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海丽  赵明 《广西科学》2015,22(4):362-367
【目的】介于具有群落结构的复杂网络上信息传播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其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随机交叉换边的方法调节群落网络的模块化强度,计算在不同的外部边数量下传播源所在群落、任意群落和网络整体的传播特性。【结果】对网络整体而言传播范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对应于集聚系数和外部边数量之间竞争的平衡点;增加传播源的数量会使得最优传播范围对应的外部边数量增加;就单次传播来说非传播源所在的群落的传播范围可能大于、小于、或大或小于传播源所在的群落。【结论】在群落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情况非常复杂,若要深入研究信息在群落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中国知网,定量分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8年网络传播情况,为扩大刊物传播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下载量、浏览量的相关数据,定义并计算<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8年的网络计量学指标.结果 2005~2008年,<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访问量、反应速率、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等逐年快速增长;刊物的主要访问对象是高校科研人员;5年内的文献是访问的主要文献.结论 网络传播有利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信息传播速度的最快化,已成为学报的主要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学报如何面对数字化传播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数字出版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已被广泛运用到高校学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极大提高了高校学报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面对国际数字出版新趋势,高校学报必须强化数字出版意识,在数字出版中延伸和发展传统学报的内容和品牌资源优势,强化高校学报编辑在数字出版中"矫正器"和"学科导向人"的角色作用。同时,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呼唤崭新的网络出版管理体制和新型网络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视野看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知识、交流学术信息的媒介 ,必须遵循传播规律 ,向受众开放 ,促进广泛的学术信息共享。但目前许多学报在编辑过程中忽视了学报的传播本质 ,与受众隔绝 ,与社会脱离 ;同时学报体系在定位上的组织传播特性也妨碍了学报的正常发展。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学报必须进行改革 ,分化重组 ,并应用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 ,提升学术传播的质量和学报自身的活力 ,为信息时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定量分析了<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知网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的网络传播统计为基础,主要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2005年-2008年7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的三大指标逐年递增,从学科上看以工业技术学科的网络引用与网络传播情况最为典型,访问量达到131750次,占到总访问量的66.27%;从专业上看以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为主,远高于其它学科,其增长率尤以2006年以后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011年的影响因子、网络传播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011年的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基本上是呈上升态势,在2008年达到顶峰,2009年有所回落,之后又缓慢上升;引用学报文章最多的是硕士学位论文,其次是学术期刊;学报发表文章每年在网上的下载数量超过2万次,下载量居前三位的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字、金属学及金属工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期刊引用率居前三位的是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国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6年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江苏省高校理科学报主编论坛在盱眙县铁山寺森林渡假村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迎接本年度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优”评比活动,应对开放阅读(O penAccess)等新的传播模式的挑战,进一步促进兄弟学报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理科学报的管理水平和办刊质量,积极推进编辑学理论和编辑工程学研究。与会同仁就学报的现状与出路、机遇与挑战、改革与发展、运作与管理等深层次问题及共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讨论了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共同示范文本和学报论文中、英文摘要写作的共同示范文本;并…  相似文献   

8.
文学传播方式经历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和网络传播三个阶段,每一种传播方式都规定了特定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在口头传播阶段,作品通过口耳相传,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了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文学活动具有密切的人际交流性质,作品简单质朴,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体。书面传播阶段,创作和接受都成为个体行为,作者有可能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极大发挥了语言的潜能,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文本在流传过程中虽然具有了较大稳定性,但读者的接受却体现出很大创造性。网络传播阶段,文学借助于网络广泛传播,扩大了文学的影响面,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接受都突破了传统文学体制的限制,体现出自由性和随意性,创造了特有网络文学文体——超文本。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真实信息和谣言在传播结构和时序上的不均匀性,发现危机信息在社会传播网络上的传播规则是时变的.提出了时变传播规则下危机信息的ISKS-ISK两阶段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发现,网络规模对危机信息传播影响很小,而初始传播节点数量、信息传播率、权威渠道发布真实信息的时间是影响危机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源头控制传播者数量、尽早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危机真实信息是减少危机中谣言危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控制时机和力度都会给控制效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找到最合适的控制时机和力度,本文基于无标度网络和SIR传播模型,研究控制时机和力度对传染病传播范围以及个体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模式为只控制染病态时,无论是在不相关随机无标度网络模型还是在真实无标度网络中,当控制力度相同时,控制时机越早控制效果越好;当控制时机相同时,控制力度越大控制效果越好。无论是在网络模型还是在真实网络中,个体活动性大小的变化则是非单调的:当控制力度不变时,个体活动性随着控制时机的增大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明较早或较晚控制在传染病传播结束时活动受控制的总个体数量越少,而当在传染病传播的高峰前后开始施加控制时将需要控制更多的染病个体;当控制时机不变但在峰值之前时,个体活动性也是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峰值之后个体活动性是单调下降的。综合起来看,控制时机越早控制力度越大控制效果越好、个体受到的影响越小,即假如为实现传播范围最小被控制个体数量最少这一目的,在观测到传染病后的第1时步就开始采用最强的控制力度1,将取得最好的控制效果,传播范围从未控制的55.9%降低到0.1%,而且人群中...  相似文献   

11.
民间段子的流传主要有口头传播、手机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四种形态,它们呈叠加性状态发展,遵循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原理,它们的并存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协调的关系。手机传播、网络传播段子的语境,比较漫无边际,过于虚和泛;印刷传播段子,由于政策所限,比较微弱。口头传播段子的物质语境,局限于酒桌、茶座、牌室、咖啡吧等场合,其中以酒桌为最,因为酒不仅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壮胆剂。兴奋便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壮胆则催化出流露真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关中学报》的办刊思想及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实践和历史意义。方法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文献考证。结果《关中学报》强调各国科学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传播,介绍了西方的物理学、化学、植物学、人体科学、石油化工、工业制造、无线电及实用技术发明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结论《关中学报》是清末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期刊,它充分运用期刊这种新的大众媒介,在宣传和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国人的科技素质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的范围扩大了,速度大大加快,网络已成为近年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针对病毒在网络上传播的新特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的主要模式,包括E-mail传播、主动扫描传播、通过服务器传播等,介绍了业界的一些对策,并给出了一般用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静 《科技智囊》2023,(3):5-11
高校智库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主体。文章结合元传播和圈层传播理论,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层面建构高校智库知识传播的模式,并提出高校智库知识层级传播的理念与取向,即从价值取向看,人际传播整合智库知识传播多元主体,从认知取向看,大众传播促进智库概念性知识层级化,从情感取向看,网络传播凸显传播中人与技术的交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高校智库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如何促进知识思想的层级化和精准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电脑与网络传播已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社会就是信息传播社会。这个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核能,已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内容。 它标志着人类将从此面临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如果说纸与笔、阅读与说写是人类社会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文化传播模式,那么,我们今天正迎来一种集声光电于一身、聚音字像于一体、汇采传受于一线的第二种模式,即光与电、电脑与网络的新型文化传播模式。 电脑与网络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传播文化,还给人类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德育信息的传播过程,是德育工作者与受众之间凭借网络媒介进行沟通或信息交流的过程。研究网络德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优化网络德育信息传播的模式,是发挥网络德育作用的有效途径。提高网络德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和加强信息源的组织、开发与管理,对优化高校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兴通 《科技智囊》2010,(10):I0010-I0013
世事洞明皆学问,传统谣言传播很有学问。最近笔者一直在琢磨:如何标准化,程序化的设计“谣言”?谣言传播过程中如何进行把控,做到节奏可控,效果可预估?如果我们可以标准化地执行口碑传播,并且可把控节奏,那将会是很酷的事情。其实网络传播和之前的人际传播有其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8年《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访问量为145726次,其中院校类访问用户占总数的61.7%。下载频次为66383次。数学文献数为351篇,引用频次为154次。物理文献数为128篇,引用频次为28次。化学文献数为142篇,引用频次为141次。生物科学文献数为77篇,引用频次为160次。其中化学、化学工业、计算机技术和生物科学各学科引用频次较高。定量分析《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作为高校学术、科研成果的载体的学报在信息传播时代所具有的作用:面临21世纪,学报必须面向市场、现代化等所应注意的期刊学术质量、编辑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和现实传播价值。以传播者的立场,在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书刊、影视、红色旅游等传统媒介在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符号单一、单向易逝、高成本等传播局限。借助网络新媒介的时空消解、多向互动以及多媒体等优势,在弥补这些缺陷的同时,可以构建起更加多元化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