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叔叔又从美国来信喽!”我高兴得连蹦带叔叔这次来的信可跟以前的不一样,他这次发是电子邮件。我5岁时,叔叔就离开了家乡,到美国去留时间不长,叔叔又把婶婶和我小弟弟梦宇接到美国,于是叔叔一家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新的生每逢过年过节,叔叔总要从大洋彼岸寄封信来,以表达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每年过生日,叔叔都要从美国寄来一封信,里面夹着一张精美的生日贺卡。打开贺卡后,总能看到几句鼓励我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的话语,使我感到叔叔对我关怀备至。但由于相隔遥远,叔叔的信总是要走好长时间。记得我8岁生日…  相似文献   

2.
徐波 《世界知识》2008,(22):4-4
那天,我来到灿荣办公室的时候,玉圣已经到了,灿荣正在接一个电话,一听就知道是在就美国大选接受一家媒体的电话采访。玉圣笑说,灿荣就是厚道,所以媒体也都愿意采访他。的确,我也有好多次在他办公室,都碰到有媒体要电话采访他。如果是比较简短的话题,他会暂时中断与我的谈话答复对方,如果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先器识,后文艺”(注)。马老总是从器识、文艺两方面着眼的,尤重其器识。在马老面前,我是小字辈,今虽早知天命,他仍亲呢地戏称“青年作家”。这个戏称源于解放后三年,我才二十挂零,他居然圈点我参加评选全省为“维也纳禁止原子弹、氢弹,  相似文献   

4.
观看花样滑冰比赛,不仅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优美、高雅的动作和技巧,而且可以享受到优美动听的乐曲。是谁最先想出这个好主意的呢?是原先从事芭蕾舞教学的美国人杰克逊·海恩斯。1856年,他到维也纳旅行时,发现花样滑冰在那里很流行。他想,要是给花样滑冰配上乐曲岂不  相似文献   

5.
维也纳古典时期在音乐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芍形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探究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体裁的创造性、民族性、人道主义精神、个性与时代感等特征,提高人们对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择     
《科技智囊》2008,(3):I0046-I0046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7.
王慧玲  马铁川 《科技信息》2009,(26):I0170-I0171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基本工具,而演讲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有表达形式是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不乏能言善变之士,从苏格拉底到马丁·路德·金再到今天的奥巴马,他们成功的演讲能够左右万千人情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女卡罗琳·肯尼迪这样称赞奥巴马: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位能像我父亲打动别人那样打动我的总统。但是这次,我相信这样的人已经出现了——他不光能打动我,而且能打动新一代美国人。  相似文献   

8.
冷冻生命     
周曼 《青年科学》2010,(12):42-43
奇怪的遗嘱 美国有一位冷冻学教授,在他临死以前曾嘱咐家属:“我死以后,不要火化,将我的遗体放在液氮中冷冻,以备有朝一目起死回生。”他在不久后死去,他家里人果然遵嘱办事,把他的遗体送进一家医疗科研单位,象标本那样冷冻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柳杰 《世界博览》2009,(17):86-86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屋顶阳台上眺望中央公园和公园另一边的楼群的时候,正好住在那些楼群里美国朋友,热心地向我介绍他的知名邻居们各住在哪一栋楼。结果他的社区里有两个“前”住户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个是我喜爱的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他就在那群楼里面住,在楼门口被一个狂热的歌迷开枪射杀。而在另一个楼里住着那个我关注的女人。  相似文献   

10.
战争的早晨     
对大多数欧洲平民来说,一战的爆发是突如其来、毫无准备的。这样重大的事件事先似乎全无预兆,以致连对时局一向关心、对战争抱有相当警惕的茨威格在大战爆发前夜还与往常一样,优哉游哉地前往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的比利时海滨度假,并自信地与人打赌说肯定不会打仗,否则“就把我吊死在那根夜灯杆子上”。但言犹在耳,战争如晴天霹雳般突然爆发,他只得中断度假,匆匆乘火车离开比利时,于第二天早上回到维也纳。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天早晨他发现维也纳的街头竟  相似文献   

11.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24):11-11
“我希望自己在人们的记忆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为了迎合政治而出卖我的灵魂。我带着自己的价值观来到华盛顿,也带着同样的价值观离开。” ——美国总统布什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说,他希望以一个解救了5000万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和平的总统而著称。  相似文献   

12.
记得数年前读过一篇美国学者的文章,他是这样解释中国为什么人口如此众多的:中国妇女分娩不太疼,所以不怕生孩子。如果这只是无名小辈的胡言乱语也就罢了,但话出美国学者之口,令我夫跌眼镜,  相似文献   

13.
一位美国音乐家说:“在美国有两个很难胜任的职务,一个是总统,另一个是大都会歌剧院的音乐指导。”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和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巴黎歌剧院齐名的世界一流歌剧院。现任音乐指导兼首席指挥是39岁的詹姆斯·利弗内。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中国友协的朋友们最近给我寄来了他们选编的奥地利画家席夫的速写画册(本期封三、封四选刊了部分作品),使我起这个想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挚爱的画家病逝已经15周年了。席夫1908年生于维也纳,1930年22岁时来到上海,一直到1947年离开。在这期间,他除了擅长人像画外,还创作了大量描绘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速写画和漫画,在上海、香港和维也纳的报刊上发表,并举行了多次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们     
一天,一个美国人来找我,是位历史学家。他立志研究中国史发生在3年前他第一次走上长安街的那一刻。那次,他在北京待了3个月,在他看来,北京3个月的变化要比美国30年的变化还要大。他觉得,历史根植于变化,中国史最有价值。 历史研究需要切入点,这个美国人选择了中关村,所以,他来找我,这个美国人3年前开始学习汉语,现在他的汉语已经好到了可以说俏皮话。他住北大,整天泡在中关村。 这个美国人的选择让我汗颜。从那天起,我开始考虑中关村之于中国的价值,后来我想清楚了:第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诞生于此;第二、中国高新技术从这里走向市场。知识与经济两个轮子驱动中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有一段典型名言:给我1至2个健康的形体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养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一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禀性如何以及他的出生属于什么民族。  相似文献   

17.
陈竹告诉你     
去年夏天,陈竹从美国回来。他和我谈起在美国的种种经历:美国政界一位显要人士的接见,美国6个州、市授予他荣誉公民的称号(他们称他为ChinaSuper-man)他还谈到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为他拍摄的专题片,他所创办的国际康复中心的筹建,等等。谈起这些。26岁的陈竹自然有一种成就感,但并没有炫耀的意味。我觉得他更成熟了。一回到北京他便忙得不可开交,天天有活动,但大部分时间是接待挤满了他客厅的那些求他治病的人。每天早、午、晚三批,似乎不曾间断。他几乎不能休息。不分尊卑贵贱,他都一视  相似文献   

18.
享受音乐课     
杨虹 《世界博览》2011,(8):86-87
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金色大厅是古典交响乐的圣殿,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都无不向往着到奥地利进修。我刚来奥地利时,吃惊地发现每天早上一打开收音机,流淌出的旋律往往都是莫扎特、贝多芬、萧邦、博拉姆斯、斯特劳斯等大师的古典音乐。在奥地利,无论什么公开场合,都离不开现场演奏,似乎人人都能拿起乐器演奏一曲。我常暗暗自问,这样“举国音乐”的风气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卢西恩·佛洛伊德(Lucian Freud)以他的油画艺术饮誉世界画坛。他经过了几个创作时期的实践与探索,艺术风格得到了修正和更新。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他的作品拥有了更多的观众。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使得其作品无论是在造型的处理上,还是在油画语言的运用上,或是在表现当代社会与人的内在关系上,都具有了新现实主义的具象风格的显著特征。 卢·佛洛伊德是维也纳著名的学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孙子。维也纳的意识,即一种  相似文献   

20.
1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中苏1986年9月10日在北京签订的领事条约。联邦德国宣布关闭驻贝鲁特大使馆。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以色列。 27日菲律宾武装部队平息一场政变。2月2日菲对新宪法草案举行全国公民投票,70%参加投票的公民赞成新宪法。蒙古同美国建交。欧安会维也纳后续会议复会。尼加拉瓜决定释放被指控在尼境内收集军事情报的美国间谍萨姆·霍尔。 28日我“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发射卫星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