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查明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以遥感数据结合其他信息源,利用Erdas,ArcInfo,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黄河中上游地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法.对黄河中上游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有306 902.9 km2,占总面积的42.47.0%,而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面积达413 942.6 km2.占总面积的57.3%.结论 通过综合评价,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较差,其中黄土高原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河源地区,最后是河套平原灌溉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白龙江中上游地区1 008条泥石流沟的调查数据,结合试验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以沟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储量、地质类型、地质特征、沟口冲淤和破坏力5个要素层下的19个指标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经过优化总结,使用均值和极值归一化原始数据,将关联法、专家评分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在同一个体系中,改善关联法的模糊性,同时... 相似文献
3.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的多级递阶系统。其中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涉及面广,很多学者尝试着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研究。本文首先提出在环境质量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综合性概念——满意度和可信度,并在研究指数法的基础上,建立其相应的隶属函数,然后应用模糊积分,给总体环境质量以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Arcview GIS作为研究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液化指数、软土厚度、地基承载力、等效剪切波速、持力层埋深、地下水位埋深六个方面,对曹妃甸工业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稳定区域约占51.3%,较稳定区域约占48.7.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游览频率、植被景观重要值、物种丰富度指数、旅游影响系数、环境质量重要值、伴人植物比例以及管理力度系数七项指标对芜湖市某森林公园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这种生态评价法能较好的反映旅游对风景区环境质量及植被影响的规律性,用该方法评价风景区环境质量,比较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6.
以Landsat TM5及中国环境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T192-2006)对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处于优级水平,地市级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沿桂林-柳州-来宾-贵港-钦州-防城港划线成东西两块,东部呈优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西部呈良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在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广西的环境质量指数有所提高,体现广西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林地面积逐年下降,而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现广西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基本农田保障体制的有力执行成效.(3)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受众多因素影响,主体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小,保障了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优良级别,然而,强烈的人为干扰因子引起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明显改变.该研究对于制定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技术与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多和湿地研究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因此通过对美国湿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的历史、背景和主体进行分析总结,并研究具体案例,发现其中值得借鉴的优点,摒弃其不足之处,对我国湿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彭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7)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本研究通过探索有关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相关内容,了解在质量监测和评价过程中的规范原则以及当前的主要问题,希望能将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得更好。这对于环境质量的提高、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焦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
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方法是认识和研究环境及对环境质量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科学方法。本文通过对此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其在具体实践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李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目前,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进展很快,国内外在评价的实践中已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类型的方法,但模式识别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本文基于上海某区的环境质量评价,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计算机模式识别分析之一(主成份法),它以30个测点作为训练样本,以4个不同的污染分指数为变量,进行加权、特征组合,对模式空间进行划分,从而获得客观的环境质量分级,并将结果与原系统分级比较,同时对随机的5个测点进行分级判别,其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16个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所选取的12项指标提取了化学因子、毒性因子、营养盐类因子和有机污染因子四个主因子,并根据它们的综合得分,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将这16个城市分为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及重度污染区三类,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湖北地域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主要评价方法,结合区域情况在评价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讨,以长江中游湖北省域为案例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人类活动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规模性活动.如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与区域环境质量呈负相关;另一方面.地貌类型、气候等自然属性的因素又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状况和活动范围,故是环境变化的诱导因子之一.也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对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考核和评估 ,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不同生态水平的 5个等级 ,为各不同区域不同生态问题的识别、生态保护目标及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 相似文献
17.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4(2):0-0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武昌沙湖的环境结构、水文特性、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对武昌沙湖渔业水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其污染的危害性;提出了近期治理沙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旅游开发对风景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游览频率、植被景观重要值、物种丰富度指数、旅游影响系数、环境质量重要值、伴人植物比例以及管理力度系数等指标对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旅游开发与风景区植被及环境质量变化关系显著,本生态评价法能较好的反映旅游对风景区环境质量及植被影响的规律性,用该方法评价风景区环境质量,比较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9.
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合理的模型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监测信息,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辨识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将模糊数学模型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通过确定模糊隶属函数、模糊权重集、模糊关系矩阵,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子集,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子集判别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对各级标准的所属性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大气质量实际状况相一致,且较综合指数法可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四城市17个居住区居民进行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调研,在微机上开发了数据库来存储调查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居民对影响居住环境诸因素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安全及三废污染被列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物理环境和商业服务业设备,第三是交通和环境卫生,第四是绿化和文教娱乐设施最后才是景观和其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