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0月18日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衰退”。布什总统17日在美国商会就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问题发表讲话时说,美国目前面临严重金融危机,经济恢复尚待时日,但布什坚信:“美国经济长期内必将恢复繁荣。”  相似文献   

2.
“汇聚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布什当初就任美国总统时,是“弱势总统”。在9.11恐怖袭击后,布什以“战争总统”“、反恐总统”赢得国内支持,变成“强势总统”。但好景不长,以伊拉克战争为转折点,布什又逐步变成“弱势总统”。伊拉克战争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开始  相似文献   

3.
布什上台伊始就信誓旦旦地向全国保证“联邦政府要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扫除毒品”。去年,一场有声势的、大规模的反毒品运动在美国展开。美国对这场扫毒运动不仅投入巨资,而且动用军队和武器,大有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味道。但是,美国的毒品危机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5月4日,布什在戴维营散步时突然呼吸不畅,随即被送往贝塞斯达海军医院治疗。据医生讲,布什患的是“甲状腺肿”。美国一些报刊则称布什患了“心病”,因为他近来“一直忙于处理一些头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即将拉开序幕,驴象两党正厉兵秣马,作“选举战”前的热身运动。分析家们普遍认为,除非捅出大漏子,否则布什将再次掌握白宫大门的钥匙。布什入主白宫后,在外交事务中频频得分。首先,美苏关系缓和,结束了长达40余年的东西方冷战,一些美国人津津乐道于“美国价值观的胜利”;继之海湾战争驱散了笼罩在美国公众心头多年的“越战综合症”阴影,布什的支持率亦随之上升到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6.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7.
追风人物     
布莱尔夫人出风头切丽·布莱尔素以私下喜好表白自己的观点著称。虽然英国首相布莱尔是美国总统布什的铁杆盟友,但布莱尔的夫人切丽似乎并不因此给布什面子。在即将面世的布莱尔的传记中,切丽毫不掩饰对布什的憎恶,布莱尔也因此遭遇了不少尴尬押切丽认为布什是从戈尔的手中“窃取”了美国总统宝座,对丈夫“竭力讨好”布什的做法极为不满;作为人权律师的切丽甚至在私人宴会上公开和布什叫板,就死刑问题进行争论,因为布什在担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时曾在至少150份死刑批准书上签字。切丽在约旦王后访问英国时说,巴勒斯坦年轻人“因为觉得除了自爆…  相似文献   

8.
时事点评     
布什:求连任NMD出台,苦心2002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通过白宫发言人宣布,美国将于2004年正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这个自克林顿时期就争议不断的导弹计划终于付诸实施。然而就在六天前的同月11日,第八次NMD导弹拦截试验刚刚以失败告终。面临着山雨欲来的对伊形势和扑朔迷离的朝核危机,布什选在此时将技术上远未成熟的导弹防御系统推上“生产线”,令人颇为费解。“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美国不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虽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但NMD匆匆上马却并非如此简单,恐怕其“政治意义”要远大于其“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事概览     
布什战胜克里,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历时8个月的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下帷幕。11月3日上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打电话,承认自己在大选中失败,并向布什获胜表示祝贺。至此,布什得以成功连任,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44任、第55届总统。同日,胡锦涛主席、曾庆红副主席分别致电布什与切尼,祝贺他们连任美国正副总统。布什表示,未来四年将动用一切国家力量打反恐战争,改革过时的税收法,将强化社会保险制度,将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将维护更深入的“家庭及信念”价值观,将为“自由与和平”而战。鲍威尔…  相似文献   

10.
追风人物     
布什跳舞,怎一个“快”字了得布什连任就职典礼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就在1月20日就职当晚,布什又打破了一项新的“历史纪录”———布什夫妇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十场舞会,在其中九场官方舞会上,布什都要先发表一个简短演讲,然后和夫人共舞。所有这一切,竟在短短2小时50分钟时间内完成,从而一举打破历任美国总统出席就职舞会的“最快速纪录”。布什夫妇于当晚7点13分离开白宫,开始他们的跳舞之旅。布什被事先输入好“程序”:首先,布什和夫人劳拉一同走上舞台,含笑向众人挥手致意。接着,致词感谢在场人士,每次布什会花大约10至12秒讲一个笑话,再…  相似文献   

11.
1月29日,在海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自他上任以来的第二个《国情咨文》。国际评论界认为,如果布什在去年的《国情咨文》中曾踌躇满志,大谈“自由与民主的胜利”和“历史大转折”等等,那么对比之下今年的《国情咨文》就显得“缺乏新意,调子不高”。尤其对国内情况,布什不得不承认美国已陷入经济衰退,“经济情况的确很困难”,他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正面临着贫富悬殊、犯罪、吸毒和教育制度、保健制度方面的一连串棘手问  相似文献   

12.
国际局势今年出现了新的急剧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过程中。第一谈谈美国“超越遏制”政策和美苏关系发展。布什的对苏“超越遏制”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包括对它的盟国和对第三世界的领导地位。从布什和贝克最近一系列讲话看,美国对苏“超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内阁之所以对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进行撒谎,是因为美国人民难以接受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于是,切尼就摆出一副担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的姿态。至于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那完全就是胡扯。”———美国学者爱德华·路特维克道出了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在伊拉克情报问题上作“手脚”。“克里在外交问题上将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而不像布什……布什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中心常务主任威廉·德罗兹迪亚克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劲敌”发表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克里注…  相似文献   

14.
外刊要论     
布什时代的欧洲与美国M arta D assù(1998—2001年担任意大利总理的外交政策顾问Roberto M enotti(意大利阿斯彭学院国际项目研究学者)布什的连任为修复美欧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机遇”。但2003年因伊拉克问题引发的大西洋危机表明,美欧之间自1989年以来就已存在结构性问题。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中心,也不再是美国外交政策最优先关注的区域。事实上,美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变在于双方关系的内部基础(即跨大西洋政策的政治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国内的多种趋势将美国朝远离欧洲的方向推进;而欧洲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如何与美国这个惟一超级大国相…  相似文献   

15.
新书看点     
“一个人的世界是孤独的世界”,无论多么强大的力量都有其局限和弱点,布什和美国必须学会与世界共同构筑安全的防线,缔造自由与繁荣。即便是在美国陷入伊拉克泥潭、反恐形势严峻、经济不景气时,布什的支持率依然居高不下。智商不是很高的布什,却有着极高的“情商”,而这实在是他制胜的法宝。无论是合作精神、领导艺术,还是个人魅力,布什都不逊色于一些杰出的领导人,尤其是在9.11之后,布什的一些特质充分地得到展现,并成为赢得民众支持的关键。布什的亲和力是令许多媒体津津乐道的。曾经有些媒体报道过布什的笨拙的表现,布什的一些口误甚至都…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如何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这是布什面临的棘手问题。且看——  相似文献   

17.
布什,又四年     
前不久,布什正式宣誓就职,开始了他的第二个任期。布什似乎和“二”这个数字有不解之缘。他是二战以来支持率第二低的总统。不过,美联社的评论说:低支持率并不妨碍布什开始自己雄心勃勃的第二任期。按照惯例,在接下来的第二任期里,布什真正能发挥权威的时间只有二年。剩下的二年,按照布什自己的说法,就是“跛鸭”总统了。而他要面对的是已经持续了22个月的伊拉克战争和被民主党指责为分裂成二半的美国。1月20日,华盛顿被一场罕见的厚达五厘米的大雪覆盖。这是“暖冬”中最寒冷的一天,然而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了第55届美国总统盛大的就职典礼火…  相似文献   

18.
去年5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发表讲演谈到东西方关系时,宣布美国对苏联将实行“超越遏制”政策。以后布什在公开讲话中又多次提到这一新概念,从而引起了东西方舆论界的注意。苏联的评论认为“超越遏制”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东西,而西方舆论界对“超越遏制”则大肆渲染,  相似文献   

19.
时事点评     
5月1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在从海湾返回的“林肯”号航母上发表全国讲话,宣布联军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布什的讲话已难觅“联合国”的踪迹,这与老布什在海湾战争后高举“联合国”大旗的态度相去甚远,也预示了美国将抛开联合国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宏图大志”。果然,美、英、西三国9日和15日两次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取消对伊制裁的决议草案。草案将联合国的作用仅限于协调人道主义援助,大大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为了“追认”对伊战争的合法性,该决议也只字不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尽管表示上布什踌躇满志,但此时处于无政府…  相似文献   

20.
布什总统对华的40小时旋风式访问无疑是不同凡响的。早在成行之前,这次访问就已成为国际舆论关心的焦点之一,在美国更是引起不小轰动。按照惯例,美国新当选总统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总是选在西欧盟国,而布什总统这次却打破常规,首先选择了亚洲的中国。尽管名义上这是一次“工作访问”,但美国一些舆论把它称为激动人心的“外交政变”。布什说他是以一种“怀旧”之情去中国的。外电普遍评论,布什此行“说明亚洲在他的心目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布什在竞选前后和上任之初曾多次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