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福克斯(K.Fox)和詹尼斯(D.E.Jennigs)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猎户座A分子云中找到了星际甲烷(~(12)CH_4)分子。这是继HC_9N、NO、C_2分子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新的星际分子,也是迄今在星际空间发现的第48种分子。福克斯和詹尼斯使用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2.
赵南生 《科学通报》1984,29(20):1251-1251
一、前言 1971年,用射电望远镜在星际空间发现HCN,同年发现了HC_3N;1976年,在TMC-2(金牛座分子云-2)发现HC_5N,并引起广泛注意;有人认为这是对化学的巨大挑战。1977年,在同一云中发现HC_7N,很快又发现了HC_9N;1981年又发现了HC_(11)N。这六种星际分子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恒星和星系实际上是相互静止不动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中的万物都在静悄悄地呼吸着."后来,这一观点被否定。目前已搞清,太阳及其附近的恒星都在围绕着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银心运行着,它们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2亿地球年。与此同时,我们整个太阳系又在以约20千米/秒的速度在银河系中运行着。几十万年来,我们周围的银河系空间实际上是空荡荡的,可现在情况却大不一样,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我们正在进入一块巨大无比的星际分子云中.据计算,这块星际分子云的平均密度是我们周圈宇宙空间介质密度的100万倍。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弗里什博士,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国天文学协会代表大会上宣布,太阳正在和自己的行星"家族"成员共同进入这块星际分子云中。该星际分子云正在急剧变薄,暂且看来,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不会给我们造成不良影响.弗里什博士认为,我们只刚刚接触到半人马座斯阔尔彼尤斯恒星区中的球泡物的连缘。这种球泡物正  相似文献   

4.
星际分子,特别是星际有机分子,是六十年代天文学上重大发现之一。十多年来,分子天文学有了很大进展。它给天体物理学、射电天文学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象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现在有两位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源的新观点,他们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Hoyle)和威克拉马辛(G.Wickramasinghe).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在化学上起源于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星际云中的生物分子由彗星和流星带到地球和其他行星上.这两位科学家长期从事光波和射电波的研究,以获得宇宙化学结构的信息.他们发现在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中,  相似文献   

6.
自然信息     
几种新的星际分子1979年底以前已经发现了53种星际分子(详见《自然杂志》4卷4期281页),1980年至1981年又陆续发现了CO~ (一氧化碳离子)、C_2H_4(乙烯)、HCS~ (硫代甲酰离子)以及质子化二氧化碳HOCO~ (或为氮酸HOCN)4种新的星际  相似文献   

7.
星际气体和尘埃在银河系内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很稀薄,有的地方却很稠密。最有趣的是,本世纪以来,天文学家运用光谱学在稠密的星际气体尘埃云里,发现了许多化合物的分子,到1980年止,已发现有55种之多,其中有12种是无机分子,43种是有机分子。有机分子大多由3至9个原子组成,个别的由11个原子组成。在太空中竟有这么多复杂的有机物存在,使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吃惊。  相似文献   

8.
太空的分子     
天文学家发现,在星际空间的黑暗区域里有很多分子,其中许多分子是由地球上少见的特殊化学反应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王文清 《科学通报》1986,31(23):1836-1836
J.M.Grecnberg研究星际空间的化学进化提出,星际介质化学活性元素按其丰度分成三组1.H;2.O、C、N;3.Mg、Si、Fe、S.认为硫虽丰度不高,却是星际空间合成有机分子所必需的。在星际气体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生成的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其中一些相继在宇宙中发现。这些分子在宇宙的什么地方?是怎样产生的呢?根据星际分子生成反应的条件,在实验室用光谱学的方法能得到这种分子。因此,天文和化学的对话正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外层空间不停地有微尘进入地球大气层,故地球每天都在增肥。科学家相信,藉由研究这些星际微尘,有助于解开太阳系诞生的奥秘。因此,如何捕捉这些星尘便成了专家们研究的课题。根据估计,每天都有超过100吨的太空微尘进入地球,这些微尘多半来自小行星或彗星。每一粒微尘可能由多达10万颗更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埋藏在星际尘埃中最古老的微粒能够告诉我们,这些星尘是由哪些星球所制造的。当然,这些星球现在很可能已不复存在。这些微粒的化学性质能够捎来原始太阳云中的状况。即便是观察这些微粒如何聚集成堆,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太阳和行星是如何…  相似文献   

12.
星际分子云     
美国一组天体物理学家(D.圣德斯、N.斯克维尔、D.克雷门斯、P.索洛门)利用14米射电望远镜,在115赫兹频段上观测到银河系范围内的一氧化碳分子辐射,这一范围仅限于银河系的太阳轨道范围内。这项观测可以测定几千块星际气体云的大小和质量,并确切它们在银河系中的空间分布。星际云几乎都是由氢分子组成的,但其中还有  相似文献   

13.
王水 《科学通报》1984,29(16):976-976
在地球磁层、行星际空间以及星际空间中,存在着许多磁流体力学间断结构,例如磁层顶、行星际磁场的扇形边界、I型彗尾的边界、日球层顶等。很多作者已对这些磁流体力学间断的稳定性作过大量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或者将定态场视为分区均匀的,或者考虑了过渡区或边界层中基态物理量在间断面法线方向上变化,这些假设都是对真实空间环境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13,(1):43
Tau Zero基金会和英国星际学会牵头的伊卡洛斯星际航行工程,最终目标是建造一艘具备恒星间航行能力的无人飞船,前往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进行勘察,理论上星际航行将耗时100年。该计划目前正在进行之中,以下通过一些片段对该计划进行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目的地的定位,一直是伊卡洛斯计划的意义所在,科学家将通过天文观测,对太阳系周围15光年距离内的恒星系  相似文献   

15.
<正>太阳,一颗炽热的大火球。在茫茫宇宙中,它是否孤独地存在,还是有不少朋友在它的周围?其实太阳并不孤单,有不少小伙伴和它同时诞生在那团星际云中……中世纪,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人们又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直到科学的光辉照耀到世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太阳对于茫茫宇宙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而已。不过,在太阳周围,还活跃着不少恒星。目前,太阳正穿越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称偏分离)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 虽然偏分离可能会影响标记间遗传距离的估计值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结果, 但在遗传连锁图构建和QTL定位中偏分离的影响常常被忽视. 在分子标记存在偏分离、显性和缺失情况下, 根据隐马尔可夫模型, 我们已发展了一种新的多点方法来重新构建F2群体分子标记连锁图, 以解决偏分离对标记连锁图构建的影响. 本文简化了上述方法以适用于回交、加倍单倍体和重组自交系群体. 模拟研究表明: (ⅰ) 两连锁偏分离基因座(segregation distortion locus, SDL)影响标记间遗传距离的程度随SDL遗传率和标记间遗传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但受样本容量的影响较小; (ⅱ) 两连锁SDL一般会低估标记间遗传距离, 但是, 加性模型下两个SDL加性效应符号相反时会高估之, 上位性模型下两SDL加性×加性效应为负时却不影响其估计; (ⅲ) 用本文的方法均能矫正遗传距离估计值的偏差. 将新发展的方法应用于已构建的一个存在严重偏分离的水稻(Oryza sativa L.)籼粳杂交组合IR28×大关稻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重新构建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并用Bootstrap法获得了遗传距离的95%置信区间. 这些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本文发展的新方法. 这为数量性状和生活力性状的遗传分析提供了基础. 为实际数据分析研制的DistortedMap计算机软件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天体脉塞     
早在五十年代,在发现了中性氢原子的21厘米谱线后,射电天文学家曾试图在银心、反银心和仙后座A方向上探测星际羟基(OH)分子,但由于对该分子的跃迁频率了解得不精确而失败了。经过四、五年的艰巨、精密的实验室准备工作后,1963年威因雷伯  相似文献   

18.
飞离太阳系     
正2012年8月,美国宇航局"旅行者1号"探测器成为第一艘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所谓星际空间,是指位于银河系中众多恒星系统之间的区域。星际空间一度被认为是空旷的,但现在看来,星际空间中的星际介质有可能是让我们了解暗物质、恒星起源甚至生命起源的关键。通过研究星际介质中的物质,科学家希望能更多了解——恒星及星系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常用自发发射或受激发射来解释星际OH分子的发射谱线.但除了这两种机制外,还存在另外一种能够产生微波发射谱线的机制——切伦科夫效应。  相似文献   

20.
蛱蝶科亚科间的分歧时间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曹天文  金科  任竹梅  郭亚平  施婧  钟扬  马恩波 《科学通报》2008,53(15):1809-1814
基于自行测定的以及GenBank收录的线粒体COI基因和核EF-1α基因序列, 应用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推断法及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探讨了世界蝶类最大科——蛱蝶科亚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并对该科分子系统发育树各分支间的进化速率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合眼蝶亚科、蛱蝶亚科和苾蛱蝶亚科的化石资料, 获得了蛱蝶科所有12个亚科间首次分歧时间的平均估计值, 为44.2~87.1 Ma. 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该科的起源与进化以及估计蝶类和其他复杂类群的分歧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