避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驻华使馆是美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唯一"飞地"。这里不光是为中国人提供赴美签证和庇护美国公民的地方,4公顷的使馆区里还是FBI和海军陆战队的藏身所。这里每一块瓷砖都有自己的秘密,连建筑  相似文献   

19.
"棱镜门"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仍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这桩牵动了全世界目光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美国的监听计划曝光,又向我们发出了哪些警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物联网云计算系统的信息安全也非常重视。无论是科技部的"十二五规划",还是发改委的重大专项,都对物联网安全给予专项支持。但是,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必须要加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棱镜门"事件爆发2013年6月3日,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关于"棱镜"(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泄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从此揭开了该项目的秘密。斯诺登本人也因此遭美国政府通缉,并被吊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律师4月16日表示,斯诺登已经递交文件,申请延长在俄罗斯居留三年。据悉,斯诺登的在俄居住证将于2020年4月到期。他的律师表示,鉴于新冠肺炎疫情,他意识到某些问题可能不会立马解决,但他将耐心等待移民局的决定。2013年6月,斯诺登向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提供了一系列有关美英特工部门进行互联网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