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清末及民国时期,鸦片在广西呈日益泛滥的趋势,鸦片贸易对广西的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内外各种势力围绕鸦片贸易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深刻影响广西的政治统治与形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解读清代民国时期广西桂江流域现存有关水上交通与水利堰坝的碑刻资料,解析了桂江流域水上交通与商业运输等多个环节,以及桂江流域的农民、渔民、盐商、木商与行商、船户与船帮等围绕着河道、堰坝、鱼梁而产生的纠纷诉讼,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清代民国时期桂江流域以河流为中心的复杂社会关系,以及立体的流域社会图景;本文研究可为广西河流与交通历史研究提供两方面的启示:1.通过解析不同人群在诉讼纠纷时所使用的话语表达,可透视出清代民国时期不同产业在政府赋税结构中的地位及其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变动.2.以河流与水上交通为切入点,须历时性地综合分析桂江流域河流环境、多元生计模式人群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广西的县政改革标志着政府管理从“无为”而治向“有为”政治的转变.在“行新政用新人“的理念下,新桂系政府采用了一批新的县长取代传统士绅.通过追溯广西县长群体的选拔、构成特点和地位作用,探讨在近代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的过程中这一关键群体的形象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的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及其民俗的起源、演变、特征等问题,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极富价值的选题。众多学者开展的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以及形成的代表作,对民俗学科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选取清代、民国时期的十八种著作,撰作叙录。体例包括研究著作、调查报告、游记等,内容涉及广西地方和民族的民情、风俗、习惯,以及歌谣、石刻、旅行风光、农业生产、动植物分布等,是了解和研究广西民俗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制糖业是临沧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工业“三废”的治理一直是全区污染源防治的重中之重,改善当前制糖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对临沧地区实现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和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一些学人以不同方式来关心广西图书馆事业.其中,陈柱在梧州倡设西江图书馆,促成广西大学图书馆购得康有为遗藏,其毕生珍藏也为广西图书馆所存;龙兆佛乘桂林文化抗战之机,促使广西省政府图书馆和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兴旺一时,并运用图书馆学原理和方法从事文书档案管理,有所创获;唐现之克服经费困难,对抗战结束后的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的恢复和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在广西乡村民间借贷体系中,由于借贷的高利率和乡村借贷资金的缺乏等原因,农户负债的数额较小。因债户偿还能力较低,负债额呈增大趋势。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等阶层的借贷数额差异较大,负债额占农户收入的比例较高,这对农户的生产生活和乡村经济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玉林五属的开明士绅为谋一域教育发展、救社会于危难,举民间力量,积极开展改良私塾和兴办新学活动。新桂系执政时期对乡村教育采取“政、教、军”三位一体制度,欲使私塾与新学之教育合二为一。此举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转型,但也使乡村教育走向军政化。  相似文献   

10.
陈晓玲 《科技信息》2010,(24):I0089-I0090
以安徽明光制糖业废活性炭为原料,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800t再生活性炭,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讨论对废活性炭再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从蔗种的育成与管理、整地与种植方法、苗期与生长期管理、灌溉、收获与原料蔗的选择、轮作间种、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等八个方面,论述了民国时期广东甘蔗栽培技术的先进水平.认为广东“糖业复兴”运动前后的甘蔗栽培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步跨入了常规农业阶段.由于近代农学理论的指导,学者们对本地特色传统栽培技术作了科学的阐述,使近代技术向传统技术渗透并结合;同时又根椐本地风土,将外来的栽培技术揉合于本地技术之中,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甘蔗栽培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2.
对国民政府时期汽车制造与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曾进行过汽车和车用发动机的仿制与研究工作;一些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曾开办过汽车制造厂,仿制、组装过汽车;国民政府曾制订过很好的发展汽车的计划,并积极付诸实践;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学校开设了汽车工程课,以培养相应的工程技术人才.但囿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与条件,这些努力并未能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国时期,赣南糖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表现了积极的变迁轨迹,并开始向现代转型。然而,置身于市场经济下的赣南糖业面对洋糖冲击而日益陷入困境。阐述了洋糖与赣南糖业的争夺以及面对冲击赣南糖业又是如何应对的,从中可窥见地处山区的赣南在近代的产业转型中所面对的重重阻力。  相似文献   

14.
汉族和瑶族是桂东北的两大民族,自隋唐以来,两族就毗邻或交错杂居,经济文化上有着密切联系,民国时期两族交往进一步加深。从探析桂东北瑶汉民族的来源及分布出发,概述了民国时期两族的经济关系,认为桂东北瑶汉民族有着广泛的经济交往和频繁的商贸活动,这对两族尤其是瑶族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对增进瑶汉民族间的了解,加强瑶汉民族团结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国浙江的女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为中国大陆首开女子学校教育的省份.民国以后,女子教育的全面解禁,法律意义上女子教育平等权利的规定,以及女子教育系统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全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浙江的女子学校教育在民国时期进步显著,成为民国浙江教育事业的一个分支,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黎贞崇  韦宇拓 《广西科学》2018,25(3):229-23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现代生物技术及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其中,以黄日波教授带领下的科研团队在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突出,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反映了广西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尤其在酶制剂的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创了新河,是广西乃至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独树一面的专业旗帜。因此,本文总结了近30年来黄日波教授研究团队在学科进展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基于此,《广西科学》本期特向黄日波教授研究团队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高质量稿件,期待通过"生物工程专刊"的出版,进一步加强广西生物工程学科的宣传,也鼓励正在接受和准备接受广西生物工程学科培养的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成为我国生物工程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电织业同业公会是民国时期江浙地区普遍设立的行业管理组织,其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演变的要求和行业组织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杭州丝织业经历了由木机、铁机向电机的转变,其同业公会在结构模式、行业规范和导向功能上现代性日益明显。杭州电织业同业公会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历史嬗变中投射出现代第三部门的若干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广西同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碰撞、经济贸易自由的背景下,广西的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来自东盟各国体育文化的挑战.分析了广西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建议如下:广西体育产业应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同时提高体育产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壮大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家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背景下,根植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食同源产业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出一场产业变革,为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遇,是将我国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把利剑。广西中草药植物达6 265种之多(截至2020年),发展药食同源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广西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药食同源植物充分发挥绿色健康食品和药品的引导优势,充分带动餐饮、种植、旅游、医疗卫生等产业的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不足及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和具体路径,旨在为广西药食同源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崇凯  刘淼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24-29,34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