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用差热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对七种酰胺金属酞菁进行了系统的热分析,找出了它们在氮气及空气中的热稳定性大小。用热重曲线求出了配合物所含的结晶水数目。  相似文献   

2.
用差热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对七种酰胺金属酞菁进行了系统的热分析,找出了它们在氮气及空气中的热稳定性大小。用热重曲线求出了配合物所含的结晶水数目。  相似文献   

3.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与热重分析仪对常用稀土金属与ⅣA族的金属酞菁配合物进行系统的热分析,找出它们的热稳定性 顺序为CePc_2>HTmFe_2>HLaPc_2>HNdPc_2>HSmPc_2;PbPc>SiPcCl_2>GeFeCl_2>SnPc_2>SnPcCl_2,同时还发现了镧、钕、钐、铥、锗、锡与钼等金属酞等配合物在加热中产生了晶型转变,并找出其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
在光电化学电池(PEC)中分别测定了6种典型的金属酞菁配合物(MPc)在GaAs单晶电极上所形成的异质结的光伏效应,并研究了不同介质电对及介质溶液的酸碱性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O_2/H_2O(KCl溶液)及l_2/l~-_3是两种较好的电池介质电对;介质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对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伏效应有较大的影响;6种金属酞菁配合物中ZnPc、MgPc具有较好的光伏效应。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系列烷氧基轴向取代硅酞菁,改善了硅酞菁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轴向取代的金属酞菁配合物相对于周边取代的金属酞菁配合物更易于制备。对这3个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表征(核磁氢谱、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证实了这3个化合物是目标产物,并在不同溶剂中对它们进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测试。  相似文献   

6.
以二-间,间-二苯并冠醚磺酰氯为桥联剂,与功能化的金属酞菁以界面缩聚合成了聚冠醚-酞菁双金属配合物(P-BsdB-18-C-6-Pc(Cu-Na)).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热重-热差分析等对高分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分子氧为氧源,对其催化异丙苯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法研究了DL-丙氨酸Schiff碱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铜(Ⅱ)配合物在190℃时失去一分子水而锌(Ⅱ)配合物则是在217℃,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是:[Zn(DBA)H_2O]>[Cu(DBA)H_2O]。配合物的热分解机制被提出。  相似文献   

8.
热稳定剂是PVC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的一类助剂,以环保型的热稳定剂代替有毒的铅盐类复合热稳定剂已成为PVC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环保型的热稳定剂中,含氮有机类热稳定剂引起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含氮有机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型PVC热稳定剂的研究情况。分别从含氮杂环类、酰胺类、席夫碱类、胺类及其他含氮有机物等五个类别,介绍了含氮有机物及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作为PVC热稳定剂的性能、特点及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含氮有机物的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优于单纯的含氮有机物,设计并合成新型的含氮有机物及其金属配合物,探讨此类化合物与其它热稳定剂的协同作用,是此领域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量了三种金属酞菁配合物苯硫基酞菁锌(C56H32N8S4Zn),苯硫基铝酞菁(C56H32AlC1Y8S4),烷氧基铝酞菁(C56H32A1C1N8O4)与人肝癌细胞作用后的荧光光谱,并结合细胞杀伤实验作了简单分析,发现金属酞菁配合物与癌细胞作用后内生出血卟啉,从而产生光动力作用杀死癌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四羧基单核金属酞菁配合物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3种带有四羧基的单核金属酞菁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Pc(COOH)4、CuPc(COOH)4、FePc(COOH)4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45、641、632 nm,其热稳定性优劣顺序为FePc (COOH)4> ZnPc (COOH)4>CuPc-(COOH)4.  相似文献   

11.
嵌接式酞菁材料合成及其双氧水体系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苯酐尿素在位合成新途径进行金属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材料的合成制备工作。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在位反应过程及纯化材料进行了考察研究。用双氧水体系考评铁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和钴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材料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步合成法合成了以邻香兰素-D,L-苏氨酸席夫碱为配体的铜、锌、钴、镍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同时,利用差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热稳定性次序为:钴配合物>锌配合物>镍配合物>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过渡金属亮氨酸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五种过渡金属(铁-锌)亮氨酸(Leucine)的固态配合物。用差热(DTA)、热重(TG)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机理,并对五种配合物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的失重活化能大小顺序为:ECo(Leu)2Cl2相似文献   

14.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为配体,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与铜(Ⅱ)、钴(Ⅱ)、镍(Ⅱ)形成摩尔比为1∶1型配合物,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热稳定性为:镍(Ⅱ)和钴(Ⅱ)高于铜(Ⅱ).  相似文献   

15.
以苯1,2,4-三羧酸-1,2-酐为改性剂,对端羟基的超支化Boltorn聚酯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对金属钴离子进行封装,制备出具有超支化结构的金属配合物,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热分析仪等仪器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依靠金属配位键的作用对钴离子的进行封装,金属钴离子与羧基的配位形式属于单齿配位。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曲线显示,配合物分解温度主要集中在260~460℃。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照下酞菁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进行了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合成研究和浓硫酸作为磺化剂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磺化反应研究,获得了常规加热条件下不能制备的水溶性磺化酞菁铜配合物,并由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该微波磺化反应展示了微波辐照优良的非热效应,可作为水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的一种简便快速制备方法,避免采用发烟硫酸作为磺化试剂的常规加热制备方法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本文考察了微波辐照强度、微波作用时间与反应试剂组成用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微波场对合成反应的化学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合成了2种新型半刚性多羧酸配体,利用所制得的配体和含氮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2种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可知配合物1呈现三维柱层结构,配合物2则为二维网状结构.热重分析的数据表明,配合物1和2这两个材料的结构均在温度达到270℃后才开始坍塌,说明这两个材料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的超分子配合物——5-硝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双希夫碱钴(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配体采用四齿螯合的方式与金属钴离子配位,配合物结构单元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构筑得到了配合物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四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系列四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研究了中心金属的电子层结构、取代基效应以及溶剂的极性对于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中心金属为不满d壳层结构,则随着金属的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的减小λmax逐渐增大,当d壳层结构添满电子后,则随着金属的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的减小λmax逐渐减小.酞菁的周边位置被羧基取代后,羧基与酞菁大环共轭,增大了π电子的共轭体系,λmax红移.随着溶剂的极性的增大,其Q带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红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CNDO/2方法对几种冠醚与碱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配位反应能进行了计算。所得配合物稳定性次序与热力学实验结果一致;配合物的总能量计算还表明.在溶液中,碱金属水合离子与冠醚配位将形成稳定的水合物.图2,表5,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