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用低温N2吸附及H2O,C6H6和m-C6H4(CH3)2等探针分子静态吸附以及NH3-TPD等方法考察了工业用间二甲苯氨氧化生产间苯二甲腈催化剂VCB1,VCB2和VCM表面吸附特征。结果,VCB1,VCB2和VCM催化剂均具有中孔(15-40nm)结构,反应物分子在孔道中的扩散不构成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催化剂对反应组分的吸附能力取决于催化剂表面亲合力。VCM对m-C6H4(CH3)2新合力较强,其表面对H2O和NH3的亲合力弱是该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深度氧化产物较多的可能原因之一,结果为催化剂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DFT方法对Nin-H2(n=1,2)进行高水平的计算,结果发现H2分子在镍表面是一个H原子与一个镍原子键合,这各吸附模式既有利于H2分子的活化也有利于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研制的Ni/海泡石苯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氢气吸附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氢吸附量与加氢活性关系。并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镍含量的催化剂用氢吸附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程序升温脱附求得了氢气、苯、环己烷的脱附活化能及脱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氢气在金属体Ni(111)表面的top,bridge,hcp,fcc这4个不同位置吸附能以及4个吸附位中H原子距离下层Ni原子层的垂直距离,可知hcp和fcc这2种空洞位的吸附要稳定些,bridge吸附位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走向hcp位吸附.各吸附位的吸附能分别是Ead-top=-11.622 kJ·mol-1,Ead-bridge=-12.036 kJ·mol-1,Ead-hcp=-12.047 kJ·mol-1,Ead-fcc=-12.078 kJ·mol-1,表明H2在表面Ni(111)的4种吸附属于化学吸附.表面Pt(111),Rh(111),Ru(111)对具有H2相似的吸附行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研制的Ni/海泡石苯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氢气吸附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氢吸附量与加氢活性关系.并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镍含量的催化剂用氢吸附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图)求得了氢气、苯、环已烷的脱附活化能及脱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脉冲气相色谱法研究了Cu-Ni系免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对H2O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中心数,以及它们与催化活性的关联,并且考察了碱性氧化物对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一种气体吸附质同时在多种吸附中心上吸附时的吸附热和吸附量,在固体催化剂由两种吸附中心组成且均为Langmuir理想吸附的情况下,讨论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微分吸附热表面覆盖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形状,并模拟了乙烯在Pt/SiO2催化剂上的实验吸附热曲线。  相似文献   

10.
11.
纤维状催化剂ACF的织构和表面化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X-光电子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孔径及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镜分析等手段,较全面地研究了自制的纤维状催化剂 ACF的织构及表面化学结构,讨论了 ACF吸附 SO_2的活性中心,并得出结论:ACF比普通的活性炭 GAC对 SO_2具有更强、更有效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CO,CO_2等在氧化态和还原态CeO_2上表面吸附体的形成及反应,归属了所观察到的红外吸收带,证实在表面上存在HCO_3~-,HCOO~-,及两种不同键合方式的CO_3~(2-)等表面物种。观察到HCO_3~-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在较高的温度下稳定,一种在较低温度下稳定。在不同温度下HCOO~-、CO_3~(2-)、HCO_3~-三种表面物种之间可相互转化,在氧化态样品上,CO最终氧化生成CO_2气体。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利用垂直于固体表面的外电场控制固体中由能带弯曲造成的表面势垒以改善固体的吸附和催化性质的设想。研究了在434K下不同电场强度对氧氮混合气流中SnO_2膜吸附性质的影响。发现电场能显著地改变氧的平衡吸附量。电场由-35 V增至+35 V造成的氧吸附  相似文献   

14.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NiCO,Ni2CO(A)和Ni2CO(B)单配位络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的计算.对CO在Ni金属催化剂上可能的吸附模式以及C≡O叁键活化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发现CO在镍上有两种吸附方式:立式顶位吸附和卧式吸附;CO的活化程度与吸附方式密切相关,卧式吸附有利于CO活化.  相似文献   

15.
16.
纤维状催化剂ACF对SO_2吸附特性的研究——ACF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状催化剂ACF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吸附材料。本工作首次将其应用于对SO_2的吸附消除,并较系统地研究了ACF对SO_2—N_2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状催化剂ACF是目前脱硫方法中最新的、很有发展前景的吸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6,7-二甲基-2,3-二(2-吡啶基)喹恶啉在1:1体积比的水-甲醇混合溶液中,热解石墨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测定了DMDPQ的表观标准电极电位和扩散系数,对其电极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Einstein和Schrieffer的化学吸附理论和复平面能量积分技术研究了紧束缚近似下原子(或分子)吸附在双过渡金属(纯净的和含杂的)上的化学吸附特征。对杂质,本文用了Koster和slater模型。数值运算例子通过对CO分别吸附在Ni/Cu、Cu/Ni、Cu/Ni(C_0)和Cu/Ni(Cu)上而给出。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对涤纶、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了处理,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吸附主要是在纤维交叉处,且以垂直纤维表面定向排列的形式吸附.从毛细管上升法求得的阳、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温线各不相同.1227的吸附等温线出现最大值;LAS和OII-10的吸附等温线分别近似于Brunauer的第五种和第四种类型吸附等温线.吸附需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平衡.对于同种吸附质和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是恒定的,与起始浓度无关.经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处理的非织造布表面比电阻比吸附前显著降低,这也证明了表面活性剂确实在其表面发生了吸附并改变了它的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毒砂和黄铁矿表面吸附黄药的过程。结果表明,黄药在毒砂和黄铁矿表面起初化学吸附于表面活性点(金属离子)上,而后迅速转化成双黄药。双黄药具有较高的吸附强度,和矿物表面有键合作用,但对于黄铁矿和毒砂来说,键合状态有差别。仅黄药的吸附量约大于一个单分子层后,双黄药才以物理吸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